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瓦卢瓦王朝

瓦卢瓦王朝时期,内外战争频繁。王朝初建,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名义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爆发英法百年战争。

经过英国和法国之间断断续续一百多年的百年战争,法国在1453年成功击退英国,结束百年战争。但经历了百多年战争的法国经济出现衰退,当时又逢黑死病流行于欧洲,法国的国力开始削弱。即便如此,法兰西王国在这场战争后成功统一整个民族,仍旧为以后法兰西王国争霸欧洲奠定了基石。

战争期间,1358年发生E.马塞尔领导的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雷起义。15世纪初年,瓦卢瓦家族的两个旁系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倾轧,内讧延续近30年之久。从1494年起,瓦卢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意大利而连年作战,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条约》缔结后才停战。1562~1598年又爆发宗教战争。百年战争时期,王权一度衰落,15世纪初,王权逐渐加强,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国的统一,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专制。

法兰西王国在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参与十字军东征随遭屡次失败,但十字军东征以及和英国的战争却促进了法兰西王国国内的手工业及商业带来重大的发展,令法国国内的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得以萌芽,也为法国的文艺复兴打下基础。

1461年路易十一即位后,便开始打击其他不顺从的封建诸侯,如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等,成功把它们纳入法兰西王国版图。路易十一在位期间,大部份诸侯国都并入了法兰西王国,法兰西王国在15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统一。

除了领土上的统一外,路易十一的继任人开始发动扩张战争,如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曾经出兵意大利,引发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此外,后来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对于新兴的基督新教感到受威受胁,开始大力镇压国内的新教徒,是法国宗教改革的肇始。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派在法国开始流传,并逐渐形成一个称为“胡格诺派”的集团,和当时的摄政者吉斯家族对立。不久后,双方爆发了“胡格诺战争”。经历战争后,瓦卢瓦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亨利三世去世,瓦卢瓦王朝后继无人,由纳瓦拉的亨利(即亨利四世)即位,法国开始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4、波旁王朝

波旁家族起源于卡佩主系的圣路易的罗贝尔。此人被封为克莱蒙伯爵。然后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比阿特丽丝联姻获得了波旁领地。他们的儿子就成为第一代波旁公爵路易一世。路易一世有两个儿子,彼得和詹姆斯。彼得继承了公爵爵位,成为波旁主支。而詹姆斯的后代则成为旺多姆伯爵。此为波旁幼支。波旁主支成为法国政坛上一个重要力量,彼得一世还在普瓦提埃战役中殉国。但是最后一代波旁公爵查理三世在意大利战争中公然站在德皇查理五世那一边进攻法国。于是被判叛国并被剥夺了领地。

于是波旁家族的正统变便转到了旺多姆方面。不久旺多姆伯爵查理便被升格为旺多姆公爵。他的长子安东尼娶了纳瓦尔公主珍妮·阿尔布雷,于是成为纳瓦尔国王。纳瓦尔王国位于法国南方和西班牙东北。但是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土地被阿拉贡王国国王斐迪南二世并入了卡斯提尔王国。于是该王国仅剩法国南部土地。安东尼的弟弟路易则成为第一代孔代亲王路易一世。由于纳瓦尔王国和法国南部其他地区多信封胡格诺派(加尔文派的法国称法),所以纳瓦尔国王和孔代亲王成为新教首领。宗教战争爆发后,波旁家族就不断率领新教军队和国王以及天主教同盟的吉斯公爵作战。由于法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和纳瓦尔国王都叫亨利,于是被称为三亨利之战。最后吉斯公爵亨利被国王亨利刺杀,国王亨利又被天主教同盟方面刺杀。于是王位落到了卡佩家族最近的旁支,波旁家族的亨利四世手中。纳瓦尔也被并入法国。亨利四世是安东尼的儿子。但是亨利四世在改信天主教之前是没办法拿到王位的。

于是新教的波旁家族变成了天主教的波旁家族。波旁王朝成为法国的统治王朝。这个王朝的国王除了第一个国王亨利四世和最后一个国王查理十世之外,全都叫路易,从十三到十八。这个王朝开创了法国的欧洲霸权。

亨利四世即位后,推行一连串的经济政策,以改善法国当时的经济,致力改善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他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改善国内运输、水利及民生等不足。他在1598年4月13日签署《南特敕令》,对新教徒采取宽容政策,和天主教并存。另一方面他为了加强法兰西的王权,打击国内反对势力,铲除外敌,以争取平民支持。经过亨利四世的改革后,法兰西王国国力大增,在欧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17世纪初,法兰西王国开始全面的扩张。1618年,三十年战争打响,法国联合瑞典、英国、德意志新教诸侯、丹麦等国,全面攻击哈布斯堡王室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及西班牙。经历三十年战争后,双方停战,法国成功把疆域推向莱茵河一带,取得欧洲霸主的地位。自此以后,法国的国力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1643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即位,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高峰。路易十四废除了首相制,并致力对外扩张,参与了对西班牙及对荷兰的战争,17世纪末,法国又面对英国、尼德兰及神圣罗马帝国三国的大同盟战争。

1700年,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逝世,王朝无子嗣继承,法国便欲争夺西班牙王位,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13年,各国签署《乌得勒支条约》,同意由路易十四之孙腓力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法国因在这场战争中消耗过度,其影响力不复从前。

此外,17世纪时,法国也开始发展其海外的殖民地,建立起其殖民地帝国。这个殖民帝国的版图涵盖今日的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非的塞内加尔及印度等地,令法国的版图大幅度扩张。

可是,由于路易十四的连年征战,令国家的财力开始干涸,在他晚年的时候,国内的生产几乎停顿,经济大幅度下滑,法国人民生活困苦,法兰西王国的国力开始回落。

由于路易十四的连年征战,令法兰西王国元气大伤。因此,路易十五即位一段时间后,开始摄政的弗勒里便大力推行和平政策。他先后与英国、西班牙进行结盟及和解,致力发展一个和平的关系,以免再次出现冲突。对内则致力于经济及基础建设的发展。但路易十五仍然主张对外用兵,在七年战争后,法国被迫割让加拿大殖民地予英国,法国的声威也因此而滑落。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

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了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政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而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

路易十五死后,由其孙路易十六继承王位。1775年,美国发生独立战争,法国为了夺回被英国抢去的土地,拨出一笔庞大的款项援助美国的独立革命,这使得法国濒临破产的边缘。因此,路易十六打算增加国库收入,并召开三级议会寻求新兴资产阶级的援助。然而,由于双方的意见不合引致了冲突,更演变成蔓延全国上下的法国大革命。

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由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而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法兰西王国的统治暂时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督政府及后来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