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3万人,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先后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先后歼灭国民党军6万余人,其中成建制被歼的正规部队近40个团,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使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地面积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余万,拥有26个县的革命政权,红军正规部队也发展到4.5万人,地方武装、赤卫队也发展到20万人以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盛极而衰,不久红四方面军就遭遇重大失败,短短4个月的时间部队人数就锐减到2万人,损失超过一半的兵力,狼狈撤离鄂豫皖,但是仅仅一年之后红四方面军却又猛烈发展成8万大军,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红四方面军的2万残兵能在短短1年的时间发展到8万人马?

红四方面军的巨大胜利引起了蒋介石的重点关注,他决定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并且“御驾亲征”,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同时任命李济深为副总司令。

还在红四方面军进行潢光战役期间,6月12日,老蒋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确定围剿红军的部署:首先集中力量消灭鄂豫皖、湘鄂西两区的红军,然后全力进攻中央苏区。

为便于指挥,蒋介石把他的总司令部设在汉口,这里离鄂豫皖根据地相当近,开车到鄂豫皖根据地中心黄安也只要一个多小时,他亲自指挥两路大军共26个师又5个旅,共计30万大军,另外还有空军4个航空队参战。

老蒋这次是下了非常大的本钱,对剿灭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是势在必得,鄂豫皖根据地迎来空前危机。

但是作为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主要领导人的张国焘,被红军近年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他拒绝了徐向前等人的正确意见,并没有做好反围剿的准备以应付敌人的进攻,反而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继续扩大根据地,威胁武汉。



虽然红四方面军此前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杀敌1000自损800,红军已经连续作战7个月,部队十分疲劳,并且伤病员人数大增,战斗力显著下降。

张国焘和鄂豫皖中央分局却罔顾事实,仍然命令红四方面军围攻麻城,以实现威逼武汉的计划。结果这个决定成了这次反围剿战斗中最为失策的行动,麻城守敌依托坚固城墙坚守待援,久战兵疲的红军久攻不下,逐渐陷入被动。

其他各路敌军也逐渐从各个方向向鄂豫皖根据地中心逼近,红军不得不放弃围攻麻城的计划星夜转移,迎击敌人。

在老蒋的亲自督战下,这次敌人是拼尽了全力,并且还有卫立煌、陈继承等国军猛将亲自上阵,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转战两个月虽然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但却没有击溃敌人任何一路,红四方面军大势已去,部队人数锐减,还牺牲了红25军军长蔡申熙等一批高级将领。

1932年10月10日晚,张国焘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决定,留下红75师等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领主力跳出苏区,到平汉路以西活动。

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第10、11、12、73师和少共国际团在敌人的追击下仓皇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此时曾经拥有4.5万人马的红四方面军仅剩下2万余人,而且疲劳不堪。

老蒋岂能善罢甘休?他重新调整部署,令卫立煌、胡宗南率领大军围追堵截,务必围剿红四方面军与逃窜途中。



张国焘、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一路西进,途中不断损兵折将,敌人对他们是紧咬不放,红军于11月初到达鄂陕边界的漫川关,经过苦战终于顺利突破包围圈进入关中平原,在这里他们又遭到西北军的阻击。

此时红四方面军仅剩下1.44万人,并且破衣烂衫,粮食短缺,辎重损失殆尽,也没有建立新的稳固的根据地,已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就在这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12月中旬,方面军领导人从陕南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提供的情报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敌人的防务极为空虚,红军回旋的余地也大,特别是川北一带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和农民运动。

为此,红四方面军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挥师入川。

1932年寒冬,徐向前率领红军翻越人迹罕至的大巴山,直下通江县城,这下红军算是来对地方了。

一个月之内,红军连战连捷,歼敌三个团,击溃敌8个团,占据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周围大片地区,并且还收编土著武装2000余人。

通南巴地区原属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地盘,此刻他正在参加四川的军阀大混战,后方空虚,顾不上红军,而通南巴地区背靠巴山天险,俯视川东盆地,河川纵横,土地肥沃,进可攻退可守,是个战略要地。



