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农民日报》刊发

《安徽濉溪县用好茶馆调解协商阵地——

边喝茶边协商 怨气没了和气多了》


“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近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游船码头旁的怡心茶楼,只听一阵大鼓声响起,老茶客们正乐呵呵地端起杯子怡然聆听。临涣镇现有茶馆22家,每日招待茶客6000多人。喝棒棒茶,听淮北大鼓,已经成了古镇生活的标配。


淮北大鼓艺人周素芬正在为茶客们宣讲

“自古家和万事兴,离不开妇女这群‘兵’。”沈家大院茶馆的“兵哥调解室”里,当地的淮北大鼓艺人周素芬左手打着手板,右手敲响了大鼓。这次她说唱的是全国妇联权益部编写的“看、听、问、帮、报、想、讲、记”妇女维权八字工作法。

周素芬是临涣镇“乡村小喇叭”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临涣镇巧妙地将宣讲与茶文化、淮北大鼓融合起来:倒上一杯棒棒茶,志愿者们唱起淮北大鼓,让茶客们沉浸在临涣茶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宣讲。

在临涣镇,茶馆也一直具备着民间调解、和事的功能。每当街坊邻居互呛,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茶馆解决争执。“走!到茶馆去评评理!”于是,茶馆中处事公道、有威望的茶客、师傅就会主动站出来给人评理,从中说和。

为了进一步利用好临涣镇棒棒茶文化和茶馆的阵地资源,2019年9月,濉溪县妇联在怡心茶楼挂牌成立了“街嫂茶室·妇女微家”,先后动员了茶馆老板张秀侠、村干部李书娟、司法干部李婉春等社会各界妇女加入,并组织当地妇女群众开展“微宣传”,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进行“微议事”,倾听妇女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诉求;实施“微援助”,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妇女群众。

“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街嫂茶室’针对这些特定群体发生的家事纠纷开展调解工作。”“街嫂茶室”主任杨延介绍,“街嫂茶室”成员们把有矛盾纠纷的家庭请进茶室,邀请众人参与劝解调停,不但能缓解和平息当事人激动的情绪,也让家庭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实现了“红脸进来、笑脸出去”,让一桩桩、一件件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据介绍,临涣镇目前共有22家茶馆先后设立“茶馆调解室”和“百姓说事点”,配备调解员36名,在19个行政村布设144个“连心茶室”,配备义务调解员200余人,建立“闻风到”“姊妹花”“老支书”“兵哥”“乡村小喇叭”等5个志愿者调解团队,通过以案定补、岗位补贴等方式聚揽优秀调解员48人,培育出“铁嘴”“百事通”“街长”“茶博士”等民间调解能手55人,每人年均调解案件数量超过10件次。

在此基础上,濉溪县着力打造“一公里”调解服务圈,目前共建成专项工程调解室等调解组织300余个,临涣镇“红瓦房”、双堆集镇“小推车”、百善镇“乡村警务背包客”、南坪镇“德育学校”等乡村治理品牌百花争艳。截至目前,濉溪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

茶韵悠长,濉溪县的诸多茶馆已不止于调解与宣讲。如今,棒棒茶又“饮”出了新内涵。

“当前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政策支持。另外,人才回乡创业初期最担心的往往是产品销售问题,政府部门如果能在县域内打造云仓平台,一定能为更多想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解决很多产品销售难题……”日前,在参加濉溪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第八期“棒棒茶会”暨企业家座谈会时,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王震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建言。“会议气氛很轻松,尤其是边喝茶边协商,怨气没了,和气多了。”他回忆说。

在“棒棒茶会”上,濉溪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同企业代表围坐在茶馆里。一方围绕用工、供电、融资环境等频频提问,一方紧扣解决方案、办理期限等一一作答,暂时无法落实的问题也要细细道明缘由……一壶又一壶的棒棒茶下肚,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也都有了回应。

自2024年初开始,濉溪县委、县政府定期与企业主体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等召开“棒棒茶会”暨企业家座谈会,以茶会友、共话发展,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通过创新打造“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将县科技局、县经信局、县商务局等8家单位的低频事项集中进驻“一窗通办”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提高服务效率。此外,全面优化“快办”志愿服务,用好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急事急办、跟踪代办等服务方式,简化手续、快审快办,打造更优的政务服务模式。

淮北市委常委、濉溪县委书记黄韡表示,为推动濉溪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濉溪县将坚持全方位强服务、全要素强供给、全周期强落实,闭环式解决企业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文/图

编辑:陈豆豆

编校:陈艺星

编审:王伟

审签:刘永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