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恩伯这个人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而且黑料也比较多,比如河南四害之一,搜刮百姓等,这里我也不做过多评价。汤恩伯抗战中的高光时刻,一个是台儿庄战役,而另一个就是南口战役。
本文主要来讲述抗战爆发初期,发生在华北的南口战役。其实南口战役的战果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役,但知名度却远不如台儿庄战役。
七七事变后的华北局势骤然紧张,虽然日本华北驻屯军、与我北平守军西北军宋哲元29军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但是由于当时宋哲元对日本的侵略抱有幻想,还希望能够保住西北军在华北地区的地盘,所以混战两天后仓促撤退,北平沦陷。
当时中日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决心,初期国民政府还是寄希望于和谈妥协来解决平津问题,日本方面初期的企图也是不准备将战争全面扩大,而是准备设立军事缓冲区,之后再推动华北自治,用武力控制住绥远、察哈尔、华北等地区,扶植傀儡伪政权,通过这个方法逐步蚕食中国北方。
南京的国民政府看到日本的野心,如果此时中央政府还不介入华北局势,那么华北将成为第二个东北。于是国民政府开始调兵前往华北,阻止日军南下的企图,绝不允许华北自治。
宋哲元西北军29军从北平撤退后到达任丘地区整顿,此时我国在华北的兵力极度空虚,8月开始,国军各部就开始向华北进发,首要目标就是扼守住平汉、津浦线。
中日双方重兵集结华北
8月初,孙连仲率领陕军第二十六路军到达河北涿县驻防;关麟征率中央军嫡系52军进驻清苑、高阳一带;卫立煌、汤恩伯率中央军嫡系13、14军也陆续到达北平外围。其余各部也陆续向华北进发。
守卫平汉线的有三个集团军,分别是第2、14、20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由刘歭指挥,下辖52军、26路军、42军、第3军等部;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下辖第9、14、17、19军。商震指挥的第二十集团军,该部由晋绥军杂牌编成,战斗力较低,下辖第32军、独立46旅、独立14旅等部,该部主要是留守后方。
驻防津浦线的为由西北军29军为基础扩编而来的第一集团军,由冯玉祥指挥,下辖第40军、59军、53军、77军、49军、67军等部。
而阎锡山将晋绥军主力加上中央军13军编为第6、7集团军,其中傅作义率领第7集团军集结在北平的西北地带,驻防平绥线,阻击日军西进。由陕北红军改编的第18集团军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也向山西北部开进,与友军协防山西。
8月初,日军方面也开始动作频频,日军从关东军抽调兵力组建“察哈尔派遣兵团”,以东条英机为司令长官,下辖酒井镐次第一混成旅团;本多政财第二混成旅团(原第一师团主力部队);铃木重康第十一混成旅团;筱原诚一第十五混成旅团(原第二师团主力部队);外加一个第二飞行团。
平津地区的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2军,在中国军队集结华北的同时,日本从本土陆续调集第6、10、16师团等部编入华北方面军,到8月底,第1军下辖第6、第14、第20师团;第二军下辖第4、第16、第108师团。方面军还直辖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109师团等。
南口!南口!
1937年8月12日,日军第5师团与铃木重康第十一混成旅团在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的配合下,对傅作义第7集团军的东、北两面同时发起进攻,重点进攻方向是张家口与南口。
我们来看南口与张家口的位置,出了南口向南就是北平、而出了张家口就到了塞外,自古以来,这一段路就是交通要冲,“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关就是位于这一段路,所以南口与张家口就好像是华北通向塞外的两道门。华北日军只有控制了这两道门才能向西扩展。
我方驻守南口的是第7集团军13军汤恩伯部,这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也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装备较好、人员编制较为齐全的部队。13军下辖第4、89师,以及临时配属的94师,满编人数有两万八千余人,傅作义把最精锐的部队放在了南口,可见其位置的重要性。
在南口后方布防的是高桂滋第17军以及晋绥军72师,各部沿八达岭长城展开,构筑防线。
日军方面,先是以第11混成旅团一部佯攻得胜口,旅团主力则向南口进攻,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南口镇猛攻,激战两日后,日军攻占了南口镇,13军89师撤到后放山区中布防。第11旅团在连续经过数日后收效甚微。
策应南口
8月16日,日军第五师团增援南口,这一下南口的守军面临巨大的压力,于是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率李默庵第14军三个主力师由河北出发,侧击南口的日军,缓解13军的压力。而且南京方面还指示,驻守平汉、津浦两地的军队可以找准时机向平津地区的日军发起反击。
此时确实是反攻的好机会,因为此时日军重点进攻方向在南口,而且此时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兵力是相对空虚的,再加上第5、6师团一部都抽调到了淞沪战场,而第10、14等师团还在赶往华北的路上。此时中国在平汉、津浦两地有三个集团军,人数超过二十万,对比日军有绝对的优势。
日本防守平津的主力是第20师团以及第6师团第36旅团,但是这个机会和可惜错过了,首先是平汉线的第二集团军才从各地抽调过来,还不能有效的统一指挥。而津浦线的第1集团军虽然是一个派系的,但是该部某些将领保留着旧军阀的作风,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地盘,幻想与日军和谈。虽然有冯玉祥坐镇指挥,但是他已经脱离军队多年,根本指挥不动这些曾经的西北军老部下。
虽然大规模反击的计划泡汤了,津浦线军队不行动,但是平汉线的孙连仲26路军、李默庵14军还是积极北上,策应南口战场,在北京外围与20师团、第6师团一部展开激战。
撤退
第5师团见南口久攻不下,于是绕道南口左侧,企图侧翼迂回突破我军阵线,以坂田支队向横岭城一带进攻、以42联队向镇边城方向经过。此前汤恩伯已经命令第4师一部到达横岭城驻防,之后河北地方部队朱怀冰94师前来增援,所以日军久久不能突破。
但在更远处的42联队却顺利攻占了镇边城外围的1390高地,日军第五师团主力随即往镇边城方向突破,与此同时第11混成旅团也突进至居庸关,与89师展开激战。
8月20日,更坏的消息传来,日军察哈尔兵团南下进攻张家口,此时的傅作义第7集团军腹背受敌,而卫立煌第14集团军被华北日军死死地挡在北平外围,无法接应南口守军,阎锡山的第6集团军不敢全部增援平绥线第7集团军,害怕自己的老本要是全丢在察哈尔了,到时候没部队来保卫自己的山西了。
8月23日,日军第5师团突破了镇边城72师防线,居庸关守军有被包抄的危险,8月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中、日两军在这两点上展开激战。当日15时,日军坦克冲入居庸关。守军虽伤亡惨重,但日军依旧不能突破。
但是第5师团主力开始向怀来迂回,企图切断居庸关守军退路,汤恩伯下令,居庸关守军立即突围。
8月27日,战斗全部结束,日军攻占了张家口、南口,完成了战役目标,但是此战日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三万余人。
结语:虽然南口战役最终是我军战败,但从日后来看,这次战役已经双打得非常不错了,战士们浴血疆场,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由于这场战役开打的同时,上海8.13事变爆发,淞沪会战打响,全国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上海,所以南口战役的关注度也就较低,但是在南口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仍难然值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