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代全国各地均设有称为恤嫠会的善会和清节堂的善堂。恤嫠就是抚恤寡妇,恤嫠会就是主要从经济上援助贫困寡妇的团体。清节堂是收养夫死而不欲再婚的机构。
1.寡妇在经济上的困境
贞节观念可谓是儒家意识中“礼”的要求,是官府和社会所倡导的社会观念,为了弘扬贞节观念,国家和民间通过举措来维护此种意识形态,如建立完善对节妇贞女的旌表制度、建立节妇祠、运用舆论在全社会树立贞节的观念等等。然而,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利于寡妇贞女守节的环境。
贞节牌坊
经济上的贫困是寡妇再嫁的主要原因。在贫困的条件下,保持贞洁不再嫁是相当困难的生活状态,尤其是读书人的遗孀备受清贫之害,寡妇一般欠缺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且在社会上很容易受到居心不良之人的骚扰。参与同善堂恤嫠事业的南京贡生伍光瑜幼年的经历,便是儒生寡妇生活艰难的真实写照:“光瑜甫生而孤,是时举家所以为生计者皆讬于人手,主人骤丧,或乃乘势危而欲让之,两儒人(嫡母陈氏,生母杨氏)处悲哀之中,内抚幼弱,外御强侮,备尝困难,而后得保其家。”这也构成了他之后乐于恤嫠事业的原因。儒生寡妇受到礼教约束,难以放下脸面抛头露面,从事低下的工作,失去男人的保护,再加上还要养育孩子,这便使得她们处于极为贫乏的物质条件之中,如果改嫁,则要突破儒家的贞节观念,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责难,这就使得儒生寡妇陷入两难的境地。
2.宗族势力的阻挠
寡妇再婚的选择权有时并不在自身,而是容易被宗族势力所左右。《大清会典》规定:“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根据婚姻法律,族人往往为了继承夫家的财产,往往逼迫寡妇改嫁。同治十三年(1874 年),金陵陆某因病逝世,其兄则“擅专再醮之媒……图谋人家财礼。”
宗祠
其兄并扬言:“已然嫁与我弟,实我家人矣,若自再醮自应归我专主府上,何得与闻俗语云嫁出门的女儿泼出桶的水,即是府上女儿不与闻?”同治十四年(1875 年),金陵南门豆腐巷某氏妇其夫病死,妇人生计艰难,“拟将丈夫开垦成熟田种数石典出,以作葬费,乃有夫之族叔某蓄意谋夺此田,又兼侄妇新寡拟将侄妇卖出,既得身价,又得田产,为一举两得之计。此妇得知其阴谋后服毒自杀。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族人对财产的垂涎及族人对寡妇再婚的支配权构成了寡妇守节的阻碍。此外,社会恶势力违背寡妇意志,逼迫或者强行贩卖寡妇,也是妇女再嫁不可忽视的因素。参与逼迫妇女再嫁的地方恶势力主要是地痞无赖,地方保甲则与之勾结分赃,成为帮凶。同治六年(1867 年)《严禁逼嫁抢醮》指出:
薄俗名目有三:一日争醮、一日逼醮、一日抢醮。皆由一种蚁棍虺蜥为心逞其簧鼓,不顾坏人名节,只图快己贪婪为之主谋媒说、哄诱、逼勒无所不至,遂使孱弱之妇身遭劫持,因而丧节者有之,或不甘被辱囡而自尽者亦有之。似此败俗伤风,在主婚之人贪利忘义,固属丧尽天良,而祸首罪魁则蚁棍实为。光绪元年(1875 年)江苏按察使《严禁抢孀逼醮》也指出:抢孀逼醮的陋俗在江浙地区极为普遍。光绪元年(1876 年),申报报道:“孀妇再醮例所不禁,然只能听其自主,他人且不能强之,而况于抢乎。第抢孀陋俗江浙为甚。”而逼醮抢醮的风气对妇女的危害显而易见,受到礼教约束的妇女往往以死反抗,造成命案。同治《江宁府志》记载:“黄以义妻孙氏,年二十八守节,里中有恶少逼之再醮,不从自经死。”在逼醮抢醮案件中,地保势力会同地方流氓相勾结,“抢孀逼醮,败常乱族,毫无顾忌则地保为之包庇也……抢孀逼醮不顾风化,得钱即行。”由此可见,以流氓和地保为代表的地方恶势力使得寡妇守节愈发困难。
3.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
太平天国战争导致南京大量男子丧生,存留了大量的女性难民,“难民之无归者妇女居八九”。余治《江南铁泪图》更是直接描述了战后江南寡妇艰难的生活图景:“离乱之后,凡孤儿寡妇之无以为活者不可数计。往往有携其弱小孤儿孤女潜门乞食而不愿他适者,其志可嘉,其情更属可悯。”在这种寡妇难民激增的情况下,对寡妇的救助,成为战后官民进行城市重建共同的目标。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另一个影响是造成了男女性别比失衡。溺女婴的陋俗本来就使性别比失衡,太平天国战争是全国范围内的,对女性的摧残远远大于男性。光绪七年《通饬严禁诱拐逼醮保全孀妇》认为此类恶俗的原因:“盖因江南各邑,自遭兵燹以后,妇女稀少,农家稍积微资,欲取一妇,以主家务,实难。”1911 年,南京城总人口为 266974人,其中 114041 人为女性。性别比为 134.10:100。而江宁府各县中,高淳县同治八年(1869 年)男丁 55159 名,妇女 34294 口,其性别比为 160.84:100,同治十一年(1871 年)男丁 61272 名,妇女 38136 口,性别比为 160.67:100;光绪六年(1880 年)男丁 79920 名,妇女 49693 口,性别比为 160.83:100。溧水县光绪四年男丁 30847,妇女 11933口,性别比为 258.50:100,光绪五年 31628,妇女 12575 口,性别比为 251.51:100,光绪七年男丁 47677,妇女 21135 口,性别比为 225.58:100。江宁府地区普遍失衡的性别比为暴力逼迫妇女再嫁提供了现实的温床。光绪元年《申报》报道:“近日金陵业缎机者多在江北一带娶妇,大都因家乡乱后妇女甚少之故耳,然仪扬等处人家亦颇羡江宁缎业之盛,故家寒多女者往往嫁到金陵。”
太平天国战争的另一个影响是强化了儒生的价值体系。太平天国实行男女有别制度,分列男馆、女馆,是对传统性别伦理的否定,遭到儒生群体本能的抵制。残酷的战争造成大量女性死亡,同时女性因反抗暴行妇女殉节,给清廷和地方士绅的伦理道德带来严重的冲击。为了重新恢复儒家伦理纲常秩序,官府和地方上的绅士一道调查、采访、认定、表彰、纪念节烈,来恢复儒家的贞节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 同治《续纂江宁府志》
2. 《申报》
3. 杨一凡、刘笃才:《中国古代地方法律文献》
4.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人口志》
5. 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本文由团队创作,版权归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