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期 总第811期

跨越中西的意境追求与创新

——观边文彤舞美作品有感

文/徐 翔


边文彤

从古埃及石碑浮雕镌刻的《阿比多斯受难记》,到当下绚丽多姿的各式戏剧形态,每当人们置身于剧场,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和演员们一道在戏剧时空的流转中直面“人”的精神苦难、探寻生命奥秘时,人们将获得共同创造的愉悦感和审美意趣的满足感,并在情感共鸣的激越中思索人生的前行方向。这便是戏剧艺术永恒的魅力所在。


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

戏剧之灵韵,在于意境之美,与诗词之美妙无异, “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 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优秀的戏剧作品,崇尚情之纯真、现万物于自然, 在“意与境”的结合中将“心”与“象”相融、相生,进而使外化了的内在精神和独特情感升腾为无尽的诗意美感,彰显着戏剧的崇高品格。因此,每一场戏剧演出,即是一首激荡的情真之诗。正如宗白华所言: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经典剧作给予人的内心冲击,不正是这样沁人心脾的情感震撼吗!意境,令戏剧自成一种境界。戏剧场面宛若画境,勾摄观众的神魂,使其在惊喜哀怒中洞察生命的跌宕冷酷,深刻体会剧作的思想主旨,生发人生终极意义的自我觉醒、探索和追问。


话剧《乡村往事》

剧场里,戏剧的意境之美直接体现为舞台空间的美术设计。大幕拉开,演出尚未进行而舞台景物已跃然在观众眼前,使其即刻对剧目演出的体裁、风格、意蕴, 甚至哲思,都有了直观感受。遥想远古时代人类原始祭祀时的活动场地,到今天纷繁百般的舞台空间运用,戏剧艺术从适应有限的舞台空间逐渐拓展为力图打破固有戏剧时空的多样性呈现,从现实物理空间引向人类广博的心理空间,不仅使戏剧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魅彩,更使戏剧的一切表达成为无限的可能。 在此过程中,舞台美术不断孕育、探索和发展,逐渐展露其在戏剧中的重要艺术价值。当代舞台美术更是在深化戏剧主题,探索戏剧观念,揭示戏剧本质, 阐释戏剧哲思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无论戏剧形态如何变化,舞台美术家都矢志不渝地追求戏剧的意境之美。


舞剧《人间四月天》


话剧《瓦萨 · 日列兹诺娃》

今天,中国的舞美艺术迎来了飞跃的崭新契机。随着开放的深入与交流的广泛, 舞台美术家们既面向西方积极学习先进艺术理念,又回顾自身,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奋力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和交融中探索出一条独具华夏美韵而又被世界接受的中国舞台美术创新之路。其中,中央戏剧学院的边文彤教授便是佼佼者。开阔的文化视野、独立的艺术思想和高远的美学追求,使边文彤教授的舞台设计作品总是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内在、审美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多年丰富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中,她一方面积极吸纳西方现代艺术之所长,将装置艺术与各种造型艺术有机结合,于空间结构的重塑和凝练中,凸显意蕴丰富而简洁化的现代性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她则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鲜明的民族特色表达,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融于舞台上一丘一壑、 一花一鸟的无限写意之中,使韵味、诗情、画意完美融合,尽显中国化的、独特的意境之美和舞台空间画面的诗韵之美,使其作品在现代艺术的极简美感中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意蕴。


音乐剧《家》

更为可贵的是,边文彤教授的舞台设计作品以真情示人,探求艺术真谛,荡除当下的焦躁宣泄、刻意炫耀和呆板说教,在意境的追求中营造诗化的、流动的戏剧情境空间,形成丰富的视觉语汇,洋溢着生命的哲思,赋予人们从精神困境中解脱出来所蕴含的启示,使剧场成为探索人生的殿堂。借此,边文彤教授的舞台设计作品始终追求“浓郁的神韵之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刻的景物内涵表达,关注戏剧演出整体并在戏剧时空中推动演出发展的布景结构与创作风格”,在唯美中彰显民族内在精神和诗意性东方格调的空间表达。


话剧《暗夜逐光》

时代造就艺术,艺术激发民族精神。在当今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下,舞台美术家们在艺术上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探索与突破之路。我想,这本《边文彤舞台设计作品》既是边文彤教授多年艺术创作实践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她在审美追求上不懈求索的新起点。时代在前进,戏剧艺术仍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戏剧艺术将如何呈现?剧场将如何存在?舞台美术将如何表达?一切都充满未知与挑战。我相信,这些会激励边文彤教授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并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作者系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