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特藏中心隆重举办了“黄霖教授专题藏书捐赠仪式暨座谈会”。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前副馆长、中文系吴兆路教授担任主持人。


吴兆路教授

会上,吴兆路教授首先就文科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逐一引见了与会嘉宾。他强调,图书馆对教授捐赠书籍的筛选标准极为严格,力求版本之精良完善。此前,图书馆已成功接收并设立了赵景深教授的藏书专柜。此番接受黄霖教授的藏书,并将其作为专列珍藏,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对黄霖教授学术贡献及其藏书珍贵价值的深刻认可与高度重视。

座谈会开始,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首先发言。她回顾了十年前黄霖先生组织的一次会议,该会议汇集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起步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者,共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路。

马教授强调黄霖先生作为我们这一批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这一批朋友的知友、诤友。黄霖先生自1959年在复旦大学开始古代文学研究,至今已超过六十年。


马瑞芳教授

马教授总结了黄霖先生在古代文学领域的三大贡献:

一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卓越贡献,1999年袁行霈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横空出世,第四卷由黄老师主编。最近我翻了他撰写的《概论》及《水浒传》《金瓶梅》等部分,觉得还站得住,24年来启迪了多少后学,许多青年学子受到黄霖先生的启迪,走上明清小说研究的道路;二是作为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核心力量,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黄霖先生不仅组织了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的编撰,还整理和出版了大量文学批评史资料,其于海内外搜集材料,筚路蓝缕之功,不可估量;三是对《金瓶梅》研究的突出贡献。

马瑞芳教授对于黄霖先生在图书馆所展示的大量日本藏《金瓶梅》资料深感惊讶,其中许多资料都是她前所未见的。黄霖先生慷慨捐赠的这些书籍,将成为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一笔宝贵财富。马瑞芳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在座谈会上表达了对黄霖先生的敬仰,他始终将黄霖先生视为自己的老师以及学术道路上的楷模。陈教授对黄霖先生捐赠珍贵资料给图书馆表示赞赏,并认为这些资料对培养青年学者具有重要作用。


陈文新教授

陈文新教授认为,黄霖老师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撰写部分,代表了小说研究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他以黄霖先生的《金瓶梅》研究为例,指出他将“人情小说”与“世情书”的说法相融合,精准地反映出《金瓶梅》这一类小说的特点,即重视人情、描绘世态。小小的概念转换,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金瓶梅》的基本特征。

黄霖先生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至少说明屠隆的许多作品可以与《金瓶梅》相互参照,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屠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金瓶梅》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状况。其结论虽不一定确凿无疑,但这样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再者,黄霖先生还指出,“金瓶梅姓金不姓黄”,《金瓶梅》不应仅因其诲淫内容而被误解,它实际上是一部文学杰作。该书包含复杂内容,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理解力。我们应超越“淫书”的标签,发掘其深层价值。尽管存在误解,研究《金瓶梅》仍具重要性,旨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此书。黄霖先生的研究对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都有极为深刻的启发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程华平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感想。


程华平教授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生涯中,程华平教授曾广泛阅读黄霖先生的诸多著作。此次受邀参加活动,他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这份喜悦不仅源于即将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更源自于对这些图书及其作者的高度认可。这些图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及版本价值,历经时间的洗礼与检验,依然获得了广泛的肯定,并得到了黄霖先生的珍视。未来,它们将被复旦特藏中心收藏,供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阅读、思考,继续发挥启迪智慧、延续生命力的作用,这无疑是对它们最好的归宿。

此外,程华平教授更为广大的后学者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是何其幸运,能够接受前辈学者无私的馈赠,将学术的火炬传递至自己手中。

程华平教授回忆起了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记载的艰难求书经历,宋濂在风雪中跋涉、求书问学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而黄霖先生更是如此,这些珍贵的图书得来不易,每一位读书人与他的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属于他们的独特故事与深厚情感。黄霖先生的无私捐赠,体现了他深沉真挚的热爱,他将学术的薪火传递给后来者,彰显了一个学者高尚无私的情怀。

程华平教授借用宋濂的话向黄霖先生致敬:“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强调,作为后学者,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学术资源,才不辜负前辈的殷切期望。书籍的聚散离合,实则是因缘际会的结果。在黄霖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作为老师,程华平教授也曾将自己的藏书赠予学生,而他的导师也曾将不少藏书赠予他。这种代代相传、寄寓于书的情怀,正是中国式浪漫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术薪火得以绵延不绝的根源所在。


