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2期 总第811期
边文彤:在立体的舞台上神游
文/李利宏
边文彤,是中国舞美界的一个神话。
边文彤,是当下戏剧界的一个传说。
之所以是神话,因为她是中国舞美界为数不多的女性设计师。
之所以成传说,因为她在当下戏剧界创下了许许多多“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佳绩和佳话。
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细腻和柔美,也有男性的大气和广阔。
初识边文彤,小巧娇俏是第一印象,似初中生。一经交谈,那口才,迅速把第一印象的小和娇删除,只剩下巧和俏了,如大学生。再经交流,嚯!那专业,那见识,那学问,是教授啊!
几经合作,前边那些印象全无,包括性别,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女生。尤其是在对一部戏剧的舞美呈现进行构思交流的时候,在形成方案乃至出方案的时候,她与我的沟通、探讨、释义与我同所有合作过的男性设计师的沟通、探讨、释义毫无二致。只有一点不同的是,当方案定下后,在研究她提供的设计图尤其是舞美模型的时候,其中的结构的细节和细节的细腻,那场景的秀雅和秀雅的秀美,会让你感受到她作为女性舞美设计师或舞美设计中为数不多的女性的存在,会让你面对她的设计方案击节她的才气,赞叹她作为女性舞美设计师的神气。
边文彤,才女者,神女也!
我与边文彤的合作是从运河开始的。因淮海戏《秋月》结识,自此便成了不可多得的合作者。
淮海戏《秋月》
淮海戏《秋月》是2011年江苏省淮海剧团推出的一部讴歌母爱的戏。剧情发生在里运河淮安段“南船北马”码头上,讲述的是清末民初的淮海戏艺人在闯荡运河码头“清江浦”期间,当红女伶秋月为救治患了眼疾的儿子不受家族遗传病史之累而变成盲人,自己拼命挣钱,坏了戏班的规矩被开除后又遭钱财被邻里李三盗走的厄运,在夺回自己为儿子挣得的救命钱时却误杀了对方,为此服刑殒命的故事。
淮海戏《秋月》
剧本为完成这个故事,把人物、事件分别放置在里运河码头、戏棚后台、秋月跑单帮在清江浦唱戏的水榭、沿清江浦回家的路上、秋月家、李三家、牢房、刑场等地方去表现,致使这个戏的时空在丰富的同时也显得相当零碎。如果是影视剧,那么这些零碎的场景不是问题,但它是一部舞台剧。这就不得不考虑全剧场景的整一性,且在整一性的基础上表现剧中时空的丰富性、灵活性和地域风情。还要考虑演出时场景转换的技术性、流畅性、合理性等。
我需要边文彤从舞台美术上解决以上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剧组主创两下淮安河下古镇采风,去寻找清末民初的感觉,聊到对这部戏的把握,我发现她有着女性独特的敏锐直觉,善于捕捉细节,一是生活场景的细节,一是在沟通中导演有意无意聊及的戏剧细节,这些均在她交给我的舞美方案中得以印证。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舞台美术既有阳刚的大气,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与柔美,我称之为“闺秀之气”。
我希望舞台美术要完成对运河的流动、码头的攒动、秋月跑码头和家里家外行动的“时空运动”表达,还要在这种流动中完成全剧场景迁换的任务。最终想通过全剧的舞美来营造出那个时代里运河的风情,清江浦的韵致,即那种只有运河文化才能滋养出来的“含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小城市文明,小城市声音,小码头味道,小码头情调,小城市表情”。
为了表现清末民初运河“南船北马”的繁盛和市井风情,为了我那句“含着湿漉漉的水汽的小城市文明,小城市声音,小码头味道,小码头情调,小城市表情”的导演阐述,边文彤给了我一个转台。一个扭结的“Z”字形立体交叉的“物质化写意”的运河码头,一个清末民初时清江浦的民居集锦组合。这不是常规概念上的转台,也不啻迁换功能的转台,她把导演要从视觉上传递的古淮安建筑意蕴,“南船北马”的流动与行走,运河岸边城镇那天然的水汽一一收入其中,并为女主角秋月救治爱子眼疾玩命奔走提供了动态支点与灵动时空,使这部戏具有了在中国戏曲虚拟性空间里的物质化写意的表达,给演员的表演在中国戏曲程式化身段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驱动。
