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左右,在一声巨响过后,日本关东军开始进攻沈阳的北大营。面对日军的攻击,东北军本应该奋力抵抗,但驻守沈阳的东北军第7旅一开始接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主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为国成仁。”随着情况越来越危急,为了避免与日军的大规模冲突,东北军第7旅最终还是奉命撤出了沈阳。
东北军因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而丢失沈阳这是历史事实,但导致东北军高层最终下达不抵抗命令的原因却是非常多的。这其中有个被很多人忽略,且又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东北军的大部分有战斗力的部队并不在东北。
九一八事变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只有一个第7旅,这个旅的总人数大概在7000人左右,负责进攻沈阳的日军第2师团有1.04万人。由于日军事先已有充分准备,而第7旅则是仓促应战,虽然第7旅是东北军中装备十分精良的部队,但真的打起来也肯定不是日军的对手。况且,此时的东北军高层已经命令第7旅不要抵抗,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因此沈阳的失陷只是时间问题。
沈阳既然已经是死地,那么在沈阳周边的东北军情况如何呢?能否与日军有一战之力呢?
当时整个辽宁省,东北军的主力部队除了沈阳的第7旅之外,只有驻扎于锦县的第12旅、驻扎于郑家屯的第20旅、驻扎于通辽的骑兵第3旅以及于芷山和张海鹏的2个省防旅。上述的这些部队不是战斗力不行就是无法调动,根本派不上用处,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于芷山和张海鹏两人很快就率部投敌当了伪军。
放眼整个东北三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驻军规模虽然很大,有正规军12个步兵旅、2个骑兵旅以及地方部队(包括辽宁省的部队在内整个东北三省的总兵力约为20万人)。这些驻军人数众多,但是驻地非常分散,装备和战斗意志也都比较差,不堪大用。在九一八事变时指望不上这些部队,之后其中又有不少部队主动投敌,敢于和日军交战的部队也只是进行了被动的抵抗。
此时东北军真正能战的主力部队此时都在关内,为什么东北军主力部队不在东北,而是在关内呢?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东北军参加中原大战说起。
1930年5月,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原大战自此开始。在战争初期,由于蒋介石以一敌三,一时间非常的被动,但因为冯玉祥、阎锡山的部队后劲不足,在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就陷入了僵持的局面。随着战事的发展,冯玉祥、阎锡山的部队开始处于下风。
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在1930年9月17日命令于学忠、王树常指挥东北军9个精锐旅共10万人入关,打出的旗号是“早日实现全国统一,停止内战”。随着张学良的东北军大举入关,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败局已定,两人不久之后就匆忙宣布下野。在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军共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及炮兵10个团,张学良参加中原大战出动了其中的9个步兵旅及配属的骑兵、炮兵部队。这些部队东北军中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主力部队入关之后,东北的防务必然就空虚了。
张学良为了处理中原大战后华北的善后工作,不仅把东北军主力部队部署在华北,还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对于日本的防备就松懈了下来,为日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埋下了伏笔。
在张学良宣布东北军入关前,曾召开开过一次会议讨论东北军入关问题。会议上以张作相为代表的很多东北军老人表示反对,主张东北军只应绥靖地方,保境安民,不与任何方面合作,尤其是不应该和蒋介石合作。张作相还半开玩笑的说:“我们是吃高粱米的,哪能斗得起南蛮子,最好离他们远远的。”作为其参谋长的熙洽(此人后来降日)更是直言不讳的说:“东北若与蒋介石合作,简直是拱手让人。”
但是张学良此时年轻气盛,想要干一番事业,想得不够周全,执意要求东北军入关。东北军的入关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顺利,不费一枪一弹就控制了北京、河北和察哈尔等地,而对于晋绥军、西北军各部的改编问题却十分棘手,华北局势依旧非常复杂。
时间到了1931年5月,西北军石友三部因为军费问题开始搞事情,在其驻地修筑防御工事,汪精卫、李宗仁、陈济棠等人在广州组建的国民政府派人联络石友三,任命石友三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并汇去军费50万元。期间张学良还得到了一封石友三发给张学成的密报,大意为“弟部即将进攻平津,后图东北,希兄与日方切取联系”,石友三的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为了应对石友三的叛乱,张学良不得不提前进行准备,又从留守东北的部队中抽出了3个旅和1个炮兵旅部署在平津地区。如此一来,东北的防务就更加空虚了。
从事后来看,张学良的这个调兵决策显然是错误的,消灭石友三的叛乱实际上根本不需要抽调留守东北的部队。石友三于1931年7月18日正式起兵,但因为石友三的部队没有稳定后方,也没有军饷,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到了7月31日,石友三由于始终无法突破东北军的防线,就决定撤退另寻出路,在撤退过程中石友三所部全军覆没。
此次石友三的叛乱,持续时间不到半个月,平定的过程也没有多少悬念,但是影响却非常的深远。东北军为了消灭石友三,不仅增派了部队,还把大量的武器弹药运到关内。当时还有个形象的比喻:“东北军为了讨伐石友三,不但把棍子拿了出来,而且连笤帚疙瘩都拿了出来。”
日本关东军掐准时机,在一个多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时正值东北防务最空虚的时候,是日本入侵东北的最好时机。如果沈阳至少有3个东北军的主力旅驻扎,日本关东军必然要掂量掂量,东北军肯定也不会不战而逃;要是东北军全部在东北,日本关东军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但历史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