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很强。
尽管被灭国三次,但是它都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了,最终实现两次复国。
最辉煌的时候,这个国家曾和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国家举行“五国相王”。
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却没有这个国家的列传。
那么,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为何能两次复国,又为什么没有单独列传?
建国和第一次覆灭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家名为中山国,始建于公元前506年,由白狄人建立。
公元前七世纪,因被秦国、晋国两大强国驱赶,白狄人无奈迁徙至太行山以东地区。
在这里,白狄人接触到了中原文化,实力也因此提升不少。
经过多次战争,白狄人占领了周朝统治力比较薄弱的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鲜虞氏发展成为白狄部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部。
当晋国发现这一问题时,鲜虞氏已经相当强大。
尽管晋国多次出兵讨伐,但是鲜虞氏始终没有被消灭,一直依靠联盟存活了下来。
不仅如此,鲜虞氏还在战争中学到了更多的先进中原文化,直接跨越至阶级社会。
为了抵御晋国的讨伐,鲜虞氏联合附近的其他氏族,在今河北省唐县附近建立了国家。
因国家是以中人城为都城,都城中有山,所以取名为中山国。
晋国发生内乱时,中山国曾派兵支持反对晋国的范氏等士族。
晋国内乱平定后,晋国便开始讨伐之前支持反对晋国的中山国。
在此一次战役中,中山国的属国便被晋国灭掉了。
随后,晋国又两次兴兵讨伐中山国,中山国的重要城市均被晋国占领。
自此之后的多年时间里,中山国一直被晋国控制,就连历史都不怎么记载中山国了。
直到三家分晋,中山国才有了复兴的机会。
在中山武公的带领下,中山国人迁移至今河北省定州市,重建了中山国。
之后,中山国又实行变法,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很快,中山国又迎来了第二次亡国的危险。
第二次覆灭和崛起
三家分晋后,魏国成为三家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因为受到秦齐楚三国的限制,魏国只能另谋出路,
经过考虑,魏文侯决定对中山国下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魏国也因此变得更加强大。
完成改革后,魏文侯便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不久后,中山武公病逝,其幼子桓公继位,魏文侯趁机发动战争,三年后占领中山国。
自此之后,中山国归魏国,魏国为了控制中山国所在的地区,将乐羊封在了灵寿。
此外,还将太子封为中山君,以示对中山的重视。
魏国衰弱后,中山国在中山桓公的带领下再次复国。
不仅如此,中山国还击退了燕国和赵国的夹击,中山国的再次扬名天下。
公元前332年,齐国和魏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
在赵国无暇顾及中山国的时候,中山国趁机发兵攻打赵国的鄗邑。
中山国引水围攻鄗邑,差一点就将鄗邑攻了下来。
尽管这一次的战役没有完全取胜,但是中山国的实力却得到了很好地展示。
此战过后,中山国的地位和威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公元前323年,秦国实行了连横政策,其余六国苦不堪言。
为了抵御秦国的侵略,六国决定以相王的办法形成联盟,增强各国的实力。
举行相王时,中山国也来参加了。
但是因不符合周朝礼制,中山国放弃了齐国的支持,转而成为燕赵韩魏所在的联盟,也就是“五国相王”。
中山国以“千乘之国”称王,这在当时是独一份,算得上战国七雄外的第八雄。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发兵讨伐燕国,侵略燕国的土地。
为了增长实力,中山国竟然背信弃义,在和燕国有盟约的情况下,也跟随齐国讨伐燕国。
战役结束后,中山国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还有燕国西南部的几十座城池。
燕国另立新君后,中山国并没有按照之前约定返还占领的城池,燕国因此更加仇视中山国。
这一时期,是中山国实力最强的时候,其国君是中山王璺。
中山王璺在位时期,中山国一直比较强大,尽管有一些国家对中山国有意见,但并不能怎么样。
中山王璺去世后,中山国却因新的国君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衰落期。
终被灭国
公元前312年,中山王璺的儿子继位成为新的国君。
中山王璺的儿子没有遵循祖制,反而推行起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山国的军事实力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和经济的崩溃。
在中山国不断衰弱的时候,附近的赵国却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实现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改革完成后,赵国一跃成为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掰手腕的强国。
这个时候,插在赵国腹地的中山国就成了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赵武灵王的率领下,赵国军队多次攻打中山国,中山国的实力大幅削弱。
此时,中山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因为有齐国的压力,中山国才没有彻底灭亡。
直到公元前295年,中山国才被灭亡,也就此从战国历史上消失。
而司马迁之所以没有给中山国列传,则是因为中山国虽然称王,但建国不符合周礼,因此不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