程国赋教授

暨南大学的程国赋教授发表了讲话。

程国赋教授回顾称,他于1985年考入大学,在攻读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广泛阅读了黄霖先生的诸多著作,并从中汲取了大量学术养分。毕业后,在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中,他也始终将黄霖先生的书籍列为重要参考文献。

黄霖先生身兼明代文学学会会长、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及上海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多项职务,在全国古代文学界享有崇高地位。他主编的资料汇编,例如《历代小说话》等,已成为我们学术研究的必备资料。黄霖先生将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紧密结合,治学时间长,视野宽广。他不仅撰写了多部专著,还高度重视教材的编纂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黄霖先生的这批藏书被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必将对青年学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是极为珍贵的学术资源。作为学界前辈,老先生们一生所积累的珍贵藏书,不仅是图书馆的重要财富,也是后辈学者学习的楷模。


史小军教授

暨南大学史小军教授随后发表讲话。

史小军教授向黄霖先生慷慨捐书的崇高行为致以崇高的敬意。史小军教授在大学期间曾研读黄霖先生的著作,至今仍能清晰记得相关书名及文章名,这充分展现了黄霖先生的学术研究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黄霖先生提出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反响,不仅在《金瓶梅》作者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其版本研究成果亦堪称翘楚。

此外,黄霖先生的文本研究细致入微且扎实可靠,他首创性地提出了“镶嵌说”这一学术观点,道出了众人心中所想而未能言及之处。黄霖先生在《金瓶梅》文化研究方面,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发掘出他人未能触及的学术领域。

史小军教授认为,黄霖先生之所以能够在金学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源于其对金学研究倾注了全部心血。如此一位杰出的学者,仍能全身心投入金学研究,其精神令人深感敬佩。

史小军教授还回忆起2016年黄霖先生莅临广州举办讲座的情景,并在现场签赠著作,题写“金学万岁”四字,彰显了他对金学的深厚热爱。黄霖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改变了金学研究的风貌,开拓了金学研究的新领域,还奠定了金学研究的共识。在此,史小军教授再次向黄霖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


2018年10月14日黃霖教授与吴敢教授合影于第十四届国际(开封)《

随后,史小军教授主持了一项特别仪式,正式宣读了因故无法亲临现场的吴敢教授的贺信。

贺信的标题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一份丰厚的捐赠”。吴敢教授与黄霖先生建立了长达四十年的深厚友谊。他们之间的交往主要聚焦于金学研究领域。他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标志着中国《金瓶梅》研究重新启程并全方位、高层次地展现其辉煌成就的时期。

黄霖先生是最早一批为数不多的数一数二的先行者之一,以其卓越的胆略、厚重的学识和丰富的成果,高举起万岁金学的大旗,可谓当今金学的首席代表。

在《金瓶梅》研究历程中,能够称得上中国《金瓶梅》资料中心的,最早是台北的图书馆。台湾金学大家魏子云先生的全部金学文献捐赠给了该馆。第二个是暨南大学图书馆的于2021年11月27日揭牌的“金瓶梅文献资料中心”,以香港金学大家梅节先生捐赠的金学文献为主。第三个是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国际《金瓶梅》资料中心”。该中心以吴敢教授捐赠的一千余份金学文献为主,另加中国《金瓶梅》学会国际《金瓶梅》资料中心的文献。

今天,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金学藏书,以黄霖先生捐赠的近千册金学文献为主,亦可谓又一个《金瓶梅》资料中心。相信,中国的金学将会越来越有建树。也相信,还会有一些学人,像魏子云、梅节、黄霖、吴敢一样,捐赠金学图书,建成更多的《金瓶梅》资料中心。


杨彬教授

接下来,由东华大学的杨彬教授发表讲话。

杨彬教授回顾了2000年陪同黄霖先生前往山东参加《金瓶梅》研讨会的经历,当时他正在为博士论文选题而苦恼,黄霖先生建议他研究《金瓶梅》,并向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书单。对此,杨彬教授深感惋惜,表示当时年轻气盛,未能充分珍惜这份书单,用功不足。转眼间,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与黄霖先生的相识已逾三十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杨彬教授对黄霖先生的治学态度、学术成就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了解,至今仍对其高山仰止,自愧弗如。即便是黄霖先生90年代所著的论文,作为弟子的他至今可能仍难以企及。黄霖先生自称以“二金”(《金瓶梅》和金圣叹)为学术起点,其一生致力于批评史的研究。

