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场意外让王德兰不幸失去了儿子和丈夫,就在生活陷入困顿时,2008年,“兵儿子”李志标走进了她的家。从此,两颗真诚温暖的心,跨越了血缘的亲情,融化了命运的冰雪。
“儿子,啥时候把孩子也接回来呀?”每次回到家,王德兰总是惦念地询问李志标孩子的情况。一声“妈妈”,一句“儿子”,这样熟悉的母子对话让这个家充满温馨。王德兰今年66岁,她口中的儿子则是陪伴照顾她十多年的“兵儿子”李志标,而这个“兵儿子”的到来,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2007年,王德兰的儿子因意外脑部出血,抢救无效死亡。没过多久,王德兰的老伴儿因患心脏疾病久治不愈,再加上失去儿子带来的沉重打击,不久也去世了。面对亲人的相继离世,王德兰经常以泪洗面,感觉生活无望。
2008年,吉林省开展了“万名爱心儿女走进万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活动”,采取“爱心接力”的形式,为空巢家庭送爱心。李志标所在部队参加了该活动,并组织了“为空巢家庭送‘兵儿子’”活动,李志标的班长谭振林成了王德兰的第一个“兵儿子”,每次去王德兰家,谭振林都会带上李志标。2012年底,谭振林退役回家,李志标主动申请接下照顾王德兰的“接力棒”。
今年36岁的李志标,也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李志标的母亲因难产去世,9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一直以来他对亲情的渴望尤为强烈。“逢年过节看到战友和父母打电话,我内心真的十分羡慕。”李志标说。
李志标总是留心观察王德兰的生活,不管是置办家用电器、购置衣物和米面油等,还是帮忙缴纳电费、水费、取暖费,处处都有李志标的身影。看着“兵儿子”为这个家忙前忙后,王德兰再次感受到了母子亲情的温暖。
一次聊天中,李志标得知王德兰有个“心病”:其老伴儿和儿子的骨灰仍存放在殡仪馆未能下葬。2014年清明节前夕,李志标拿出1300元,在部队和社区帮助下,帮老人完成了心愿。看到老伴儿和儿子终于入土为安,王德兰抱着李志标痛哭不已。
得知王德兰腰伤错位时,李志标马上从野外训练地赶回家,在病床前守护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当接到邻居电话知道王德兰不慎滑倒时,他立刻请假前去看望,并给老人买了防滑鞋和防寒靴;得知王德兰经常腿疼,李志标的妻子还给王德兰买了电暖盐袋,帮助敷腿;去年5月,王德兰因病住院,李志标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照顾老人20余天……
不是母子,亲过母子;不是家人,情胜家人。李志标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着一名军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24年一季度,李志标获评孝老爱亲类“吉林好人”标兵。
记者:张译皓文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