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手写信,笔触稚嫩、文字生动,有帮教少年对法官的真挚感谢,有孩子对“屋夸”调解室的温暖回忆,也有学生参观法院“宪法日活动”后对公平正义的“初体验”……
近年来,梅州两级法院始终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贯穿审判执行、判后帮教、普法宣传全过程,用心用情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先后共有2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2人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全程帮教 迷途少年的新希望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少年,要努力但不要着急,繁花锦簇、硕果累累都需要过程,愿你逆风翻盘,向阳而生……”近日,在大埔法院当庭宣判的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中,判决书里新增的“法官寄语”显得格外温情。
纸短情长,法官的殷切期望,让被告人席上的未成年人小秋既悔恨又感动,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少年审判,不能止于审判。
庭前与检察、公安联合建立会商制度,庭审通过圆桌审判、法官寄语挽救罪错未成年人,庭后帮教迷途少年校准人生方向……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梅州法院建立“庭前+庭审+庭后”全流程帮教机制,为每一个迷途少年点亮新希望。
无独有偶,在近日一次回访中,小张也向中院法官曾园芳表示,他将重启“断带”人生,“阿公阿婆也老了,不能老是让他们操心,我会好好学技术,努力工作赚钱孝敬他们。”
这是梅州中院今年审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当时年仅15岁的小张参与了这场打斗,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二审审理过程中,曾园芳重点研判小张的成长环境,剖析犯罪原因,当庭对他进行教育感化,同时结合第三方出具的社会调查报告,依法对小张作出了改判缓刑的判决。
启用“圆桌审判”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家庭教育的长期缺位是这个少年走向歧途的主要原因。如何让他重回正道?庭审结束后,曾园芳邀请社区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对小张及其父母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心理疏导及家庭教育指导,在帮助他们修复家庭关系的基础上,不断鼓励小张重拾信心,学习一技之长。
“这孩子以前总不着家,到现在变得又体恤长辈又努力上进,多亏了法官!”回访中,小张的父母对曾园芳连连感谢。
“回头看、当下看、朝前看”,是梅州法院对涉未案件更高更精更专的要求。近三年来,通过践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理念,组成专门合议庭进行“一案一研判”,两级法院涉未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超三成,符合条件的未成年被告人犯罪记录封存率达100%。
同时,联合检察院、司法局、妇联、社区等单位,共同打造“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社区(司法局、检察院等)工作人员+1名未成年人”的“1121”帮扶链条,持续跟踪帮扶教育。近三年来,共对36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了回访帮教,其中22名已返校上学,12名重新就业。
六大保护 携手共织的“防护网”
今年,小浩的爸爸妈妈再次闹上法庭。
“孩子还这么小,不能没有父母的爱。”见二人已形同陌路,五华法院判决准许离婚,但在判决书后附上《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严肃教育双方即使离了婚也要当好合格家长。
法官为何如此牵挂小浩?原来,去年4月,这对父母因感情不和闹上法庭,开庭后,怒气冲冲的两人各自离开。被遗留在法院的小浩没见着熟悉的身影害怕得大哭,那时的他还不满三周岁,在法官的不断安抚下才止住眼泪。
关爱提示发出后,小浩父母会有改变吗?庭审结束之后,法官联合社区定期开展回访,督促指导双方切实担起教育、培养、管好孩子的第一责任。如今,双方一直按照判决书履行义务,小浩由男方抚养,女方按时支付抚养费并定期探望,小浩的生活已重新步入正轨。
对“养而不教、监而不管”行为,梅州法院切实以司法手段纠偏。今年以来,共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家庭教育指导令》466份,并对4个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怠于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监护人,通过变更或撤销监护资格筑牢家庭保护第一道防线。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融合客家特色,梅州法院创新打造“屋夸”家事纠纷调解室等专业化特色审判矩阵,在“屋夸”里,走出了一批批教育理念逐渐一致的家长、开始互相理解的父母与孩子……
今年5月,在蕉岭法院承办的一起家事纠纷案中,丈夫意外死亡后,婆媳关系为争夺赔偿款降至冰点。儿媳秦某带儿子搬离原住所,将女儿佳佳留与婆婆一同生活,因未对佳佳表达关心,母女二人逐渐疏远。赔偿款分割纠纷结案后,法官向秦某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秦某定期陪伴佳佳,关心其情感需求。
依托“屋夸”家事纠纷调解室,该院一方面联合县妇联、团委对秦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引入专业力量,由特聘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佳佳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二人重建沟通与信任。在最近一次回访中,法官欣慰地发现,二人关系已恢复如初,佳佳重新找回了母爱。
法官开展家事案件判后回访
聘任专业家事调查员和家事调解员队伍,协同督促指导父母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促推家庭保护;坚决依法惩治“校闹”以及校园周边犯罪,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促推学校保护;联合妇联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促推政府保护;严惩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促推网络保护;近三年来共向有关部门、行业发送涉未成年人保护司法建议31份,促成12项制度、行动方案实施,促推社会保护……以司法保护融入和促进“六大保护”,梅州法院找准“支点”,撬动未成年人保护“大杠杆”。
创新普法 看得见的“法治种子”
说教式普法,还是传单式普法?在孩子们看来,这两种普法模式一点都不“酷炫”。青少年普法如何既讲新意又求实效?
“遭遇家暴怎么办?在孩子抚养问题上无法协商一致怎么办?平法小助理来告诉你……”
时长仅一分三十秒的普法小视频,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换成青少年都听得懂的话。这是平远法院创新推出的“平法小助理普法”系列短片,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提升青少年的求知欲,深入浅出普及法律知识。
近年来,梅州法院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改变“说教式”普法,优化“菜单式”普法,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看得见的“法”成为少年心中的信仰——
蕉岭法院选任优秀青年干警组成普法“青骑兵”,量身定制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男生女生悄悄话”等18个普法套餐、34个自编课件;大埔法院打造“普法+非遗”项目,利用非遗文化深厚底蕴,激发青少年兴趣,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传承双赢;梅州中院建成全省法院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学习、智慧式体验、互动式授课的可学可触可感可用普法新模式,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
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
“沉默并不能让你免遭欺凌。不要独自承受,也不要做冷漠的旁观者,要一起谴责欺凌行为,并及时向家长、学校、警察寻求帮助。”在近日一堂以“对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的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黄伟玲与学生亲切互动,每一次问答都得到一阵阵热烈掌声。
法治是抵御成长风险的屏障,人民法院责任在肩。近三年来,梅州法院着力构建“法校共建”长效机制,选任36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建立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与全市40多所中小学或技(职)工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开展法治进校园、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普法活动共300余场,覆盖师生达20万余人次。
来源:南方日报 梅州中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何雪娜
采写:林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