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8日,一架F-5F战斗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作为国民党空军少校的黄植诚临上飞机前,深深地看着飞机上醒目的“中正”二字,却在心里盘算着他要完成的惊天计划。



今天他的任务是对一位叫许秋麟的飞行员进行考核。

坐在驾驶室的许秋麟正在专心检查仪表,完全没有注意到一旁的黄植诚额头上的冷汗。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众多任务中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飞行。可他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他经历了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训练”。

黄植诚和这架飞机在当天上午降落在了福建福州机场,而落地时飞机上只有黄植诚一个人。没错,黄植诚的惊天计划就是飞到大陆“投诚”。



他的到来受到了福州军区的热烈欢迎,按照当时的起义奖赏,福州军区还奖励了他个人65万元。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位黄植诚又是何许人也?他的“投诚”计划究竟是什么呢?

蓝天上的起义

1981年8月7日,黄植诚像往常一样来到台北桃园机场工作,年仅26岁的他因为个人飞行水平出众被评为少校。前途无量的黄植诚被所有人看好,包括一些老飞行员都对他的学习能力感到惊讶。



当时台湾服役的五种战斗机型他都能灵活驾驶,飞行时间超过2100小时的他完成可以说是老资格。最让人值得敬佩的就是他主动请缨到飞行任务最多的桃园机场来服役。

这一行为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可是只有黄植诚自己知道,他到桃园机场来是为了完成一个惊人计划。

接到明天要负责审核许秋麟的飞行任务后,黄植城知道,机会来了。

不动声色的他还像往常一样工作,第二天也提前到桃园机场准备。两人一同上了飞机,走在最后的黄植诚多看了两眼机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



盘算着飞机的油量和以往执行任务收集到的数据,黄植城熟练地操纵飞机起飞,按照在地面上商量好的计划,他们这次要一路向西抵达海峡中线,然后再原路返回。

坐在前座驾驶的黄植诚一直盯着仪表反馈的数据,坐在后座的许秋麟按照考核任务逐项完成。慢慢他发现黄植诚有些心不在焉,似乎忘记了他今天考核官的身份。

飞机很快就抵达了海峡中线,注意到这一点的黄植诚暗道“来了”,随即他面不改色地对许秋麟说:“我给你示范一次,你把暗舱关闭一下”。



尽管他精通五种型号的战斗机,尽管他是天空中最灵活的猎手,可黄植诚说这句话的时候心跳还是止不住地加快。后排的许秋麟并未多疑,老老实实地按照他的吩咐关闭了暗舱。

计划进行到这里,黄植诚已经成功了一半,他并没有按照计划从海峡中线返航,而是直接进入低空越过海峡中线朝着福州机场飞去。为了防止台湾的雷达,他特意进入低空躲避雷达的侦测。

然后悄悄拔掉了无线电,切断飞机和地面的沟通,只要越过海峡中线,国民党的飞机是不敢追击的。黄植城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必须在许秋麟没反应过来之前飞过去。



而许秋麟起初还沉浸在他的操作技术之中,可越来越觉得不对劲的他突然私自打开了暗舱,这一行为让许秋麟发现了黄植诚的所作所为。

“长官,前面是大陆,我们要赶快掉头回去!”还未反应过来的许秋麟试图劝动黄植诚,可黄植诚接下来的话让他断了这个念头。

“没错,我就是要去大陆,你跟我一起去。”此刻冷静下来的黄植诚唯有一条道走到底,但是遭到了许秋麟的强烈反对。他的家人父母都在台湾,一旦他到了大陆,那他的妻子孩子该怎么办?



他的顾虑让黄植城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可是如今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回去他的下场一定不会好。看了一眼油表的黄植城发现剩下的油根本不够返程了,可许秋麟是一定坚持要回去的。

就这样,黄植城计算过后掉头飞到了“东引岛”的上空。然后许秋麟跳伞回去,而他则继续驾驶飞机前往福州机场。

他们是当天早上8点出发的,到了9点28分的时候,黄植城成功降落在了福州机场,得知消息的福州军区早已派人前来迎接。



黄植城的脚经过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终于踏在了祖国大地上,而这场蓝天上起义背后的原因也成为了众人心里的疑惑。作为一个前途无量的空军少校,黄植诚为什么要选择投诚呢?

