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取经路上,唐僧总是偏袒猪八戒一些,同样是对一个问题的评述,唐僧往往不采纳孙悟空的意见,而选择相信猪八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猪八戒
一唐僧袒护猪八戒其实不是一次两次,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别给出答案,而唐僧往往选择猪八戒,即使事后知道是老猪错了,唐僧也不使劲怪罪,而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孙悟空身上,那么唐僧就会严加斥责。
比较典型的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桥段,对于白骨精,孙悟空多次强调她是妖精,要害唐僧。可是唐僧偏偏不信,而老猪的点评,唐僧却深以为然,最后虽然白骨精被打死,也现出了原形,但是唐僧依旧凭借老猪的一番话,将孙悟空逐出师门,赶他回花果山。
这里有一段描述非常经典:
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本来事实清楚,白骨精被打死后已经化形为一堆白骨,可是老猪却狡辩说这是孙悟空变的。让本来已经相信事实的唐僧,又推翻之前的想法,将矛头再次指向孙悟空,结果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
孙悟空
可见在孙悟空与猪八戒两者之中,唐僧更加相信和袒护猪八戒,而对孙悟空则没有那么信任。
二为什么唐僧更愿意相信和袒护猪八戒呢?其实理由很多,下面就来一一论述。其一,从外貌来说,孙悟空尖嘴猴腮,骨子里都泛着机灵劲,而猪八戒憨态可掬,傻里傻气。有那么一个词叫“相由心生”,简单来讲就是人的外在相貌受内在心地或心境的影响。很显然从感官上我们就觉得猪比猴子要憨厚老实,信猪比信猴子稳妥。
其二,孙悟空的前科太多,以至于唐僧都不肯信他。譬如黑熊精那一难,唐僧本不愿出借锦斓袈裟,害怕因它招惹是非。可是孙悟空信誓旦旦,说包在他身上。结果袈裟被盗,连方丈都惨死,最后一波三折才取回了袈裟。这件事好好给唐僧上了一课,自此他对孙悟空就有了点不信任的感觉。
然而类似的时间太多了,甚至有些事件,让唐僧觉得孙悟空故意让大家出丑。譬如四圣试禅心中,孙悟空明明看出那一家人都是菩萨所化,可是孙悟空却没有告诉任何人,结果猪八戒中计,被吊了一夜。如果唐僧没有把持住,那岂不是会让他颜面扫地。
四圣试禅心
当然还有一些事,虽然有利于取经,但是却让唐僧对孙悟空有了不可靠的感觉。孙悟空经常化身去套取妖精的信息,这虽然有利于取经,或者拯救唐僧,但是作为领导者见到如此狡猾的下属,他恐怕会想,同样的套路,孙悟空会不会用到我身上。因此唐僧对孙悟空始终没有对别人放心。
其三,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的关系是师徒,有上下级的关系。而孙悟空聪颖非凡,在各个领域都全面碾压唐僧,甚至就连佛门知识以及对佛经的领悟也不在唐僧之下。譬如有一个桥段,唐僧与孙悟空谈论对乌巢禅师所授的《心经》的理解。
唐僧居然没有孙悟空领悟的深刻,原著如下:
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哪一日不念,哪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哪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
作为师傅却处处不如弟子,而且孙悟空又不知收敛,不给唐僧面子,唐僧当然愤恨,因此孙悟空但凡犯点小错,唐僧也不留情进行批评。而相比孙悟空,猪八戒就显得愚钝很多,唐僧可以在很多方面来指点他,因此唐僧对猪八戒反而要比对孙悟空容忍很多。
唐僧
其四,孙悟空桀骜不驯,即使是唐僧,他也很少尊重与客气,看到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精,孙悟空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而猪八戒的人情世故则要老练醇熟的多,处处给唐僧颜面,甚至有时候让自己出丑也要维护师傅的尊严。试问谁不喜欢这样的徒弟呢?
有的时候在上级面前暴露自己的种种缺点,让他能够批评以显示他的高明,往往会给领导留下很好的印象。而经常指责领导越俎代庖,不懂装懂,甚至发现领导的错误当众剖析,不给领导面子,领导会喜欢吗?
三 猪八戒昔日可是天蓬元帅,是掌管8万天兵的实权派,如果没有脑子可能在天庭待那么久吗?可见猪八戒绝不像咱们想象中的那么傻,相反人家很懂人情世故,知道如何当好弟子,如何迎合唐僧。
孙悟空与猪八戒
而孙悟空则没有那么多心机,他直来直去,偶尔耍点小聪明也是为了彰显他的智慧,结果这样的人反而被唐僧所不喜。综上分析,唐僧当然更偏袒猪八戒一些了。如果你是唐僧,你喜欢猪八戒还是孙悟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