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运投轩 记者 顾潇)《清明上河图》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绣”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您见过吗?近日,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扬州刺绣大师卫芳领衔制作的扬绣《清明上河图》完成。据悉,整幅作品长12米,是扬州目前最长的刺绣作品。
“这幅刺绣作品《清明上河图》是我按照原画1:1复刻而来。”据卫芳介绍,选取的是清代宫廷画院画师所作的版本,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清院本’增添了踏青、表演、戏剧等明清时代的特殊风俗,画面较‘宋本’和‘明本’更加丰富多彩,更适合制作成绣品。”
扬州刺绣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为什么选择以《清明上河图》进行绣制?卫芳表示,《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一直以来,绣制一幅《清明上河图》成为很多刺绣艺人的目标。“自接触刺绣以来,画稿《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三四次了,但一直没有真正地绣出来,这是比较遗憾的。后来,与收藏爱好者们交流还有什么创作题材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因此,我与工作室的绣娘们决定一起绣制一幅。”卫芳说。
从一针一线地在绷架前描稿、配线、打底、盘线、刺绣,到一幅绣品的完成,卫芳带领工作室的绣娘们耗时5年多,完成了这幅精品力作。记者看到,整幅作品气势恢宏、细节丰富,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或动或静,栩栩如生,力求还原原作的神韵。
扬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而闻名。《清明上河图》全画人物众多,更有各种建筑、船只、牲畜等,要绣出如此体量且要使其栩栩如生,这就需要绣娘拥有精湛技艺。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不同的物体和画面效果需用不同针法来表现。整件作品在运用了散套接针、虚针等传统针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彩色细密的丝线进行绣制。
除了针法的要求,扬绣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技艺。“做这一行的手艺人,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卫芳说,由于画面庞大复杂,绣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每个细节都力求达到最佳,我们对每一针每一线都严格要求。绣制期间,绣娘们还需要保持创作热情和专注力,长期坚持才能完成。”
扬绣《清明上河图》装裱后,整幅作品尺寸长12米、宽50厘米。据悉,该作品系扬州最长刺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