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石。近年来,市湖滨新区勇于开拓创新,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着力构建特色产业,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近日,笔者走进潍宿高铁江苏段站前2标项目配套临建工程的施工现场,在这里,钢筋加工厂和混凝土拌和站成了整个工程的“心脏地带”。钢筋加工厂内,工人们正操作着各种设备,将一根根钢筋切割、弯曲、焊接成各种形状;而在混凝土拌和站,大型搅拌车正在将砂石、水泥、水等原材料进行精准配比,生产出高质量的混凝土,为高铁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驾护航。
“在过去,我们社区的部分土地因缺乏有效利用而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市湖滨新区井头街道安圩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伯安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潍宿高铁项目的推进,社区开始重新审视这些闲置的土地资源,经过充分调研,最终决定以出租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市湖滨新区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杨中伟向笔者介绍,自“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工作开展以来,区农村工作局协助各村开展村级土地、鱼塘、房屋、沟渠等资产资源的清查,掌握了土地的数量、位置和性质等基本情况,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厂房等设施进行整修或翻建,对废弃地、坑塘进行整理、整治,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最大限度加以盘活利用。
在市湖滨新区皂河镇船闸社区,道路宽敞整洁,墙绘别致可爱,残疾人之家、爱心骑行驿站的屋内一片欢声笑语,似一幅景美、村净、人和的优美画卷。“这些都是我们村集体出资提升改造的!”村民们自豪地说。
据了解,船闸社区毗邻骆马湖,水域面积广阔,生态资源丰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起了水产养殖产业,并通过引进优质种苗、推广科学养殖技术等措施,不断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市湖滨新区聚焦“东部农旅、西部水产”两大板块产业定位,积极引导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村居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等,打响“霸王蟹”品牌,鼓励和建立发展“名、优、稀、特”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产业化联合体,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农村发展稳定成果的关键。针对区位优势不明显、基础薄弱、收入单一的村居,如何让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长期以来,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八井村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源匮乏,农民们只能依靠零散的田地维持生计。现如今,“小田并大田”的改革春风正悄然改变着八井村的村庄面貌。
杨中伟告诉笔者,今年4月份,市湖滨新区通过摸底调查,选取皂河镇八井村为试点改革村之一,鼓励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外出务工人员或农民不愿种植的土地,由集体反租倒包,通过土地流转,获取租金差价;或将村集体土地以租赁、入股等形式与企业合作,按股分红,增加集体收入。
在区农村工作局和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村民们的积极参与下,八井村成功流转了1400余亩土地,将原本零散、细碎的小田块整合成连片的大田。流转来的土地由八井村“两委”班子分片负责,他们带头到田间地头种植粮食作物。通过规模化经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预计每年可增加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集体经济发展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观。截至今年11月,全区水产养殖面积增至7.5万亩,“霸王蟹”“皂河贡米”“骆马湖啤酒”“骆马湖大鱼头”等地域名片持续打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81.87万元……如今,湖滨群众已真切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市湖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要素,聚焦特色产业、土地经济、多元就业等重点工作,持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湖滨样板。(高欣妍韩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