锡剧《夕照青果巷》
让我谈边文彤的创作,绕不开转台。我与她对舞台立体空间的认识也源于转台。我们在一起有幸合作过不少戏,除上面所说的淮海剧《秋月》之外,还有豫剧《丹水情深》《中国红》,河北梆子《前门前》,扬剧《完节堂1937》,锡剧《夕照青果巷》,淮剧《浦东人家》,京剧《突围·大别山》。其中锡剧《夕照青果巷》和京剧《突围·大别山》也都是用的转台。
锡剧《夕照青果巷》是2015年江苏省常州市锡剧团排演的一台揭示当代中国“老龄问题”“老人问题”的戏曲现代戏,是一部发生在当下的常州青果巷内,讲述的是老邻居们面对自身的“两老”问题自修、自救、自主、自豪、自强不息的故事。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青果巷城区面临运河段,当时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现在的“青果巷”。
我的导演阐述的题目是《记住乡愁》,我在阐述中对全剧的概括是“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命运我安排。我的精彩我描绘,我的美好我剪裁。我的生活我创造,我的晚年我重来”。
我在导演阐述中的关键词是——
乡愁。温暖。追梦。
周风吴韵的书卷气。
民风淳朴的烟火气。
人文深厚的市井气。
一片风俗的刻痕,一段城市的记忆,一个文明的遗存,一条老街的情愫。一曲乡愁的晚唱,一样血脉的传承。
边文彤又给了我一个转台。
一条青果巷的“老街”以台心为轴,尽最大直径坐落在转台上。360度无死角,把我们去青果巷采风收获到的最有特色的民居、铺面、水岸、青砖、黛瓦、粉墙、石板路、石拱桥、月亮门、雕花窗、小阁楼等江南古建筑全都“物尽其用”地被她“精索”“美颜”到这个转台上了,假如把这个360度的圆拉成直线,那就是一条长长的能起炊烟,能闻花香,能划乌篷船,能把石板路踏出声响,能沿街叫卖虾饼豆腐汤的青果巷真身了。
这个戏的舞美,这台“青果巷”,不管它转与不转,把我导演关键词里想要的感觉都放进了她的转台里了。
边文彤不仅给了这台戏一条老街,还给了这台戏“两个家”的主客厅和主卧室外加一个书房,以及一个社区医院病房,还给这台戏提供了导演完成剧中男女主角“月下楼台会”的石拱桥与小阁楼的空间。使得此时此刻,剧中人物从舞台平面走向了立体,他们的情感从遥远回到了现在,他俩的心灵从沉寂荡漾出升腾。还给这台戏设计了一株腊梅,让满枝的腊梅花显示着全剧故事发生的季节,更渲染着剧中主人公的情感、情操,青果巷老人们的精神走向和全剧风格、风骨的主旨追求。
京剧《突围》
京剧《突围·大别山》是2021年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创作的献礼剧目。全剧描写了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突围大别山,西撤并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寡不敌众,几近全军覆没。幸存者陷入重围,数九寒冬季节,高山密林之狼奔豕突,寻觅逃生之路。饥寒交迫之时,几人邂逅嫩芽儿一家。经过几番交往,彼此增进了解。生死关头,嫩芽儿舍身相救,掩护几名红军战士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重新踏上征途的故事。
这是一台很特别的戏。剧名乍一看,红军打仗,英勇突围,一定是正面战场的开战,又是京剧现代戏,那一定是“武戏”或以“武戏”为主的爷们儿戏。
其实不然。剧作更想描写在红二十五军突围背景下女主角嫩芽儿的心境。通过女主遇见红军战士,通过一件件小事,唤起了“活死人”嫩芽儿对于生的希望、唤醒了嫩芽儿对于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向往,危机之时,嫩芽儿以身相救,解放了自我、解脱了自我、放飞了自我,如同不畏严寒,怒放的高山杜鹃一般绚烂。嫩芽儿自主选择了从涅槃到重生,红军也由此开始走向了重生、走向了胜利!
