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份,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青海军区副司令王尚荣同志正在紧盯着沙盘若有所思,清剿军阀马步芳余部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彻底解决青海匪患已近曙光。

随着两声轻轻的叩门声,警卫员拿着一封信走进来,“首长,有一封家信是写给您的!”家信?王尚荣一愣,想想离别十余年的家乡亲人,不由得有些怀疑。



“离家近二十年,一直转战各地,写回家的信都没有回信,怎么会有信写过来?”话虽说得轻松,但他拿信的手却不断抖动,打开信,王尚荣刚看第一句,就红了眼眶!

“尊敬的王副司令您好,请问,您的湖北石首的九斤么?”

闪闪红星送儿当兵

1915年5月,湖北石首县的普通家庭,一个壮实的男婴呱呱坠地,看着白白胖胖的儿子,父亲王光尧喜不自胜,随着家里的排行,给儿子取名王尚寅,乳名九斤。

虽然家境贫寒,但小尚寅聪明活泼,给家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父亲一直走街串户做些小生意,看着孩子渐渐长大,也咬牙赚出一笔钱,送儿子去念了私塾。



随着时局动荡,小小石首县城也发生很多的变化,民国的政府并没有让百姓有好日子过,苛捐杂税越来越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物价飞涨让王家的生意愈来愈难做。

眼见家中的生活越来越难,已经念小学的王尚寅实在不忍再让父亲受累,找了家小作坊去作学徒,“爹,这个时局,到处都是大兵,天天都交税,这学不上也罢了!”

于是,王尚寅进手工小作坊成了名小学徒,虽然起早贪黑的薪酬微薄,但好在能吃饱饭。可1930年冬天,一批不知从哪里来的逃兵流窜到镇上,一顿打砸,小作坊也关门了。



家中早一贫如洗,看着面有菜色的家人,16岁的王尚寅很绝望,一家人勤勤恳恳的干活,安份守己的做人,却仍时不时的承受这飞来横祸,怎样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呢?

正在少年苦恼时镇子里突然来了一群特别的“大兵”,春寒料峭的街头,百姓们清晨出门,惊奇的发现竟然有一队大兵静静的睡在街道边,没有惊动一家一户。

部队在空地驻扎,士兵们不抢百姓一针一线,竟然还到铺子里去买粮食和必须品,这队特别的兵彻底的征服了王尚寅,跟士兵们聊天,他知道了这是红三军的队伍。

晚上,兴奋的王尚寅跟父亲说,“爹,我想参加红军,那是百姓的队伍,跟着有前途咧,我问啦,他们要我!”王凤尧担忧的看看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儿子都比自己高了。

次日清晨,王凤尧站在门口,看着儿子跟随着部队远去,却不知道这一去就是近二十年的离别。

硝烟走出铁血战神

跟着红三军离开了家乡,王尚寅也跟着部队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他肯吃苦又有文化,敢打敢拼,很快就得到了部队领导的重视,快速的成长。



从普通士兵,到青年干事、参谋、参谋长,还带着部队参加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前方军阀拦路,后方国军轰炸追击,他依然带着大部队艰难的行进着。

眼看着战友或冻或饿,或陷入沼泽一个个的牺牲,他也只能咬住牙,催促着后面的部队快速前进。几经坎坷,当红军终于来到陕北时,王尚寅回首看着长征路,思绪万千。

他跟身边的政委深情的说,“为了来到陕北,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那些牺牲在路上的同志,永远是红军的光荣,我决定改名叫王尚荣,纪念这些牺牲的同志!”



1937年8月份,抗日战争爆发,王尚荣任八路军715团的团长,与其他各部配合联动,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一次长途奔袭的路上,与日本二个中队狭路相逢。

因为彼此不知底细,王尚荣简单的安排了一下,端起枪一马当先的冲锋上去,其他的战士们见团长拼了命,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的奋勇向前,迅速的压制的鬼子的火力。

正在拼杀,王尚荣突然感到左胁下一热,然后便是钻心彻骨的疼痛,王尚荣意识到自己中弹了,咬牙继续杀敌。政委杀退一波敌人,回头才发现已如血人一般的王尚荣。



大家忙将王尚荣抬下阵地抢救,但王尚荣的嘴里还在喃喃低语“杀!杀敌!”子弹打穿了他的动脉,血流如注。战士们都急哭了,把所有急救包都找来给他止血。

也许王尚荣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吓退了死神,王尚荣高烧几天,伤口终于开始愈合,逃脱了死神的魔爪。刚刚痊愈,王尚荣就迫不及待的返回战场,战友们都称他为“战神”。

到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王尚荣已经成为了青海军区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军长,负责清剿青海境内军阀马步芳的残部,为新中国献礼。

而这封家书,对于王尚荣来说,无疑是喜上加喜!

一声“九斤”肝肠寸断

1949年秋天,石首镇,王光尧正如平常一样站在鱼摊上卖鱼,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来摊上购买,正收拾鱼的功夫,边等鱼边看着报纸的工作人员突然叫了起来。

“王尚荣?还是咱石首的,老王,这是不是你儿子呀?你家九斤可十几年没回来了!天!这还是个大领导!”王光尧闻言一愣,下意识反驳,“哪能呀,我儿叫尚寅!”

工作人员将报纸塞进王光尧的怀里,“这革命年代,改个名字有啥稀奇的?你快去信问问吧!”一翻话,让王光尧的心乱了起来,忙将摊子拖给邻居,往女婿家走去。

不久,这封由女婿执笔,带着全家人思念的家书,来到了王尚荣的手中。看着手中的家书,纵是历经战场,跋涉硝烟,这铁铮铮的汉子依然泪流不止。

更让王尚荣惊喜的事,发生在一个月后,马步芳残部已全部清剿,王尚荣正在战后重建和民生工作中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有警卫连通知,有不名身份的外乡人要求见他。

王尚荣忙忙赶到会客室,会客室内的站起来的老者,让王尚荣呆立场,十八年不见,父亲已经满头华发,身躯佝偻。父子两人相对站立,默默无言却泣不成声。



可惜王尚荣太忙了,简单的陪着父亲吃了顿饭,才依依不舍的派人将父亲送了回去。贺龙同志知道了这件事,特地批给王尚荣几天假,命令他回老家探望双亲。

1950年,离乡已18年之久的王尚荣,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在那魂牵梦萦的祖屋里,王尚荣所有的亲属和朋友们全部都赶来,看望这位如今的副司令,挤得屋内水懈不通。

面对警卫员安全性的担忧,王尚荣一挥手,开脆在院子里开了流水席来犒劳乡亲们。王尚荣的母亲一直拉着儿子泪流不止,而乡亲们也亲切的叫他“九斤”。



王尚荣陪了父母乡亲整整五天,临别的时候将身上的皮大衣留给了父亲,同时又给乡亲们留下了好多件保暖的羊皮大衣,在家乡亲人的殷殷嘱托中,返回了青海。

最后

王尚荣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与父亲相见,1958年王光尧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而当时王尚荣正在西藏前线,听闻恶耗,伏地叩首而哭,只能去信托付弟弟办理丧事。

王尚荣同志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他将自己豪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石首的骄傲,是湖北的骄傲,更是新中国的英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