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寻找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


12月10日至19日,2024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在上海宛平剧院、长江剧场举行。湘剧《舟渡》等10部剧目展演,粤剧《奉天承运》和昆剧《六道图》受邀参演。这些剧目均为全新创作或由经典改编的优秀作品,其中湘剧、渔鼓戏、河南越调等首次亮相展演活动。


粤剧《奉天承运》


昆剧《六道图》

展演收到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戏曲院团、艺术高校、民间团体、个人申报的剧目80部,其中原创作品50余部,计划首演超过30部,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和白玉兰奖的主创人员多达十余位。此次申报涉及近40个剧种,其中黔剧、桂剧、丹剧、渔鼓戏、湘剧、客家山歌剧、粤北采茶戏、河南越调等剧种首次出现在申报名单,再次证明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是推广和传承戏曲艺术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戏曲艺术魅力的重要窗口。

展演剧目呈现传统戏曲的现代演绎以及多剧种的融合创新。湘剧《舟渡》改编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通过湘剧高腔的浓厚地方特色和无场次形式,描绘了一幅灵动的湘西风情画卷。锡剧《聊斋•紫尾》取材于《聊斋志异》,书写当代人视角下的“新聊斋”故事,玄幻题材与经典解构相结合。高甲戏《罗刹记》讲述商人之子马骥在罗刹岛国的奇遇。昆剧《青山许我》展现苏轼在狱中的达观天性和率真性情。越剧《张骞使西·三别三行》聚焦张骞的西域之行。多剧种《新·桑园会》通过河南越调、曲剧、豫剧有机结合展现从传统迈向先锋的创新尝试。


湘剧《舟渡》


锡剧《聊斋·紫尾》


高甲戏《罗刹记》


昆剧《青山许我》


多剧种《新·桑园会》

展演活动不仅注重传统戏曲的传承,更强调创新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特邀剧目粤剧《奉天承运》展示了粤剧与现代剧场元素的结合,跨区域合作有助于丰富沪港两地的戏曲文化交流。特邀剧目昆剧《六道图》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李政成主演,名家名角突破自我、守正创新,不仅成为走近年轻观众的有效途径,也为展演带来了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和专业精神。渔鼓戏《今夕何夕》、京剧《成佛记》《封狼居胥》、沪剧《探情》等作品也各具特色,青年主创通过小剧场戏曲的多样化、多角度创新探索,在叙述结构、思想立意等方面力求全新突破。


京剧《成佛记》


京剧《封狼居胥》


渔鼓戏《今夕何夕》


沪剧《探情》

今年是以戏曲“呼·吸”为主题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十周年,也是其升格为“国字号”展演活动的第六年。展演活动吸引了年轻创作者和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不仅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精髓,还不断突破传统、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截至2024年,展演活动共吸引来自全国29个地区(含港、台地区)的戏曲院团、艺术工作室及个人申报,总申报剧目580余部,涉及近90个剧种,100余部风格各异的小剧场戏曲作品经过专家遴选后登台亮相,每年参演剧目数量从最初6部发展至约12部。

“小剧场戏曲舞台海纳百川,从大剧种到稀有剧种,展现了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这些优秀的作品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洁表示,未来的小剧场戏曲艺术除了在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之间寻求当代契合,传承历史文脉,追求艺术创新,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和商业价值,寻找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为戏曲的良性传承和健康发展协力探索,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戏曲人的一份力量。

展演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协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