对于黄霖先生的学问,杨彬教授表示,经过半生的学习和探索,仍未窥其全貌。在杨彬教授的博士论文即将出版之际,黄霖先生特意为其撰写序言,并对其中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表示鼓励,彰显出黄霖先生温柔敦厚的长者风范。

作为黄霖先生学问的亲炙者,杨彬教授深感荣幸。此次捐赠完成后,他作为学生,将充分利用这批珍贵的材料,沿着老师的光辉足迹,继续前行。

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在发言中感慨道,黄霖先生慷慨捐赠大量《金瓶梅》书籍于图书馆,这一善举无疑是对捐赠这项神圣事业的崇高诠释。


陈国安教授

陈国安教授于2010年有幸追随黄霖先生攻读博士后学位,期间深受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诸多启发。黄霖先生以学术之姿深入《金瓶梅》研究,以生命之力倾注于文字之间,其所焕发的学术光芒,纯净而璀璨。

初闻黄霖先生捐书之议,陈国安教授深感震惊。学者之于书籍,其热爱之情贯穿一生,犹如对妻子的深情厚谊。虽年岁渐长,陈国安教授对书籍的热爱已变得从容自如,犹如风筝般任其来去。

然而,面对黄霖先生的捐书之举,他仍深感震撼,仿佛黄霖先生是将自己的家捐出一般。书之于学者,犹如家之所在,黄霖先生将家捐出,这份大爱无疆,实在令人敬仰。因此,陈国安教授怀揣着对黄霖先生伟大人格的崇敬之情来到上海,谨以此言向黄霖先生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孙超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孙超教授发表讲话。

作为弟子,孙超教授深感荣幸能亲炙恩师教诲。他坦言,自身在求学之路上曾历经曲折,直至追随黄霖先生,方始领悟学问之道,得以稳步前行。

黄霖先生的两句教诲,他一直铭记于心,奉为圭臬。其一为“为人求朴实,治学求新意”,其二为“将来从事教育之业者,必当精通各项技能”。时代更迭迅速,身为教师,须不断适应各类新情况,此中“十八般武艺”之寓意尤为深远。这两句话始终指引着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孙超教授在研读黄霖先生捐赠的书籍时,既感亲切又觉惭愧。诸多名著手稿,他倍感亲切,因其中多为基本文献,他曾反复研读。然而惭愧的是,书目中有诸多书籍他尚未涉猎,如各类续作、改编本及诸多复印件中的书籍。

他表示,将来定将返回母校图书馆补读。黄霖先生曾在专访中提到,自己常走崎岖、少有人迹之路。《金瓶梅》研究初期,资料稀缺,黄霖先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点一滴地搜集资料。从国际学术前沿到先秦诸子学说,再到民国报刊,其搜集资料之广博,堪称一代学者之精神家园。孙超教授曾随黄霖先生从事报刊研究,至今仍致力于此。在他人眼中,这些资料或许微不足道,搜集过程亦颇为艰辛。但其中的甘苦,唯有学者自知。

孙超教授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4月底,他陪同黄霖先生前往台湾参加《金瓶梅》青年学者论坛。黄霖先生独自前往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而年轻人则四处游览。次日,一行人前往政治大学探访藏书,黄霖先生感慨道,此处珍藏丰富,若能在此潜心研读一年半载,将是何等美事。黄霖先生对书籍的热爱,令人赞叹。

疫情期间,弟子们探望老师时,黄霖先生仍在思考如何搜集资料。他对现代技术的运用,以及对学术的敏锐洞察力和热情,都令人钦佩。他对每位学生皆悉心教导,不断整理搜集珍贵文献,对学术界贡献良多。

如今,黄霖先生已至耄耋之年,孙超教授作为学生,衷心祝愿老师注意休息。他说道:“您所开辟的原本少有人走的道路,如今已变得熙熙攘攘。我们将为民族学术之繁荣而不懈努力,愿老师吉祥如意。”


