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围绕“黄小西,吃晚饭”,向读者介绍了贵州众多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贵州近年来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根据王阳明在黔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2020年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囊括贵阳、毕节、黔东南、黔南等地的多处自然、人文胜迹,分别为: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十二境”。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日前,贵州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出品了《阳明·问道十二境》原创图书。沪贵联动系列报道将循着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带您逐一了解“阳明·问道十二境”。

沿着贵阳市府路顺坡而下,一座古建飞檐翘立,这是20世纪初贵阳第一所新式小学达德学校旧址,也是明代王阳明曾游览咏怀的南霁云祠所在地。


俯瞰达德学校旧址,也是南霁云祠所在地。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南霁云祠与文明书院相距不远,步行即可到达。王阳明于文明书院讲学期间,曾与弟子步行来到南霁云祠,凭吊忠烈。

南霁云是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安史之乱期间,南霁云抵抗安史叛军,屡建奇功。南霁云祠始建于元代,建祠的起源是南霁云后人南承嗣曾任贵州清江太守,在贵州为官期间行善政,百姓欲立祠奉祀,辞不肯受,请改立其祖先。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也曾苦苦钻研兵法,以威宁伯王越为楷模,曾说要效仿威宁伯,以斧钺之任,垂功名于竹帛。当来到南霁云祠,想到忠勇一生的南霁云将军,面对雎阳围困之城时,誓与城内人民共存,临危不惧,英勇就义。王阳明感慨万分,写下一首同名七言律诗《南霁云祠》,表达了他对戎马英雄南霁云的无限敬意:

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 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 岁岁边人赛旅祠。

无论历史如何评价南霁云,在王阳明看来,南霁云是真正为了老百姓鞠躬尽瘁、出生入死的人,老百姓崇敬怀念他,这也映射了王阳明为官为民的志向。


达德学校。中国国家地理供图

感怀之余,王阳明想到,与南霁云的忠烈节义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贺兰进明的审时度势,拒不出兵,眼睁睁看着城池陷落、人民遭受屠戮。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认为,比起山中贼,心中贼横行于方寸之间,违背天理,肆虐人情,才可谓人心的祸害。因而,唯有保持一颗澄明之心,才不会被外事外物所干扰,从而坚定信念,矢志前行。

南霁云祠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后来,在此诞生了达德书院,是贵州第一批创建新式私立小学的地方,也是贵州第一个门类齐全的学校,推动着贵州近代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今时今日,名利诱惑等心中贼仍会困于人心方寸之间,影响着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当循着王阳明足迹来到此地时,反观己身,提醒自己时刻保持一颗澄明之心。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来源:作者:天眼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