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游记》,相信你们都还记得从孙悟空的机智果敢、唐僧的坚韧不拔,到猪八戒的乐天豁达和沙僧的沉稳厚重,每一个角色都是每一个人生用心生活过的一场饱含哲理的微电影。

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就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是“你要想真正了解自己人生的方向,明白“活着”的真谛是为了什么?并知道该怎么去做,朝哪个方向去调整,那这本《西游记》,你就必须要看,否则有你后悔的这一天”。

但当今社会,究竟有多少人是真的能看懂《西游记》?

01 西游记的团队其实是一个人

有不少网友们认为,《西游记》在中国文学所有典籍名著可以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四大名著”中可担得首席之位。还有人会觉得它其实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一部东方成功学。我们会发现《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虽看似是在打妖怪不断一路升级,但它原本的面貌是告诉人们如何在纷繁的琐事中战胜心魔,如何发现人的本性善良事迹。 吴承恩用“西天取经”这条故事情节的导火索为引,将我们带到人生路上不同的场景片段,然后再倒逼自己一把,我自岿然不动地去克服内心里所产生的邪念、从而战胜心魔,在生活中最终取得我们梦寐以求的真经,并成就精彩的人生。



《西游记》这部巨著中,不乏王阳明心学的智慧,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 王阳明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 《西游记》就是一部在事上磨炼的成功哲学。 《西游记》中,孙悟空,作为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他的出世如同我们心中的一个念头产生一样,“善恶仅在一念之间”。在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的同行中,孙悟空学会了合作与忍耐来锻造自己的急性子,用他的智慧与勇气成为了团队能取得如此业绩的成功密码。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困境时,孙悟空的经历会告诉我们:

人应该不断地向前去看,只有勇敢地面对,用智慧和勇气去化解难题,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与进步。

唐僧,是一位用真心化作行动求取真经的大师,他的坚韧不拔,使他在与妖怪的对抗中骁勇向前,他的虔诚信仰是身临险境在面对人生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

而猪八戒,这位既贪吃又懒惰的角色,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感动。他的乐天派性格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猪八戒在战斗中也能发挥出关键作用,比如他擅长使用九齿钉耙,从而协助孙悟空在打妖怪定制战术计划的默契配合。他的存在还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肯努力,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沙僧,是一位沉稳厚重的角色,他的忠诚,让团队求取真经的信念变得坚不可摧,他从不张扬自己的能力,也不轻易放弃。在取经的过程中,沙僧始终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我们需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只有真诚待人,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西游记》的角色塑造得很经典,也很成功。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从表面上看这是师徒五人,但实际他们都是一个人。都是由孙悟空的心演化而成,唐僧代表人的身体,猪八戒代表人的私欲,而沙和尚则代表人的本性,白龙马就是人在克敌制胜时所能够坚持下来的意志力。 聊起孙悟空,他曾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说的是个心字(因为斜月中有一竖再一勾,三星里是三个小零点),所以说悟空是心的弟子准没错。

因为心的本来面目,就是争强好胜,争克己之强,方能得制敌之胜。

他同时也代表着一颗骚动不安,经常调皮捣蛋的顽心,常东闯闯,西闹闹,不撞南墙不回头。在玉帝与阎罗王的面前飞扬跋扈,踏云而行,比李太白在诗中写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要狂。 《楞严经》上曾说过,我们人的心共分为72种相,每一个相都有一个法身。悟空的72变,就是从这72相中演化而来。世人的心是比较善变的,一念之间就有72种变化。比如你今天上午10点生气了,恼了一股子火,到今天下午2点心情又恢复了,状态还良好,特别高兴,此时你收获了一批最为忠实的客户,想想晚上该怎么犒劳自己?这种微妙的变化,就是由心间而生,被念头所左右。

不是有句老话吗?“相由心生”。孙悟空的取经历程,就是在致良知。让心性不再被人的私欲所蒙蔽,变得肉眼通畅,心眼开明。 在《西游记》中,有什么能够上到三十三的云外天,下到十八层的修罗狱?变大的时候既可以通天,而幻化成小模样就像一支缝丝织衣服的绣花针?

这就是人的气度。所以《西游记》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在红尘中历炼,不断磨合自己的心性,战胜心中贼,致良知的故事。

02 心,是万法一切相

在事上磨炼心的本性,能使人的眼睛愈发明亮,敞开心扉,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孙悟空,反而能让他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澈,就是得到八卦炉的淬炼,八卦炉其实是人在低谷中的磨难)。



孙悟空一个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没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之所以能降服悟空,其实是有世俗当中的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让他吃了瘪,知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至于那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心,被如来佛摧一了摧他狂傲不羁而又好战好胜的锐气,用五行山给磨平了。 五行山不仅是“五行元素”,也代表着至高禅学中所要摒弃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人一生的一切前进障碍,身行会因为心的私念而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孙悟空为什么没逃出五行山的牢笼,轻轻一挥反手就被镇压了。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邪所困,才日渐骄盛。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悟空正是缘于自己对贪念的执着,才会轮落至此。所谓渴望越大,承受越大;权威越高,职责也就越深刻。

五行山后面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但还有另一山,唯有山山皆过,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方能超脱三界之外。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行程,刚好是与灵山的短距离(对他言,有了这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去灵山不就是说走就走的一场旅行吗?),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但只要你降低些对自己的过度追求和期待,放下执念与好胜心,摒除五邪,不为世俗所同化,一心一意向正,那么你跟灵山的距离就是近在咫尺,一步就可走到。 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王阳明在剿灭南赣徒匪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真正的灵山,其实本在我们的内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曾传授过一部《心经》给他,告诫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但是唐僧起初开始听,并不懂这是啥意思。最后直到成功抵达灵山,被孙悟空点醒了之后,他才豁然开朗。原来求取真经,是要靠心的良知来点醒自己,而不是一路上见闻多了就以为能收获圆满,早在这时心魔便全都除掉了,师徒五天团开悟了。 “定心真言”的紧箍咒既能定心、也能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在完全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