郑利华教授

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郑利华教授在会上发表讲话。

郑利华教授首先对能参与此次盛会表示深感荣幸,并表达了读书人对于书籍的深厚情感,他对此亦深有体会。作为一位学者及研究者,黄霖先生慷慨地将自己的珍贵藏书捐献给复旦图书馆,既体现了黄先生对复旦图书馆的深切信赖,也反映了他对复旦大学的独特情感,更是对学术界的一份宝贵贡献。

黄霖先生著作等身,多部作品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并受到广泛关注。郑利华教授以《金瓶梅》作者屠隆说为例,指出这一观点历经时代变迁,仍拥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其影响深远,意义非凡。然而,在当今学术界,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探讨中,不乏轻率、不严谨之论。在这种背景下,黄霖先生基于多年深入研究的方法论,在学术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霖先生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在诗文、批评史、小说等多个领域均有深入研究,且研究视野开阔,时间跨度广泛。他在不同学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在老一辈学者中实属罕见。黄霖先生备受学界尊敬,这与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密不可分。

在郑利华教授心中,黄先生是一位宽厚、简朴且脚踏实地的前辈,其学术敏感度及对学术动态的敏锐洞察,甚至超越了许多年轻人,尤其在对电子资源的运用上,更是令人钦佩。黄霖先生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堪称刻骨铭心。在此,郑利华教授衷心祝愿黄霖先生的学术生命常青。


陈维昭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维昭教授发表演讲。

陈维昭教授以金学史上的刘辉时代与黄霖时代为切入点,指出刘辉时代略带江湖气息,而黄霖先生则将当代学术规范引入金学领域。黄霖先生的赠书分为多个系列,为后学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并指明了学术道路,从中亦可窥见这一代学者的治学立场。

现今,我们能够在硬盘中轻松完成诸多工作,而黄霖先生治学之时条件极为艰苦,这些藏书正是他们这一代学者艰辛治学历程的见证。其中部分书籍还受赠于国际友人,彰显了黄霖先生其学术魅力和人格影响力。

学术不仅限于书本,更是学者真实人生的体现。众多学者对黄霖先生充满敬仰,反映了他多年学术人格的魅力。他的学生常受益于他的复印资料,这些资料对学生成果的形成至关重要。黄霖先生捐赠的藏书对年轻学者在学术和人格上都有极大激励。陈维昭教授衷心感谢黄霖先生数十年来对我们的帮助与教育。


李桂奎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李桂奎教授在发言中强调,黄霖先生所搜集的《金瓶梅》相关资料,在业内被广泛认为是最为丰富且全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被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求学期间,黄霖先生从不携带特产,而是满载着书稿归来,每一部书籍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他通过不懈的节俭,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购书,逐渐积累至今日的规模,其蕴含的价值难以估量。提及昔日师长对他的指引与信任,李桂奎教授不禁热泪盈眶。

复旦大学中文系罗书华教授发表讲话。

他深感言辞虽多,然时光匆匆,转瞬即逝。罗教授曾在文章中记载,其初抵复旦之际,黄霖先生正值其今日之年岁。

2017年,于列车之上,他深情地给黄霖先生留言:“老师,您已成为我当下最亲近之人。”当其踏入校门求学之时,黄霖先生仍沉浸于读书治学之中,而今,黄先生已将毕生治学之资料慷慨捐赠。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时间既显得短暂,又蕴含永恒。罗教授深感能遇此良师,实为人生之大幸。尽管自谦为愚钝之人,但他亦能在老师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到一滴精华。数十载的耳濡目染,这份幸运,何人能及?


罗书华教授

他深感黄霖先生心怀大道,而这份大道,正体现在此次捐赠之中。黄霖先生勤勉不辍,求知若渴,此为一半;而求知之目的,更在于捐知。黄先生所捐赠的,远非仅仅这些书籍,其中蕴含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罗书华教授的诸多研究成果,均得益于黄霖先生学术之滋养,深受其影响。他进而感悟到,人生无惑,学术无惑,传承亦无惑,此乃人生之大幸!

