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恒
近段时间,大大小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介会纷纷举办,不少地方借助展会平台将特产推向更大市场。如何将农产品丰收转化为农民增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过去我们讲农业,大多说的是农业生产。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出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特色农产品供给量不断提升。但从市场规律来看,由于滞销等因素,丰收未必会带来增收。以大农业观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从产业链来看,发展农业不仅需要产前、产中环节做好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等,产后的储藏、流通、营销等同样重要。农产品季节性强,如果不提前规划,到收获时再找销路,容易卖不上价。所以,让优势产业成为富民产业,销售是关键环节。从功能性来看,农业具有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也具有稳定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富裕的功能。让农业生产为农民带来收益与实惠,是发展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地大物博,并不缺少特色优质农产品。今年初,“南北换礼”在网上走红,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等“隐藏款”特产,让本地人惊叹“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可见,我们缺少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发现好产品的机会。如何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被看见、卖个好价钱?
农产品卖得好,需要多些“有意为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保障。所谓“稳定”未必是固定某一销售渠道,也可以是动态稳定。比如,此前的采购商出了变故,能迅速找到新采购商,把产品卖出去。这靠农民自身很难做到,要靠高效的产销对接平台支撑。办推介会、展销会让农产品“走出去”,同时邀请外地采购商“走进来”,实地考察农产品情况;打造交易会、博览会等线下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沟通产销双方的线上平台……这都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牵线搭桥。
农产品卖得好,还要能抓住机遇、借势“破圈”。互联网时代,农产品有了更多“被看到”的可能,各地也不断创新做法,如直播带货、推动农文旅融合等。但互联网的“爆点”往往是随机的,怎样把流量引导到本地产品上、实现销售“长红”?比如,山西隰县玉露香梨在业内颇具名气,但消费者知之不多。随着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更多消费者了解到玉露香梨这一优质农产品,流量得以转化为持久的购买力。
更为关键的是,农产品卖了好价钱,还得实打实装进农民的腰包里。应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产业增值收益。在产地,农户一家一户售卖往往没什么议价权。如果只看终端营销效果,很容易出现终端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却没有明显提升的现象。因此,农户也可以通过合作社、联合社等方式抱团取暖,更好产生集聚效应,在销售时有效把握议价权。
期待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助力农产品卖得更好、农民多得实惠。
(摘编自《农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