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视剧《狂飙》中的鱼贩高启强,读了《孙子兵法》后一路开挂,把“事业”做得如日中天,从而在屏幕外引发一场《孙子兵法》热,一夜间全网卖断货。

编剧如此编,买家疯狂买,说明整个社会对《孙子兵法》都存在着巨大的误读:倘若高启强真能静下心深研《孙子兵法》,就不会最后还是收获了悲剧人生——所以,他手里拿的,确切来说应该是《三十六计》。多数观众也正是因为对书里的“计谋”充满好奇,才纷纷下单。

如果读过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的《孙子兵法十八讲》,以高启强能力,极有可能开启真正的辉煌人生,而观众的误读,则完全不会发生。

然而,现状是历史的承继,事实上,我们对《孙子兵法》已经误读了两千多年,并且,对国民性格造成了三大深远的影响。

认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

因而热衷阴谋诡计

对《孙子兵法》最恶劣的误读,是“阴谋诡计”。

很多人读《孙子兵法》,第一字就读偏了——第一篇名头里的计字。加上“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等,觉得和三十六计是一回事,也是搞阴谋诡计的。一位教授给企业家讲《孙子兵法》,课到一半有学员问:您怎么还不讲正题?教授:什么正题?学员回答:三十六计啊!

把《孙子兵法》混同于三十六计,设立了一个恶劣导向,各种尔虞我诈有了经典“加持”后,更加有恃无恐,认为这就是最实用的人生哲学。

于是,厚黑学、罗织经之类的暗黑教辅广为流传,二桃杀三士这种反人性设计被赞高明。董卓被诛后,贾诩出于自保,放出驱虎吞狼之计,不惜让长安城沦为人间地狱,却被当做大智慧的代表,直到今天还有人赞他精明而非阴毒,“明哲保身”到了这种程度,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做呢?

今天,各种阴谋更是广泛运用于人际交往、商业博弈和国际谈判,职场、情场、商场,处处皆战场,让曾经诞生了“一诺千金”“光明磊落”等成语和无数诚信佳话的古老国度,几乎成了全世界最不被信任的土地。

《孙子兵法十八讲》里特意指出,《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完全是两码事,三十六计从头到脚贯穿着一个骗字,“趁火打劫”“上屋抽梯”“借刀杀人”,看名字就知道有多阴损,正是典型的小人之术。

《孙子兵法》则皆为阳谋,通过堂堂正正壮大势力来碾压对方:“计”是关于实力的计算,“兵者诡道也”的诡是变化之意,“兵以诈立”的诈是“打破规则”。很多人却把《孙子兵法》认定为“诡诈”之书,然后把“诡诈”奉做信条,把“兵以诈立”套用成“商以诈立”,怎能不导致游戏无规则、道德无底线,最终世情沦丧?



▲二桃杀三士,点击图片,读懂兵法“诡诈”的正源

认为《孙子兵法》鼓吹战争,

因而崇尚强权霸道

对《孙子兵法》最深重的误读,是认为它鼓吹战争。

很多人认为,兵书能够成为经典,战争必然是“经国大业”。更有人并未读过本书,只是听到只言片语,比如“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等,就断章取义,加深了对战争的认同感。

进入近代,这种推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合拍,斗争哲学愈加强悍,许多人甚至推崇把妇女儿童也卷进来的所谓“总体战”,更有知识分子在论证它的正当性。

两千年的崇战思想,让中国人对强权怀有莫名的崇拜,因此既不耐烦谈判,亦不屑于建立契约,凡事都通过“秀肌肉”去解决。

无论国家、组织还是个人,赢了称王称霸,输了卧薪尝胆,欠缺契约这种文化基因,战争自然随时引爆,包括历朝的更替,基本都是武力定夺,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乎成为共识,四大名著有两部崇尚暴力,可见一斑。

以“成王败寇”为底层逻辑,必然会将平等、合作、分权等理念拒之门外甚至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现代文明迟迟无法进来的原因之一。

但《孙子兵法十八讲》告诉我们,《孙子兵法》虽不像儒家和墨家那样“反战”,但也绝非法家那样嗜战,更不是希特勒那种战争狂人,通篇主旨都是对战争要持谨慎态度,“兵者,不祥之器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最高境界,自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令人有些意外,全方位研究战争的《孙子兵法》竟不是战争鼓吹者。事实上,孙子对战争十分慎重:“非危不战”,“好战必亡”。

