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兵工厂在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规模较大,比较出名的当属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和上海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在抗战时期的遭遇如何呢?今天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沈阳兵工厂

首先是沈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由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1年建立,后逐年扩建,到1928年已经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有多个分厂,具体有枪厂、枪弹厂、炮厂、炮弹厂、火具厂、火药厂、铸造厂、兵器厂和造币厂,鼎盛时期拥有2.1万名工人,8000多台各类机器设备。能够生产步机枪、迫击炮、步兵炮、山野炮,大口径榴弹炮等系列武器装备,光是各类枪弹就能月产900万发,巅峰达到1500万发。据统计,截止九一八事变,沈阳兵工厂生产的各类身管火炮数量达到1200门之多!

也就是说一个沈阳兵工厂就可以供应奉系军阀几十万人马的武器弹药需求,并且还有盈余,可以用来援助友好势力。奉系军阀在沈阳兵工厂建设上投入了巨资,有据可查的建设资金就有2亿多银元。2亿多银元在上世纪2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1929年中国海关总收入不过2.45亿法币。

只可惜这么好的兵工厂到1931年就落入日寇手中,实在令人痛心!在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中,由于东北军的不抵抗,撤退前也未对沈阳兵工厂进行破坏处理,致使沈阳兵工厂完整的落到日寇手中,连带库存的武器弹药、生产材料等。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就获得了一个完好的大兵工厂,此后沈阳兵工厂成为了日寇侵华的帮凶,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用来武装日军!


太原兵工厂

其次是太原兵工厂,别看起点低(初期只能生产大刀、长矛和火枪),但在阎锡山的精心经营下搞得非常不错,巅峰时期仅次于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也能生产系列武器,从步机枪到迫击炮,再到山野炮和大口径榴弹炮,并且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晋造盒子炮和晋造冲锋枪)。拿数据说话:1928~1930年间,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为山野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0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这个生产规模已经很惊人了,毕竟在兵工厂建设投入上,太原兵工厂是远远比不了沈阳兵工厂。

中原大战后,太原兵工厂的规模受到国民政府限制,由1.5万名工人减少到只有1800名。后来阎锡山通过各种办法绕过限制,把工人数量增加到7000人,这样在全面抗战前又生产了不少武器装备。忻口会战中,晋绥军能够集中九个炮兵团(每团36门火炮)轰击日军,就是太原兵工厂的功劳,这九个炮兵团的火炮都是太原兵工厂生产的。

由于山西太原是日寇主攻方向之一,国军根本挡不住,只可惜没能在沦陷前将太原兵工厂的设备抢运到川陕后方。阎锡山当时太纠结了,全面抗战开始后就应该转移了,结果只抢运出小型机床1000余部和动力电机200余部,大部分的设备悉数落入敌手。日寇接手太原兵工厂后并没有像接手沈阳兵工厂那样经营,而是将太原兵工厂大部分的设备拆卸装箱,运往日本东京、大阪和伪满沈阳、大连。利用这些设备组织生产军火和军用物资,以战养战。


巩县兵工厂

再次是巩县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在当时也很有名,曾经是民国时期四大兵工厂之一,最初由袁世凯下令筹建。民国初期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直属陆军部管辖。到1923年时,该厂可年产75毫米炮弹18万发,步枪3.65万支。其步枪产能在国内仅次于汉阳兵工厂,而炮弹产能汉阳兵工厂仅为年产7万发,巩县兵工厂是汉阳兵工厂的2.5倍。

后来兵工厂几度易手,厂名也几经变更。中原大战后,兵工厂落到蒋系军阀手中,从此就从属于国民政府,变成了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上世纪30年代,巩县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75毫米山野炮炮弹、82毫米迫击炮炮弹、150毫米迫击炮炮弹和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炮弹。网友们熟知的“中正”式步枪就是从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的,月产1800支。此外,还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化学武器厂所在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巩县兵工厂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直到11月才迁往南方,开始迁往武汉,后改为湖南株洲。只有部分物资被装上火车迁往湖南,而大量的不动产因无法搬运被迫留下来,遭到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几乎全毁。后来为躲避日寇进攻,巩县兵工厂又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基于原址地面厂房等基础设施已被毁坏殆尽,巩县兵工厂没有回迁。


汉阳兵工厂

再说说汉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历史悠久,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是其出品的,该型步枪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无论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都大量使用。除了生产步枪外,汉阳兵工厂生产的75毫米山野炮也很有名,并且产量也很大。

可惜1929年国民政府接手汉阳兵工厂后,限制了生产规模,特别大幅减少了重武器产量。到1937年全面抗战前夕,仅能月产2门火炮,重机枪产量也仅有35挺/月,机枪弹不过2万发/月。要知道抗战时期,日寇一挺九二式7.7毫米重机枪的会战份弹药都有2.3万发,这么大规模的兵工厂仅能月产2万发机枪弹,真是天大的笑话。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作战消耗太大,国民政府严重缺乏武器弹药,才想起启用汉阳兵工厂的产能。1938年6月,汉阳兵工厂奉命迁往湖南辰溪,1939年9月再度内迁重庆,由于途中机器设备损失较多,至重庆后与南迁的巩县兵工厂合并。


上海兵工厂

最后再说一下上海兵工厂,该兵工厂算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了,是晚朝重臣李鸿章筹建的,一开始称为江南制造局。1911年江南制造局更名为上海制造局,1916年上海制造局更名为上海兵工厂。1912年该厂拥有工人5000多名,年产能为步枪3000支,各式枪弹1000万发,下辖钢厂能产毛钢1500吨以上。在上世纪20年代,上海兵工厂得到飞速发展,能够生产系列武器,手枪、马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山炮等,并且产量很大。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上海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有力支援了十九路军抗战。

只可惜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停战协议。停战协议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国民政府不得驻军,上海兵工厂也不得不停办。按道理说,就算不办,可以把设备转移到内地其他兵工厂,但是国民政府将大部分机器设备则留在原地,设上海兵工厂保管处看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这些机器设备在日寇占领上海时全部被掠夺,连钢架厂房也被日寇拆毁,夷为平地。自此上海兵工厂成为历史名词,毫无痕迹可循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