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海州板浦一带,至今流传着一种习俗,叫“废物利用!”
何为废物?答之,废物指得是食材中的边角料。颇有情趣的老家板浦人,频频把边角料加以合理利用。
废物利用的食材太多,说不过来。就拿豆丹来说吧。豆丹一菜,是板浦地地道道的经典菜,也是民间市井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板浦人特别偏爱豆丹,擀好的豆丹果,烧菜,清焖,制汤皆可。豆丹皮本是“无用之才”,聪明的板浦人“废物利用”,将豆丹皮油炸后,撒上少许盐和孜然粉,立马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道美食。各有所爱,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吃辣的,放点辣椒面。豆丹皮,喷脆松软,口味极佳。
萝卜这种极其普通的物质,在板浦是称呼它为小人参的。旧时有民谚曰:“青菜萝卜保平安。”萝卜入馔,食法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但,我的老家板浦人,尤其喜欢用萝卜炖豆腐。数九寒天的时节,在厨房的火炉上炖一锅,热气腾腾的暖心的家常菜------萝卜豆腐菜。萝卜炖豆腐,简直把冬天都炖暖和了。我固执地认为,就着萝卜豆腐菜过冬,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想不到,一道平常的家常菜,却能够让人,在大地萧瑟的冬天,生动、鲜活、温暖起来。
静夜读书,读的是一本散文,作者是汪曾祺先生。大家汪曾祺在《萝卜》中写道:“家乡吃萝卜只是红烧,或素烧,或与臀尖肉同烧。”汪曾祺先生祖籍江苏,这里他写的是高邮的萝卜食法。汪曾祺的文字显得干净,有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象,读来口角噙香。
其实,萝卜的精华,全在皮中。萝卜皮制作过程一点也不复杂,洗净,切丝,调入各种作料,最后滴入板浦醋,食之清脆爽口,妙不可言,开胃且下饭。若是拿萝卜皮和芫荽搭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则是另一种风味。如有闲情雅致,可以小酌,两杯酒下肚,瞬间便被自在闲适的妙趣包围了。
我居住的巷子里,透着生活气息。每年冬日的清晨,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小贩悠扬的吆喝声:“呀-----萝卜------来买!”我每天都醒在吆喝声,我从甜甜的睡梦里就听到吆喝声,直到我醒来。小巷里小贩的吆喝声,算是我清晨起床的床铃。吆喝声,自然是巷陌里最寻常的风景了。吆喝声着实撩拨着我,一直叫我难忘。现在,小巷里的吆喝声渐渐地少了,那些时常令我睡梦中醒来的小贩究竟去了哪里?我不知道。
邻居木匠杨老大,因手艺精湛,口碑好,在小镇上小有名气,而深受人们欢迎。杨老大每次,做完家具后,习惯会把剩下的边角料,做成板凳、小玩具之类的小物件。看着这些小物件,让人动心,惹人喜爱。可惜的是,木匠这个行业,只有少数的人还在坚守。手工制作,没有信仰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菜根谭》载:“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将大白菜根切片,先用盐腌制,然后沥干水分,再拌上酱油、味精、香油、大蒜末,佐粥甚佳!我现工作的单位(板浦实验中学)食堂,事务长陆永祥,擅长此道。他常把丢弃的大菜根,制作成一道小吃,令众炊事员格外喜欢,争相品尝。品尝后,众人啧啧称赞。
小镇上种花者众多。种花之人,多是“护花使者”。他们喜把“鸡蛋壳”放在花盆里,利用鸡蛋壳里的蛋清,来“护花”、“滋养花”。
物为人用,绝不浪费。物尽其用,是物的幸运。万物皆有妙用,废物也是物。
敬天惜物,勤俭持家,俭以养德,传统美德,永不过时。
作者简介:潘友国,连云港板浦人,喜欢写作、读书。时常有小文发表。工作单位海州区板浦实验中学后勤。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