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季的时候,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一共产生了十名元帅、十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798名少将。当时有一些人没能参加这次授衔,而是在56年后被补授了军衔,那么他们分别是谁呢?55年的时候为啥没有给他们授衔呢?
开国上将王建安,56年被补授军衔。王建安是湖北黄安人,18岁参加革命。红军时期担任过红4军政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高职务是三野第7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担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55年授衔的时候,王建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正在休养,没有在军中任职,因此当时没有授衔。一年后王建安身体康复,出任沈阳军区副司令,被补授上将军衔。
开国上将李聚奎,58年被补授军衔。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22岁参加革命,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一师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四野副参谋长。1955年7月,李聚奎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大授衔的时候他因为已经不在部队中任职没有参加授衔。58年2月,李聚奎重回部队工作,担任总后勤部政委,被补授上将军衔。
开国中将聂鹤亭,56年被补授军衔。聂鹤亭是安徽阜南人,他的资历非常老,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时就是连长。后来的开国大将粟裕和许光达当时都是班、排级干部。红军时期聂鹤亭的最高职务是红四军参谋长;抗战时期他的最高职务是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他的最高职务是四野副参谋长。55年授衔前,聂鹤亭被评为中将军衔,他认为偏低了,闹了一些意见,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当时没有被授衔。不久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56年被补授中将军衔。
开国中将贺诚,58年被补授军衔。贺诚是四川射洪人,毕业于北大医学院,参加过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红军总卫生部部长;长征到达陕北后,贺诚奉命陪同王稼祥前往苏联疗伤,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国;解放战争时期贺诚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总卫生部部长。大授衔前,贺诚因为被批“不重视中医”被撤去了军委卫生部部长的职务,因此55年没有授衔。三年后贺诚出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被补授中将军衔。
开国少将王凤梧,57年被补授少将军衔。王凤梧是河南商城人,早年曾在冯玉祥的部队中任职,1936年加入红军队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四野特种兵炮二师政委。大授衔时王凤梧正担任民航局副局长,由于不在军中任职,因此当时没有授衔。57年9月王凤梧调任空军高射炮指挥部副政委,被补授少将军衔。
开国少将王赤军,58年被补授少将军衔。王赤军是湖南平江人,13岁参加革命。红军时期担任过红17师政治部主任并跟随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一野第9师政委。大授衔时王赤军正在交通部担任政治处主任,由于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参加授衔。58年1月他调任通信兵副政治委,被补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