人类必须终止战争,否则战争将终结人类,国外战争片如《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皆指向此,而中国的《战狼》之类,还站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延长线上。



▲宋襄公仁义之战,点击了解中国兵书人文理念

认为《孙子兵法》主打谋略,

因而信奉“铤而走险”

对《孙子兵法》最流行的误读,无疑是“铤而走险”。

许多人以为,《孙子兵法》看重的是谋略——因此实力不重要,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就是“明证”。

于是,很多人陷入小概率迷思,将成功寄望于锦囊妙计和世外高人,诸葛亮遂成“古今第一智者”,苏秦、张仪、刘伯温等等,摇着各式羽毛扇,挤满中国历史的上层空间。

在这种认知下,很多人觉得只要能找到窍门就能一夜暴富,于是,以投机取巧为原则,忽视自身修为和实力培养,甚至把“得道者多助”这类只具道德意义的理念当做武器。扎扎实实做事的,反而不受待见。

从宫斗戏、权谋剧广受欢迎,可以看出这种思维的全民性。在更高层面,比如商业竞争或国际纠纷中,不注重实力建设的同样比比皆是,只研究如何“以弱胜强”,并且认为,这是来自老祖宗的高级智慧。

《孙子兵法十八讲》指出,《孙子兵法》力推的,恰恰是“以强胜弱”。孙子当然注重谋略,但要排实力之后,事实上,全书最重要的“谋略”,正是“五事七计”——从五方面、七科目给双方打分,自己分高才出战,这就是“先胜后战”。

读了《孙子兵法十八讲》就会明白,世界上并没有以弱胜强的铤而走险,所谓的“以弱胜强”,是“弱方”在局部关键位置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从而转化成“强者”。



▲淝水之战,点击收藏好书,超越谋略看懂战略

谋略只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战争说到底是拼实力。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有何谋略?却正得了《孙子兵法》精髓。“不打无把握之战”,教员也是学懂了的,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中强调再强调:“弱军对强军作战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

可见,很多人的误解,不是理解错了,而是理解反了,而“经典”二字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背书性,加剧负面影响的日益深重。

因此,亟需重解《孙子兵法》,通过更多人的认知更新,扭转对《孙子兵法》的误解,更是为驱除积习已久的恶俗。

然而,解读《孙子兵法》的书虽然很多,绝大多数却正陷于上述各种误读,少数能站得住的书籍中,黄朴民的《孙子兵法十八讲》,值得推荐。

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有这么多解读的情况下,有的侧重于管理学,有的侧重于文学,有的侧重于兵学,我认为都是有价值的,但在综合方面,我是当仁不让。”

如此“有底气”,跟他的特殊阅历有关:师出名门,精研《孙子兵法》30年,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学底蕴深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更与众不同的,是曾任职军事科学院战略部,有长达15年的军旅生涯,那些珍贵的实践经验,为本书注入了其他人很难带来的“实操感”。



▲点击收藏好书,跳出《孙子兵法》的阅读误区

而理论上的扎实、全面,视野的宽阔,钻研的深入,让本书有如一座军营,厚重有料。黄教授的解读,不像多数同类书仅咬文嚼字于正文,而是从梳理兵家脉络开始,对《孙子兵法》的渊源、思想性、版本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阐述,能使读者站在一定高度,“俯视”历史的变迁,“身临”经典诞生的语境,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当然,重头戏是针对《孙子兵法》独步古今的“思想方法论”,黄教授进行了极其精彩的解读,让人大开眼界、深为叹服。而本书开篇,先把《孙子兵法》的五大阅读误区一一列出来,估计多数人都会被其中至少一条所“刺中”,而本文列出的三条“误读”,甚至还是其中“不太伤人”的。

要之,本书堪称黄教授几十年孜孜研究的心血结晶,自出版以来,好评极盛,获得“2023年腾讯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23中国好书”多项荣誉,被誉为孙子兵法研究的里程碑之作,学界高度评价:考镜源流,厘清古代兵学脉络;辨章学术,精解中国第一兵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