起义背后的故事

说起来黄植诚一家字“一门三校”,他的父亲是当时国民党的空军高官,他的二哥也是空军少校,他的姐夫是空军中校。可以说一家人个个身怀绝技,空军世家的黄植城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参加了空军。

他的母亲在台湾还被评选为了“模范母亲”,这样的待遇和条件,按理说黄植城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当年蒋介石败走台湾时带走了一批人,其中就有黄植城一家子。祖籍广西的黄植城从小就对大陆家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只是他,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兄弟,都渴望能有一天回到老家看看。

可是那个年代大陆和台湾互不相通,切断联系的同时也切断了许多人对家乡的思念,导致有些同胞到死都带着遗憾。

黄植城这样的家庭背景,从小身边接触的也都是一些高官子弟,后来考到空军学校后。黄植城开始反感他长大的地方,那个时候台湾到处盛行所谓的等级制度,好比韩国一样。

前辈的话就如同圣旨一样,晚辈要无条件服从,学校里面学弟见到学长需要弯腰敬礼问好,否则就会给你扣上一个大逆不道,目无尊长的帽子。这种风气一度让黄植城厌倦,甚至是不想上学。



可是一个孩子的意志能改变得了什么呢?黄植城最终只能把自己的怨气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专业知识上他的成绩优秀到所有老师都夸赞他。不管在哪里都是,有实力的人都会得到尊重。

学霸的黄植城也逐渐没有被一些学长刻意刁难了,还没等黄植城好两天,台湾当局的一些做法再次让黄植城感到厌恶。

教育建立在政治之上,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认不清形式的当局在教材中大肆宣扬反对大陆,还试图给下一代洗脑,丑化大陆在孩子们心里的印象。对于军校来说,这样的力度自然更大。



黄植城对这样的手段感到恶心,他理解不了,也不愿去理解。在他看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前是,以后也是,所以对于大陆的向往从小就埋下了种子。

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投诚的是1979年,那时的他已经正式成为了一名空军,那年我们国家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黄植城所在的部队居然商讨是否联合越南反攻大陆?

这样的言论在黄植城的耳朵里让他怒火中烧,他在会议上慷慨激昂地反对这一言论。尽管他的反对有理有据,可是最后写检讨并认错的人是他,原因是立场问题。



如此对待让黄植诚的下定决心逃离这里,对大陆人文地理的憧憬让他开始谋划如何到大陆去。

严丝合缝的计划

在他的计划里,第一步就是收集飞行数据,因为海峡中线的原因,所以黄植诚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他需要大量数据来判断。因此,他自愿申请到飞行任务繁多的桃园机场。

在这里他可以借着执行任务的机会收集他所需要的数据,方便计划地进行。第二步就是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单独执行飞行任务的机会很少,如果旁边有一个与他相差不多的同事,计划很有可能会被识破。



这个时机必须是和一个晚辈,和一个经验不足的人一起执飞最好。而对许秋麟审核的任务刚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第三步是重中之重,那就是在抵达海峡中线的时候,不让许秋麟察觉。

稳住许秋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在飞机上发生打斗,还会有坠机的危险。借用给许秋麟演示的理由让他关闭暗舱丢失视野,就显得非常合情合理,这样才能保证飞机可以飞过中线。

完成这些之后,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了,这对于黄植诚来说小菜一碟。先是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探测,然后拔掉无线电切断交流,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变数。



最后的结果显然是好的,黄植城踏上了他心心念念的土地,从国民党空军少校变成了空军某航校的副校长。他所驾驶的战斗机型也给我们国产的战斗机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当年的10月,邓小平和邓颖还亲自接见了黄植城,邓小平亲口赞扬黄植城的爱国行动对两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应该大肆宣传的大陆反而低调地无声,倒是“台湾当局”对此上了头。

他们先是嘉奖了没有一起投诚的许秋麟,然后把黄植城有关的官员全部重罚了一遍,甚至有些明明无关的人背上了一口大锅。



在空军学校担任骨干教师的黄植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广西横县的老家。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心生欢喜,他的父母看不到了,只能他替二老来看看了,临走时黄植城还留下一万块钱帮助家乡建小学。

次年的黄植诚在北京邂逅了人生的另一半,两人结婚后他们就定居在了北京。好巧不巧的是,这一年居然又有一位国民党空军少校李大维效仿黄植诚的做法,李大维也是借着出任务驾驶飞机来大陆投诚。

1984年的春晚上,李大维和黄植诚还一起同台献曲。虽然歌声稍显稚嫩,透着一股游子归家的兴奋,也的确如此,不管再怎么宣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味地掩盖只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大陆。



1995年黄植诚在原北京军区被授予少将军衔,被任命为原北京军区的空军副参谋长,直到2011年才退休过上了晚年生活。

晚年的他在北京开了一家台湾饭店,卸下在天空上飞行的重担之后,黄植城的生活中被各种各样的美食充满。他对大陆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非常感兴趣,有时候还会亲自跑到当地去学习。



如今古稀之龄的黄植诚再也跑不动了,作古之年的他偶尔回忆起来过去,一定很庆幸自己当年做出的选择。孩子想回家,谁也拦不住,黄植诚只是其中一个回来的,还有很多没回来的充满遗憾地离开人世。

如今人心所向,皆指统一,这一天的到来,不会远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