京剧《突围》
剧作除了描写军事意义的突围之外,重笔基本上落在剧中人物情感意义的突围和人生意义的突围上。我作为导演,肩负三重突围的同时,还清醒地认为还有一重就是创作意义的突围,即创作观念的,戏剧认知的,题材把握的,京剧守创的。这里面蕴含着历史观、生活观、艺术观、审美观等深刻又复杂的艺术美学、哲学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需要我们通过思考和实践予以廓清,哪怕是蠡测出所面临问题的基础样貌以供日后和来者继续创研。什么叫“守正创新”?什么叫“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怎样才能或才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很想表现“突围”之际,别样的人物、别样的人物关系、别样的命运的改变。
我还想表现最普通、最“不正规”的红军战士坚韧、坚贞、坚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精神。
我更想表现“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意象,表现冰天雪地的艰苦、残酷、酷烈、炸裂!表现强烈的地气,强烈的传奇色彩,别样的红色传奇!别样的韵致!别样的气质!别样的意志!别样的芳芷!
为此,我向边文彤表达了我对舞美的整体要求——
雪白、血红!虚实结合。冰雪世界,银装素裹。
京剧《突围》
唐代 李群玉 《黄陵庙》诗云:“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以冰雪大别山的高冷、高调为基调,凸显“雪白”,以“血脚印”及杜鹃花来呈现“血红”,中间穿插明亮而温暖的“根据地”记忆、红色意象,在雪白、血红的极大反差下,烘托出涅槃的诗化表达!爱的涅槃、二十五军的涅槃、爱的重生、红军的重生!
空间的具体又抽象是本剧的特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不同情境交相呼应,老屋、军帐、山谷、老林、心理幻觉的根据地、“血脚印”等的各自特点必不可少,在满足物理空间的特定描述外,力求争取特别个性化,又特别现代化的表现。
于是,边文彤再次给了我一个转台!
这个转台距“青果巷”转台6年,距我与她合作的第一个转台整整10年。
这10年间她还有没有在她设计的诸多剧种的诸多戏里使用过转台,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
但这10年抑或6年之隔,她此次给我的这个转台,一改她的设计风格,更一扫她的“闺秀之气”。没了情调,没了俏丽,没了美颜,没了繁细。有的是强悍,是酷烈,是棱角,是刚劲的硬气,是方刚的血气,是凛冽的寒气。有的是大处着墨,是大象无形,是大块文章,是大气磅礴,是大刀阔斧,是大匠运斤。
她没有给我一个很像大别山的大别山,她没有给我一台很有20世纪30年代豫南风情的水光山色,她也没有给我一个那个战争年代的残垣断壁,她也没有给我一个或几个如同“青果巷”真身那样的叠床架屋的破景败相。
她给了我一座大套整体的矗立在转台之上的“方尖碑”!庄严的立体,立体的庄严。
是山?是岭?是坡?是崖?是房体?是院墙?啥也不是。
京剧《突围》
但它又啥都是。是肃杀,是高冷;是偾张,是勇气;是复苏,是燃烧。我要的都有!是寒与暖,冰与火,冷与热,兵与礼,红与白,赤与黑,恶与善,正与邪,生与死,救与杀,信与欺,诚与诈……还是我要的,都有。啥都有!
它360度地转,顺时针地转,逆时针地转,转出了全剧所需要的空间,也转出了全剧意想不到又是全剧所拥有的空间,转出了“突围”中的翻山越岭,破冰卧雪,披荆斩棘;转出了嫩芽儿为追救红军推起独轮车疾行的沟沟涧涧,谷谷壑壑;转出了“老林”“老屋”“军帐”“山洞”,转出了“金刚台”;转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一片新天地,转出了漫山遍野的红杜鹃。最后,转出了一座向生命致敬的纪念碑!庄严的神圣,神圣的庄严!
感谢神女助我突围。
有幸与边文彤一起突围。
期待我们再次突围,与她在“立体的舞台”上一起神游。
英国舞台美术家帕梅拉·霍华德的工作室是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结构布局,每天上上下下爬楼梯,来来回回要好多趟。她幽默地说:“看,竖着住,多健康啊!”话虽自嘲,但我觉得帕梅拉在不经意处透露出她的舞台美术理念,这一句“竖着住”不就是当代舞台美术的边文彤们所致力的“立体的舞台”空间美学吗?
(作者系导演艺术家)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靳文泰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