同时川北人民在田颂尧的残酷统治下,长年挣扎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境况中,军阀混战更是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他们长期受到残酷的剥削,群众也非常渴望共产党的到来。

对于红军的突然到来,田颂尧的反应也非常迟钝,由于他本人从来没有和红军交过手,认为红军只不过是到处流窜的残匪,不足挂齿,因此对于红军进入川北也没太放在心上,反而是对想入川进剿的国民党中央军心存忧虑,坚决拒绝他们入川。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让红军在通南巴站稳了脚跟,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决定抓紧时机,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就有了稳固的兵源,1933年2月,在通江县城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机构,赤卫队,儿童团、宣传队、运输队等等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从县城到乡村,结成一张纵横交织的巨网,把大多数贫苦农民团结和组织起来。依靠这些组织,红军的粮食、兵员、服装、运输等问题都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就这样,不到五个月的时间,红四方面军起死回生,又建立了新的川陕苏区,相当于有了一个新家。但是树大招风,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当然不能容忍川陕苏区的建立,四川军阀混战已结束,蒋介石、田颂尧等人便开始了对川陕苏区的围剿。

1933年2月18日,被蒋介石任命为川陕剿匪督办的田颂尧指挥6万大军发动了对川陕苏区的“三路围攻”。

红四方面在徐向前的指挥下采用“收紧阵地、决战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少许兵力卡住山险隘路峡谷,凭险据守,节节抗击,诱敌深入,消耗和疲惫敌人,待敌人兵力分散,疲劳沮丧之时红军再举行反攻,重点突破,一举歼敌。

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至6月中旬,反三路围攻战役胜利结束,历时4个月的战斗,红军先后毙伤敌人1.4万人,俘虏敌人旅参谋长李汉城以下万余人,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0万。



红军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俘虏了大量敌人,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他们也踊跃参军,红四方面军猛烈扩展到四万人。

6月底红四方面军再次进行整编,将原来的4个师扩编为4个军:

红10师改为4军,军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

红11师改为30军,军长余天云,政委李先念;

红11师改为9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

红73师改为31军,军长王树生,政委张广才;

接着,红四方面军开展大练兵运动,全军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此时形势对红军非常有利,一是川陕苏区经过第二次党代会,工农代表大会和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运动,红色政权愈发巩固;二是苏区周围的田颂尧等四川军阀都躲进自己老巢自保不敢与红军交战,而四川最大的军阀刘湘正忙于与自己叔叔刘文辉争夺四川王的位置,还顾不上对付红军;

基于以上几点,徐向前决定主动出击,进一步扩大根据地,于是在1933年8月到10月,他主动发起了三大战役并且全部取得了大胜。

一是8月攻打田颂尧的仪陇、南部战役,历时半个月歼敌3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还占领了广元等大片地区;

二是9月攻打杨森的营山、渠县战役,也是历时半个月,共歼灭杨森部3000余人,缴枪2500余支,根据地向南扩展百余里;

三是攻打刘存厚的宣达战役,仅用11天的时间,将敌人6个团全部或大部分歼灭,生俘敌旅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8000余支,子弹500余万发,银元百余万,棉布20万匹,棉衣2万余套,还有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造币厂以及库存的大批粮食,这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的一次特大收获。

不仅如此,在宣汉战役中,红四方面军还与川东游击军胜利会师,将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33军,纳入红四方面军建制。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川陕苏区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地的广大贫苦农民踊跃参军,再加上俘虏的补充,川东游击军的加入,红四方面军扩展到8万余人,兵强马壮,后勤补给充足,根据地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



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10月仓皇撤离鄂豫皖时总兵力仅剩下2万人,并且久战兵疲,好不容易突围到陕南后只剩下1.44万人,差点全军覆没。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便猛烈发展到8万大军,兵精粮足,实力超强,这当然与红军进入川北的天时地利人和有关,但是徐向前用兵如神,屡战屡胜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红四方面军的巨大胜利再次引起了老蒋的重点关注,并且还有一只沉睡的川中老虎也被唤醒,那便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刘湘。

在川陕边,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风暴,就要来临了,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会如何应对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