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是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经官职至太常少卿等。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李纲作为尚书右丞及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取得“汴京保卫战”的胜利。之后李纲遭投降派排斥诬陷,被派离朝廷。半年后的靖康二年年初,金兵攻破汴京,发生“靖康之难”。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是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宋高宗赵构在舆论压力下起用李纲为宰相,但赵构一心求和,李纲七十五天就被免职,抗金措施也全被废除。建炎二年(1128)赵构贬谪李纲为单州团练副使,前往万安军(今海南万宁)。李纲离开朝堂,从湖南到进入广西,然后顺漓江、西江而下,途经康州。在当今皇帝宋高宗高宗赵构的潜邸康州,李纲有着怎样的心境?
李纲赋诗康州之三:渺渺烟波叠叠山,玉簪罗带自回还。
话说李纲泊舟康州横翠亭,落船登岸,拜访康州知州陈熙。两人于某日一同登上香山豁亭,赋诗抒情。香山,原名利人山,西晋张勃编撰《吴录》说香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草”。在香山山腰左畔有一个足迹,长度大概有一尺多,五指具肉纹,名为“香山佛迹”,坊间俗称“神仙脚印”。又有宋朝、元代的石刻,故又称之为“香山摩崖石刻”。或许因为“香山佛迹”这个机缘,早在唐代,香山就建有乾明寺。到了宋代,乾明寺更名为香山寺。
一个甲子之前的熙宁元年(1068),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升为虞部郎中,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此间到过香山寺,写下《香山寺》一诗。
前岁冬曾到,昨年春一临。
人徒今昔想,佛泯去来心。
法乳淙千涧,天花落万林。
阶旁松听法,付尔是知音。
此诗描述周敦颐到访香山寺的经历,融合对佛法感悟、寺庙周边自然景致以及巧妙的拟人想象等元素,展现出香山寺独特的韵味以及深厚的禅意。与周敦颐不同,李纲是“流放海南”途中游览香山,写下《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一诗。
渺渺烟波叠叠山,玉簪罗带自回还。
雨馀岚翠浓如滴,地险江流巧转湾。
蟠磴迥临飞鸟上,岸巾聊与白云閒。
峤南有此佳山水,尽在贤侯几案间。
在《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中,可以看出李纲此时的心情是复杂且无奈的。他空有满腔报国之志、抗金热情,却无法在朝堂施展,只能辗转于这南方之地。此时面对康州香山的山水景色,既有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可能也夹杂着壮志难酬的惆怅、对朝廷局势的无奈以及自身飘零境遇的感慨感情。
△香山云海 余庆勇 摄(网络)
今日谈到李纲的《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这首诗,在嘉靖《德庆志》中称之为“豁然亭诗”。“豁然亭诗”与豁然亭,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在德庆、乃至肇庆文史界有过广泛讨论,如1992年东山堂所写《香山话旧》,1996年林瑞球撰写《香山豁然亭故址考》等等。对于“豁然亭诗”解读以及豁然亭位置、时间,各位前辈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如1996年《康州古色》注释“据多本志书记述,豁然亭为宋庆元时知府赵师瑟建,而本诗是李纲落职徙万安至德庆时所咏。从时间上推算,咏诗则在庆元建亭前40年左右,史志未记因由,与本诗末句‘画在贤侯几案间’都值得后人研究。”又如1985年《肇庆历代诗选》收录本诗时认为“贤侯应是指当时的德庆知府,具体姓氏不详。”但此时康州尚未升格为德庆府。笔者认为,引起这些讨论的原因是因为研究局限于地方志。如诗名在《梁溪集》中为《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但当代专家仍使用地方志中的“豁然亭诗”一名。至于“豁亭”与地方志中的“豁然亭”是否为同一座建筑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就不多说了。
嘉靖《德庆志》“豁然亭诗”书影
以下是笔者对《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的解读,学识所限,错讹难免,敬请指正。
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
渺渺烟波叠叠山,玉簪罗带自回还。
(通过“渺渺烟波”和“叠叠山”勾勒出一幅山水相间、烟雾缭绕的开阔而悠远的画面,“玉簪罗带”将山间的云雾、水流等比作女子的饰品,形象地展现出山水的柔美、灵动以及蜿蜒回环之态,营造出一种空灵且富有诗意的氛围。或许在这宏大又优美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暂时忘却了朝堂的烦恼,沉浸在山水带来的宁静之中,但也可能隐隐透露出自身漂泊不定如这回还山水般的无奈之感。)
雨馀岚翠浓如滴,地险江流巧转湾。
(描绘了雨后山间雾气笼罩,山林的翠色仿佛浓郁得要滴下来一般,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生机勃勃与清新润泽;同时写出此地地势险要,江水巧妙地转过一个个湾流,体现出自然山水的奇特与灵动。在对这般充满生机与奇妙的景色描写中,一方面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另一方面或许也感慨如此大好河山却正遭受金兵威胁,而自己却无力回天,只能在这山水间徘徊。)
蟠磴迥临飞鸟上,岸巾聊与白云闲。
(“蟠磴” 描绘出盘旋而上的石阶,高高凌驾于飞鸟之上,展现出所处位置之高、视野之开阔;“岸巾”则刻画了诗人洒脱的姿态,与天上的白云一同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状态。这里既有身处高处欣赏美景的惬意,体现出诗人想要在这片刻间摆脱尘世烦恼、官场纠葛,获得内心宁静的愿望,但“聊”字又暗示出这份闲适只是暂时的,心底深处的忧愁依然难以真正消散。)
峤南有此佳山水,尽在贤侯几案间。
(夸赞岭南地区有着如此美好的山水,而这些美景仿佛都呈现在与自己同游的贤能的陈使君(即康州知州陈熙)的几案之前,也就是夸赞此地在陈熙的治理下,拥有这般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景致。一方面是对当地山水以及陈使君治理之功的赞美,同时或许也借此表达对地方安宁、能欣赏到这般美景的一种欣慰之情,在漂泊贬谪途中找到这一方相对宁静祥和之处的感慨。)
李纲的《同陈使君登香山寺豁亭》诗意境开阔优美,通过对康州香山一带山水景色的多方位描写,展现出德庆山水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然而在这优美的表象之下,诗人复杂且深沉的情感如壮志未酬的遗憾、仕途不顺的无奈、对朝廷局势的忧虑等始终贯穿其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李纲这位抗金英雄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身处异乡、远离朝堂核心时那种复杂而难以言说的心绪。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