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其中提到,按一定周期排定配餐人员安排,确保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建立学生家长陪餐制度。陪餐人员应随同学生一起就餐,对食品的感官、口味、质量等进行评价,征求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好陪餐记录并并由本人签字。



近年来,全国多地发生学校用餐安全问题,引发诸多家长的不满和焦虑,也是让各级领导操碎了心。学校食品屡屡出现安全问题,根子问题还是相关负责人缺少责任心,食品安全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到位,监管上又缺乏有效的手段,因而导致各种问题频发。

这次教育部印发的这个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引,专门提出来实施陪餐制度,用以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值得点赞,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一条提道的“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建立学生家长陪餐制度”,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这绝对是一条能够管住事的好主意。还有谁比家长们更关心自己孩子的就餐安全呢?让孩子的家长进校园进行陪餐,肯定能够把学校食品安全管得牢牢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让学生家长进校园进行陪餐,好事是好事,但说实话,大部分学生家长平时都上班,未必真的有时间进校园进行陪餐,偶尔一次还行,次数多了肯定也不行。



对此,去非发挥想象——那么,可不可以让部分失业没有工作的家长进校园陪餐呢?

自然,对于这些进校园进行陪餐的家长,是给予适当工资的,这样既确保了孩子的就餐安全,也解决了部分失业家长的就业问题。

给陪餐家长发放工资,无疑就涉及到了经费问题。这部分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是不是可以承担?一所学校聘请两三位家长,费用支出应该不算很多。



如果实在不行,这部分资金,家长也可以发起众筹,这么多孩子,均摊到每位家长身上,费用也不会很多。当然,不愿意出钱的家长,也可以出劳力,也就是进校园参与陪餐。

但这笔钱,千出万出,就是不能让学校出。有道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学生家长如果拿的是学校的工资,就等于受制于学校,到时候很可能是手也短,嘴也软,啥也看不见,说话也不利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