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讲的是人之六根。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才是取经之本。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一样,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 而收伏小白龙,便是达到心意合一的境界。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将“身、心、情、性、意”化成最完美的师徒五天团。

03 一切唯心造,心明则万事明

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划定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鼻子走!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但一出界限,便遇上自己早已种下的各种心魔(妖怪)。



作为一颗有良知的心(悟空)它是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向前,在路上除妖降魔的关键根本,说的就是要事上磨练,唯有让心到俗世中去历炼一遭,才能彻底将心魔降住。

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这些妖怪后来幻化成人的模样,其实全都是一个对现实世界的暗喻与讽刺。 西天取经的过程,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人在祛除心魔的过程。师徒五人的取经之路,就是在事上磨砺,通过对每件事的细节,用精巧的战术安排和人脉的资源善利用,在不为私欲被蒙心前提下,依旧能坚持“天理”,而做到开明见性。

惟有如此,才能不断的消灭妖怪,打倒自己这颗被淤泥而染的菩提心,一个人在人生路上就能真正求取真经。 黑熊怪曾是悟空的心魔,他的嗔念使他火烧了观音禅院,后来黑熊怪就来了,成为他做佛的心魔与屏障。 牛魔王也是由悟空的心魔演变而来,红孩儿、牛魔王、火焰山都是一个人心尖上的内火。牛魔王与悟空结拜成兄弟,又势均力敌,所以他发火就是自己再跟自己干仗,最后把自己弄上火了。 火焰山形成的原因是早年间孙悟空曾踢下的一块不大不小的火团儿,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炉后为出一口恶气而踢下去的,到头来却灼伤了自己。火焰山这一难,早已注定。

自己种下的因,终有一日这苦果也要自己尝到。

由孙悟空早年顽劣之心种下的因,不但害了自己,也苦了这火焰山四周的芸芸众生。所以说“牛王本是心猿变”,唯“打破顽空参佛面”,目标离我们脚下的路就又更近了一步。 王阳明说过:“无私心就是符合天理,不符合天理就是有私心”。 所以,后来金钱能把人的心给捆住、封住,难以逃脱。作者将这个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了,使用紫金葫芦将孙悟空封住了,写的惟妙惟肖。

到了女儿国,蝎子精就出来了,她是美色的际遇,美色就像蝎子一样会勾人,难怪悟空和唐憎每次都能吃到这个瘪。 真假美猴王这段精彩,它讲述的是一个真心向佛的悟空击败了一个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实是自己的两种意志互斗,也就是一个人在同时跟两颗心做斗争,一个是积极向上的“事业心”,一个是渴望躺平的“安逸心”。 书中很明确的说到这一难,既生了这“二心”,那就必须想方设法地除掉这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在专注事业上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假悟空被打死了,唐僧团队才能真正得以继续赶路。也有说被打死的才是不想求取真经那个真悟空,而想得道成佛的那个悟空是六耳猕猴演化成假的。 到比丘国时,鹿精只要深吸一口气就能吃掉1000个小孩的心,表示着“多心”。孙悟空变做假唐僧,暗喻这时的唐僧和悟空已经合二为一。为帮助师傅与比丘国的国王轻松渡过这次难关,顺利抵达灵山站点,他鼓起自己的肚皮吐出了足有100颗心来,还一一给鹿精做了介绍,这里也象征着“多心”。我们常说“心头鹿撞”,人有“二心”就容易逢遭灾祸,更何况这多心之举呢? 自在丘比国收服鹿精后,心头也就没有鹿可以撞,“多心”就会变成“一心”,要是真的能达到一心一意,那么我们距离灵山的彼岸,在脚下的路也就不远了,最终把“真经”取回大唐。

04 一念开明,反身而成

孙悟空在最后能被封为斗战圣佛,靠着不光是这一身硬本领,还有他的高情商和好人缘,最重要的是能够克己复礼的心,唯有做到自身的节制,方能从根上彻底解决敌人,超脱自我,才是对问题最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们今后无论是做什么工作,干什么事情,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

学人则学王阳明,做事当做曾国藩。跟王阳明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发现我们心中的那一善;跟曾国藩如何学习临危不乱,办事化事,用最笨拙的办法解决最实在的问题。

做人要心神合一,达可达到知行合一。只有知行合一,身不随念,而空见明性,才能真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求取善果。



猪八戒为什么会被封为净坛使者?

理由是情欲是戒不掉,他跟姜子牙一样无成仙(成佛)之兆,最终只能在尘世中做个人人都朝贡着使者。

那沙和尚为什么能被封为金身罗汉,而且功禄要比猪八戒的要好?

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真实、诚恳、守信用就像黄金一样珍贵。

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在任何窘境困苦下,有多么艰难,我们都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意念,坚定内心,强大起来,只有以“坚毅之心去日行一善”,方不会补外来邪物所侵蚀。 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没有到达西天,他的心中有良知,就早已是佛。

王阳明说过:“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人皆能成圣人”。 对求取真经的信念坚定不移,对不检点行为的约束洁身自好,便是个得道佛陀。

路虽远,行则必一日至千里。心虽恶,省则必一改成大佛。

孙悟空头上的金刚箍就是这个道理,后来观音菩萨念咒就替他松了这金刚箍,意味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唐僧团队他们去西天取经的成功精髓,其实就是一路上在“致良知,发现良知”,然后再回头看见我们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