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话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这次要介绍的区划名称叫作“高埠社”,在清代中后期属登州府海阳县管辖。

清代海阳县实行“乡社”制度,县下设乡(共四个乡:嵩山、林寺、行村、乳山),乡下有社,以社领村。高埠社具体属林寺乡管辖(海阳建县前林寺乡属莱阳县管辖,康熙版《莱阳县志》即提及高埠社)。

根据光绪版《海阳县续志》的记载,高埠社共辖十三个村,分别是:下吼山、上吼山、兰店、萧家夼、于家庄、仇格庄、纪家庄、核桃树、野夼铺、老树夼、庵东、纪家庄(出现两次)、北野夼。



(▲高埠社所辖的部分村庄的位置示意)

对照地图不难发现,上述村庄大部分位于在现海阳市北部徐家店镇范围内,老树夼和安东两村则已划入栖霞市地界(现属桃村镇)。在位于徐家店镇范围内的十一个村当中,下吼山、上吼山、核桃树、北野夼这四个村前后写法不变,“兰店”现写作“岚店”,“萧家夼”现写作“肖家夼”,“仇格庄”现写作“裘格庄”,“野夼铺”现写作“野夼堡”,“于家庄”即现在的“周疃”村。

以上村庄总体都不难找,但两个“纪家庄”则有些不太好确定。光从字面来看,“纪家庄”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徐家店镇辖区内的“南纪家庄”。但综合分析地域远近和村庄数量,笔者个人认为高埠社辖区内的两个“纪家庄”,多半是现徐家店镇东季家庄和西季家庄的讹写。而相邻的坛山社辖区内有一个“季家庄”,则应为“南纪家庄”的讹写。

同音字讹写,在旧县志地名中并不鲜见。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南纪家庄原名纪家庄,后因与其北部的西季家庄谐音,为示区别,改称南纪家庄。”可见旧时两村之间的名称就容易混淆。此外,在旧县志的叙述顺序中,高埠社的两个“纪家庄”列在了野夼堡和北野夼附近,与东西季家庄的位置可以对应;坛山社的“季家庄”则靠近曲水村,与南纪家庄的位置可以对应。



古代乡社的名称大多取自辖区内的代表性村落或者地理特征,而高埠社辖区内并无高埠村,由此推断,“高埠”这个名称应该是从地形而来。实际上,这片区域也的确多丘陵山地,海阳和栖霞交界处的北榆山就可谓典型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高埠社辖区内虽然多山地丘陵,但从古至今却都有交通要道经过。在明清时期,由莱阳向东通往宁海州的官道就路过此处,野夼堡名字中的“堡”,就是因当时设有急递铺而来。到了现代,204国道、蓝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线路也都行经这里。尤其是安东、核桃树、岚店、周疃等村庄就在204国道沿线,开车走过的朋友对这些村庄应该都有印象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