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白麓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进一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重点。校园饮食安全、营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在校求学发展的最基础的保障。按理说,这些只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基础配套设施”之一,并不存在难以攻克的难题,但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就在上月底,上海奉贤区一外国语学校又被家长曝出学生餐食“菜叶上有虫子,菜梗上有蜗牛,还有过期豆腐皮和发霉调味料”。这些个案仍暴露出管理上的一些漏洞。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靠家长做“有心人”,也不能依靠经营者的“责任心”,重在形成“按章办事、依规监督”的管理体系,特别要强化监督的“刚性”,这里的监督包括执法部门的常态监督、学校内部的自我监督和家长的外部监督,以及完善监督之后的处罚制度。比如《指引》强调校长的责任,要求严格规范执行陪餐制度,每学期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校长陪餐是否一定能实事求是、学生和家庭调查问卷是否受到重视,这些“监督”都需要必要的“指引”,让监督的力度更大一些,多方监管才能防止出现其他漏洞。

“舌尖安全”说的是吃饭小事,谈的却是教育大事。期待在《指引》的指导下,家校双方、社会力量可以共同作用,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向更高标准迈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