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编排后的《三体》以《科学边界》开篇。

“汪淼觉得,来找他的这四个人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两名警察和两名军人,如果那两个军人是武警还算正常,但这是两名陆军军官。”

这就是重新编排过的《三体》,一个没头没脑的开场,寡淡得让人觉得连鸡肋都算不上,食之无味,弃之一点也不可惜。

这种开场既没有交代故事背景,也没有交代人物身份,而是让读者从情节的描述中自己去猜测人物和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雨果奖,对于这样的开头没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然而刘慈欣对文字的掌控能力比较逊色,无论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还是心理描写都缺乏美感,描写啰里啰嗦,多数是文字堆砌,特别是后来罗辑复活之后不遗余力的到处植入广告的描写,令读者感觉如同身在垃圾场一般。

小说开场的描写原本应该像从峡谷中蜿蜒而出的一列火车,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中鸣笛驶来,这样的镜头叙事符合大众的认知。

然而刘慈欣笔下的开篇给人火车已经抵在你脑门上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刘慈欣他自己知道。

实际上原本叫《地球往事》时的开篇是后来的第8章《疯狂年代》,这个开篇更符合读者的认知。

然而为什么要重新编排顺序,到底想掩盖什么?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如此不着调的写法,或许只有被洗脑的三体粉才会拍手称好,如果不是背后的雨果奖,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丢进垃圾堆里。

作者生硬蹩脚的笔触啰里啰嗦地讲汪淼被史强邀请参加一个临时会议,会议由陆军少将常伟思主持,与会人员主要是军方,还有警察、外国军方、情报机构人员和专家学者,邀请汪淼等科学家调查一个名叫“科学边界”国际性学术组织,原因是最近接触过该组织的科学家相继离奇自杀,包括两天前自杀的女物理学家杨冬。

其中对我国军方的描写怎么看都不像是经过了民族独立解放之后的人民子弟兵的队伍,怎么看都像透着一股子西方军队的味道。

史强作为反恐大队队长,作为我们公安系统中的一员,出场的描写是“一脸横肉,穿着件脏兮兮的皮夹克,浑身烟味,说话粗声大嗓”,“点完烟后就直接向屋里闯”,“刚才吸进肚子里的烟都喷到汪淼脸上”,怎么看都不像是我们队伍中的人,如果这个人不是叫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没人觉得这我们印象中的军人形象,这样的描写活脱脱一个西方傲慢的军人。

而汪淼这位科学家对史强的邀请则表现出来知识分子的傲骨,被问及“科学边界”这个组织时,回答是“科学边界’是一个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成员都是著名学者。这样一个合法的学术组织,我怎么就不能接触了呢?”

好一个懂法的科学家,却怎么看也不能和过去那些为祖国奋斗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倒像是一个随时可能出卖国家机密的间谍。

开篇出现的人物汪淼和史强,你以为就应该是主角,结果汪淼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最后切船要用到他研究的纳米材料,而史强则是打酱油的辅助,简直是颠覆三观的谋篇布局。

原本以为“科学边界”是多高大上的词儿,结果只是一个洗脑组织,而且洗的还是科学家的脑。

那些自杀的科学家怎么看都不像是我们那些为祖国艰苦奋斗的科学家,怎么看都像是西方小资精英的科学矫情家。

我们祖国那些科学家德才兼备,从来都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可以牺牲自己,从来不会矫情地实验结果偏差就自杀,这种科学矫情家不知道是对谁的轻慢和无礼。

刘慈欣在这一章里故弄玄虚了半天,最后告诉读者,“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但凡有点初中水平的读者,看到这句话都会忍不住嘲笑。

如果物理学从来就没存在过,那么过去的地球是如何运行的?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是怎么存在的?

物理学将来也不会存在,那么将来地球就不转了吗?地球上只要符合物理学的东西都不存在了吗?怎么车轮子依然还在转呢?

更可笑的是,这话从研究物理的科学家嘴里说出来,这是在侮辱谁的智商呢?科学家吗?还是读者呢?还是雨果奖的评委呢?

如此可笑的言论,对于物理学如此发达的美国是如何看待刘慈欣的表述呢?雨果奖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顾是基于什么理由给的这个奖呢?还是基于其中某些内容给的这个奖呢?科幻奖颁发竟然连基本的科学原理都不尊重,真的学到了!

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振宁看不下去了。

刘慈欣在《三体》中硬生生地制造一些噱头的名词儿,但这些词儿给人一种显摆的感觉,却没什么思想内涵,本质就是过去的词儿重新换了一身新的包装而已。

比如过去常说的心灵烙印,刘慈欣改为思想钢印;过去说的武器优势,刘慈欣改为降维打击,说白了都是一回事儿,只不过重新包装一下。这一包装不得了,众人的唢呐吹得叫天响。

这种感觉就像食物经过消化之后,古人用一个字“屎”就说清楚了,刘慈欣包装为“有机物质循环资源”。

自杀的杨冬是叶文洁的女儿,这个被刘慈欣刻画成矫情的科学家,她的未婚夫丁仪也同样矫情,没怎么装修的三居室客厅里,竟然摆着一张台球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