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八年的艰苦努力,凝聚着当代粤剧同仁心血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五卷)于2024年11月圆满竣工。它的成功编撰与出版,展现了当代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点开链接看视频:
12月1日,作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协办的“粤剧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进粤剧艺术体系与理论体系的构建、如何坚持和弘扬粤剧的个性与特色、粤剧文化生态建设与粤剧艺术本体的传承以及《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经验与中国戏曲艺术遗产整理等若干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可谓干货满满。
“粤剧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竣工,是近年来岭南地区最重要的一座文化丰碑
广州市原市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主任陈建华在致辞中对《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竣工予以极高的评价:“《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竣工,可以说是近年来岭南地区最重要的一座文化丰碑,它在学习《中国昆剧大辞典》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敢为天下先的新路。我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取得的成功,都将为兄弟剧种提供经验借鉴。”
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傅亦轩表示非常荣幸能见证皇皇巨著诞生的一刻。“我再一次见证了八和人、粤剧人的精神,在新时代一脉相承、发扬光大,他们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景海也认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完成是粤剧界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从长期的角度来讲,这套丛书的编撰完成也是广州担当、广东使命和具有国家情怀的文化事件。它艺术价值、传承价值、示范价值以及历史价值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显现出生命力。”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五卷)的成功编撰与出版,展现了当代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粤剧建立起了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完整体系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主编倪惠英分享其主导编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心路历程。她说,粤剧艺术是立足于本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兼容并包、自成一格,创造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经典剧目,也产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形成了粤剧独特的表演体系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然而,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总结和深入研究,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缺乏理论的支撑,难以构建特定的表演体系,年轻一代无处可寻规范的教材,加之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粤剧在互相学习借鉴中,也被不断异化和同化,核心知识逐渐消失。
“强烈的使命感和良知激发了我心底潜藏的热望,即对数百年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寻找、辨识和记载最具代表性的粤剧表演示范,力求完整勾勒粤剧的表演程式,成为粤剧学习和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夯实粤剧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基础。”倪惠英动情地说,“编这本书是社会的文化工程,只有全社会合力才能做得成,这是凝聚广东艺术界的心血,是粤剧同仁的一次大行动,是广州城市品格的大呈现。”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晓丹则把千言万语浓缩成三个关键词:自豪、感动、振奋。她强调《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粤剧的骄傲、戏曲的骄傲;也是广州的骄傲,大湾区的骄傲。“我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推出完善了粤剧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系感到振奋,至此,粤剧从理论研究到表演实践,从专业剧院到面向大众普及的粤剧博物馆,从舞台剧目到粤剧电影等等,可以说粤剧建立起了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完整体系。”她指出,有了系统的粤剧传承发展体系的支撑,有了关注支持粤剧的各界朋友的协同和大众喜爱,粤剧必将持续焕发出经典魅力、时代风采。
主办单位向编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编撰人员颁发证书。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广东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艳冰也强调,《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既是一个文化保护工程也是文化抢救工程,为粤剧的实践和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丛书展现了当代粤剧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粤剧界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有力地推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在艺术方面进行了艺术体系的建构,丛书对粤剧艺术追根溯源、发掘和梳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了粤剧表演艺术整体面貌,丛书还以图文与音像,把近百年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实现艺术与学术的自主创新和现代转化,通过一批才华横溢的演员和艺术家来展现粤剧的精髓,为粤剧本体的发展和保护做出贡献。
丛书的出版不仅具有全国性意义,也具有世界性意义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指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丛书的出版不仅具有全国性意义,也具有世界性意义。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确实不乏优秀的剧目,也不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但现在确实还缺乏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理论研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出版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领导的支持与资金的支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演艺术家们要有真正的文化自觉,站到文化的高度来看待剧种的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像粤剧这样建立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理论研究。”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强调,这套丛书在中国戏曲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当代戏曲研究中有远见、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有创新的一次戏曲研究工作的创新。“以往重传承轻总结的观念,在这套丛书中被扭转过来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习气,在这套丛书被校正过来了。这套丛书是非常尊重传统、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尊重历史的一项工作,而且这部书也是充满付出、充满心血的一项劳动,这套丛书更是非常值得研究、总结的戏曲研究成果,既有时代的文化担当,更具备广东的领导、广东的文化主管部门对艺术的尊重和艺术智慧。”