面对黄霖先生,他满怀无尽的感激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之美,令人赞叹,而学生需主动领悟其美,亲身前来,方能形成蹊径。学生应主动求师问道,亲近此等名师,否则,图书将蒙尘,师道亦将蒙尘。图书捐赠,是黄霖先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其教学活动,学问在此,师道亦在此。我们期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大家能够充分利用黄霖先生的资料,为后人留下更为宝贵的财富。


王乐副馆长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乐发表讲话。

在聆听诸位同仁的发言后,她深感这些发言对她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并深刻认识到黄霖先生此次捐赠的重大价值。她代表复旦大学图书馆郑重承诺,将不负黄霖先生的厚望,包括特藏在内的全部馆藏资源将全面向广大研究人员开放。

自接收这批珍贵资料以来,图书馆已迅速完成编目工作,所有信息均可通过在线目录进行查询。此前,吴兆路教授亦提及捐赠的历史背景,指出本馆自1918年建馆以来,始终依托于社会各界的慷慨捐赠,而本馆百年庆典的主题正是“捐赠:一项神圣的事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素有捐赠的传统,众多老一辈学者的藏书及学术资料均珍藏于本馆。此次黄霖先生的赠书入藏,无疑进一步充实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座谈会圆满落幕之后,捐赠仪式随即正式启动。作为此次捐赠人,黄霖先生发表了致辞。


黄霖教授

黄霖先生深情感叹,聆听诸位同仁的发言,令其深受触动。他早有捐赠书籍之意,却始终未能下定决心。此番患病之后,他深感此事刻不容缓。

鉴于自身并非藏书家,藏书数量有限,更无宋元孤本之珍贵藏品,他曾有意将全部藏书捐予学校。然而,复旦图书馆已收录诸多常见书籍,并不适宜接受此类捐赠。他又曾考虑捐予嘉定图书馆,但鉴于该馆主要服务于广大民众,此类学术研究用书难以吸引公众兴趣,恐难逃束之高阁的命运。经反复权衡,黄霖先生最终决定,将其所藏复旦图书馆未收录的《金瓶梅》相关书籍,整理后予以捐赠。

此次捐赠的图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金瓶梅》的各种版本,均为实用且主要的版本;二是80年代的复印书籍,尽管许多现已出版,但在当时均属难得一见;三是手稿,部分手稿曾一度遗失,此次得以重新找回。

黄霖先生表示,“捐赠”一词并不确切,实则归藏复旦。若无复旦,他无法追随朱东润、王运熙、章培恒等诸位前辈研究批评史,亦无法涉足小说理论批评、小说版本及作者研究等领域,更无从接触《金瓶梅》这部重要作品。


黄霖教授藏书

他首次接触《金瓶梅》,正是在复旦图书馆中偶然读到一部称作日本出版的石印本,从而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并因此走上这条学术道路。复旦不仅为他提供了学术机缘,更让他有幸结识众多良师益友。许多珍贵书籍均为友人赠送,部分稀有书籍更是难得一见,这一切均源自复旦的恩赐。

因此,他认为,此次行为不能称为捐赠,而应视为归还。黄霖先生深情回忆了复旦古籍部诸多前辈的关怀与帮助,以及朱东润、王运熙、章培恒等前辈的教诲与指导。

谈及前辈们的音容笑貌,黄霖先生不禁潸然泪下,在座的师生亦深受感动。黄霖先生总结道,他之所以能在小说戏曲、文批史及近现代文学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均得益于朱先生的引领,王先生为他提供了研究平台及小说理论批评的方向,而章先生则在本科时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授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与技能。


座谈会现场

最后,黄霖先生向在座的学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在资料搜集、资源下载等方面的无私帮助。他感恩所有学生、朋友及复旦大学图书馆,正是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让他得以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黄霖先生讲话结束,在座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真切感受到学术事业薪火相传的鲜活精神,复旦大学历史上那些杰出前辈的背影,仿佛就在窗边的冬日暖阳里闪现。王乐副馆长说道,今天恰好是西方的感恩节,复旦图书馆感谢黄霖先生,未来的学界也将感谢黄霖先生。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举行了这样一个特别的仪式,接过了学术薪火相传的火炬,令人感恩不已。


捐赠仪式

随后,陈引驰馆长与黄霖先生共同出席了签字仪式。陈引驰馆长发表致辞,他代表复旦大学图书馆,向黄霖先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高度赞扬了黄霖先生此次图书捐赠的深远意义。此次捐赠不仅对复旦大学师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对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在此,陈引驰馆长再次向黄霖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至此,本次捐赠仪式及座谈会圆满结束。(贺祖煌记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