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睡了没有?刚才老板说,从明天起上班时间提前半小时,原因有俩:一是商家催着要大葱,二是恐怕近期下雪……”12月8日晚10点,常在社旗县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务工的李荣芝急促地告诉对方。
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太和镇坚持党建引领,紧盯“五星”支部创建目标,跳出就“农业”抓“农业”怪圈,致力于在“菜篮子里”上做文章,大胆探索和推广“粮、菜、烟”轮作套作模式,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优,从优到尖”的发展格局,有效助力了“产业兴旺星”创建。截至目前,该镇发展建成蔬菜产业基地6个,种植青豆、菜心、甘蓝、苔菜、西蓝花等蔬菜10多个品种面积达1.1万亩,亩均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总收入达11亿元,且辐射带动周边1100名群众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2.72万元。
该镇借着全县“人才回归工程”“人才回归全民创业”大气候,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有志之士回乡创业,从最初的鑫达蔬菜产业基地,到绿美丰、博晨产业等基地,踏石留印、稳扎稳打,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虹吸周边优质发展要素,汇聚各类潜在资源,发展了鑫达蔬菜产业基地、博晨蔬菜产业基地、绿美丰蔬菜产业基地等,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助推了“产业兴旺星”创建。
在实际工作运行中,该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确立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烟叶种植和粮食为辅”的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南扩北轮作”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特色产业。南扩,就是以“博晨阳光”蔬菜产业基地为起点,进一步向南扩展,加大马埂村、范楼村土地流转力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面放大产业基地的规模种植效应。北轮作,就是以“绿美丰”蔬菜种植基地为基础,大力推广烟叶、蔬菜轮作套种,打造产能循环、四季常绿的生态产业链,美了环境,富了农民。
绿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司伟峰,于2019年在闫店岗村周边流转土地,结合时令气候特点,采取倒茬轮作模式,主要经营蔬菜、烟叶、青豆等农作物,以“周期短、见效快”优势成功种植多种蔬菜,尤其是在青豆种植上,不仅自己获得客观经济效益,而且带动当地群众热衷种植。闫店岗村张申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仅如愿成为家门口就业的“打工一族”,而且连续三年均从绿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反租倒包土地300亩,年纯收入在70万元以上。
今年37岁的姜永强,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不留恋舒适优美的繁华城市生活,立志到农村干一番事业,于2020年来到太和镇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广东菜心、西兰花、娃娃菜和青豆等,年均纯收入100多万元。
“在我这里务工的不仅有周边群众,也有贵州、云南来的‘夫妻档’。”谈及务工情况姜永强说,在这里务工人员平时只有十几个,生产旺季可达300多人,都是计件取酬,手头麻利的一个人一天能挣500多块,仅此一项我一年给他们发放工资达500万元。
“姜老板人缘好,前几天我老家有事急需5000元钱,他知道后二话没说就给我5000元应急,真是雪中送炭啊!”贵州务工者陈江感激地说。
“我把土地承包给博晨,还能在这里打工,挣双份工资,一年能弄个四五万块吧。”在博晨蔬菜产业基地务工的范楼村村民李山林告诉笔者。
12月8日下午,笔者来到绿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鲜库,正遇工人们忙着装车外运,只听一位负责人大声喊着说:“俺们都慢慢地搬、轻轻地放、小心地排,一定保证让山东老乡们吃上咱太和的‘放心菜’”后,便走到跟前,谁知在那里巧遇坐等催菜的山东商家卢经理,笔者问及原因时,她说:“我常住在太和有四大原因:一是太和土地面积集中,二是蔬菜品种多,三是蔬菜品质好,四是客户反映好。”
“基本上天天都有活,活也不算累,一个月能弄个两三千块钱。”谈到家门口就业,正在绿美丰蔬菜基地采摘蔬菜的工人李美美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
在谈及发展蔬菜和服务企业时,该镇党委书记王绍亭说,“我镇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服务发展理念,在服务企业上积极做到在情感上暖心,在行动上贴心,在措施上用心,在付出上尽心,在机制上顺心,在处理问题上不偏心,以实际行动当好他们的好帮手、店小二。”
(来源:社旗县委宣传部 作者:赵兰奇 张志 祁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