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秦腔)李梅透露自己前不久当选陕西剧协主席,当时提出了一个“百年秦腔赓续工程”,这一想法得到陕西省文联领导的支持。“倪惠英老师给我们探出了一条路,虽然‘百年秦腔赓续工程’目前还只是一个理想,但是有惠英老师这一榜样的力量,我相信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如果中国所有剧种都能抱团取暖,相信中国戏剧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在新加坡演艺学院创院院长、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教授蔡曙鹏看来,中国的348种剧种里,粤剧在海外的覆盖面是其他剧种无法比拟的。他认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不但在当代是无价之宝,而且未来也将对世界产生很深远的影响。“粤剧在全国众多剧种中总是先行一步,敢为人先,很善于接受外来观念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正是这种开拓精神的一种延续,在粤剧人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成就了地方戏曲先行者的辉煌篇章。该套丛书的编撰出版可谓正当其时,无论是戏迷、学者抑或剧团,都可以进入这个金光闪闪的知识宝库,为粤剧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的传统与延续提供非常重要的力量。与此同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还是突破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巨著,而这项功在万代的文化工程,让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国际范围内做出了示范性的榜样。
主办单位向编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编撰人员颁发证书。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很重要,研究和使用更重要
毫无疑问,《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和出版对于粤剧乃至全国戏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董伟指出,它体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导向性,继承了粤剧的优良传统。《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出版体现了广东各级领导和粤剧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它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文化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二是具有系统性,形成了生动的粤剧教材。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收录了前辈艺术家大量的音像资料,填补了粤剧官话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原汁原味传承粤剧表演艺术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材,避免了人亡艺绝现象的发生。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三是具有示范性,促进了剧种繁荣发展。《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撰和出版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州经验的总结和宣传。他特别强调道:“《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很重要,研究和使用更重要,希望广大粤剧艺术工作者能够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坚持守正创新,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粤剧的传承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戏剧》主编罗松对此深以为然。《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呈现了非常博大的资源,但是如何巧妙地让这些丰富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粤剧的现实发展需求,依旧需要思考,并且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要在充分对《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优势独特的认识上挖掘优势,进而在人才培养、剧目创新,市场拓展和国际传播以及教育普及等方面充分利用好这套丛书,让它最大化地为粤剧传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罗松还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为粤剧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是维系大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真的是恰逢其时,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此为基石,来推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香港八和会馆会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龙贯天则表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把所有前辈的经验都结合起来,等于他们的精神和灵魂都在书里面,是粤剧后辈的荣幸。“这是一套很好的教科书,传承和发展粤剧,这五卷书就是重要的台阶。
主办单位向编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编撰人员颁发证书。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出版后,粤剧还要做什么工作?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出版为粤剧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表示,“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的同时,各方面的人才都要加强,这样粤剧才能有更多的精品、更多的佳作出现。”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室主任李满则认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这一编撰工程堪比长征,拉出了粤剧研究的有生力量。“《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呈现地方剧种表演体系的研究成果,也给予粤剧中青年的学者们莫大的鼓舞,我们也应该是责无旁贷承担起理论引领的责任,为推动粤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努力。这个也是岭南青年、现代粤剧青年的文化使命和担当。”
主办单位向编辑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编撰人员颁发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长王馗为研讨会作总结发言。“《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五卷书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粤剧的高质量的文化读本、艺术读本。”他指出,认识粤剧的过程是不断要推进下去的,这个文本提供了一个范本,而且粤剧界,包括文化界、理论界还应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推进、继续完善、继续挖掘、抢救。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出版后,粤剧还要做什么工作?对此王馗表示,一是以五卷书作为基础蓝本,要进入到传承教学,不断提升粤剧从业者艺术的文化素养的准备;二是以这五卷书作为基础,要加强粤剧理论体系的结构,从文献到书、到史、到论、到批评,五位一体形成结构,拓展出更多的学科分支,营造学者高效系统、文化研究机构共同投入到粤剧的研究,不仅是国内,包括港澳地区,包括海外的粤剧研究者共同团结起来,建构理论体系;三是这套丛书的推广与宣传工作还要持续,在推广宣传的时候依然要和众多剧种结合起来,“把我们的经验有效地推广到其他剧种的艺术整理、理论整理过程中,让更多剧种可以沿着《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撰的理念,把自己的艺术体系呈现出来。”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通讯员 梁彦兰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