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去世3个月后的一天,李银河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叫大侠的人。

大侠是出租车司机,她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是一个跨性别的人。

她告诉李银河,自己早就“惦记”上她了。之后,大侠对李银河疯狂的爱恋。

李银河被这猝不及防的爱所“迷惑”,不久两人便一起过起了日子。

此时,距离王小波去世才三个多月。

李银河和王小波在一起多少年,就相爱了多少年,两人没有孩子的打扰,每天都是二人世界,他们的生活温暖而甜蜜。



那,为什么王小波去世不久,李银河就梅开二度了呢?

1952年,在北京东华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一个小姑娘在北京呱呱坠地。

这一年,全国在开展“三反”运动,父母就给她取名三反,直到上小学才改了名字。

小时候的李银河非常害羞,就连上课喊起立的事情,都让她觉得要命,每次她都会憋到脸红脖子粗才喊得出来。

李银河的初中是在在北京师大附中读的,读了一年后,文革开始,李银河就无学可上了。



1969年到1971年,李银河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

后来回到北京后,由于报不上户口,她在家待了有半年的时间。

这期间,她把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边读书边做笔记,后来她把笔记整理出版,书名叫《我的心灵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上了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度的排行榜。

1973年,经过辗转,李银河去父亲的老家,山西沁县插队落户。

当时只有初一文化水平的李银河,在姐姐帮忙补习文化的情况下,22岁那年考上了山西大学的历史系。

在上大学期间,李银河遇到了自己的初恋:长相英俊,一米八几的个子,脸型立体瘦长。

李银河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在向他表白之后,他的反应让李银河还是满意的。



之后,两人便偷偷摸摸的恋爱,偷偷摸摸的接吻,甜蜜了一段时间。

后来,因为他因为欣赏不了李银河的情调,提出分手。

失恋的痛苦,让李银河想伤害自己,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痛苦减少一点。

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李银河才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

大学毕业后,李银河在《光明日报》工作,既是编辑,又是记者。

有一次,她在朋友那里看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小说《绿毛水怪》,它讲述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的恋情,李银河觉得很有意思,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李银河的这个朋友和王小波也认识,所以,很快他们就有了见面的机会。

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王小波的父亲,李银河跟着一起去。

第一次见王小波,李银河是很失望的,王小波长得实在太难看了。

第二次见面,是王小波向她还书。

见面之后,王小波第一句话就是:“你有男朋友吗?”

刚失恋的李银河:“没有”。

“那你看我怎么样?”王小波邪魅一笑。



李银河心想,这人真够直率的,都不带给人思考的机会。

面对王小波的大胆“表白”,李银河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之后,王小波开始给李银河写情书。

尤其是李银河出差的那段时间,王小波的情书更是铺天盖地。

当时王小波还在人民大学读书,他就把对李银河的思念写在五线谱本上。

李银河倒也省事,她直接在空白处给王小波回复。



李银河出差回来之后,看到王小波给她的所有的信,有的她已经收到,有的还没来得及寄出去。

没多久,两人就开始了热恋。

后来李银河说:“想想一个小说家,他动了真情之后能写出来什么样的东西,一般的人,我想谁也顶不住。”

两人也闹过分手,不过,分手只持续了一天,理由是李银河嫌弃王小波长得太丑。

王小波反击:“你也不太好看嘛!”

于是两人和好了。

那时候,王小波常常到李银河的家里去找他。

王小波走时,李银河依依不舍把送他到院子门口。那时候,他们常常躲在院里的大树背后或者街灯的阴影里接吻。



有一次深夜,他们正在忘情的接吻,突然被一个巡逻的保安撞见,他大吼一声:“你们在干什么?”

吓得两人赶紧分开。

这件事后来还被王小波写进了小说里。

不过,两人不论在家庭背景还是学习方面都不搭配。

当时的李银河是编辑,王小波是初中没毕业;李银河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小有名气,王小波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李银河的父母已经恢复工作,王小波的父亲还没有平反。

起初李银河的母亲对他们的恋情并不看好,具体原因说不上来,就是觉得王小波这个人挺危险的。

李银河的父亲劝母亲:“是你找对象,还是你女儿找对象?”

真正的爱情是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

1980年,经过两年的热恋,李银河和王小波结婚了。

没有婚礼,只是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个饭,就算结婚。



婚后,两人的生活很是随便,李银河一连几天吃饼都不觉得苦,偶尔吃个松花蛋,都觉得是美味。

1982年,李银河离开工作离开丈夫去美国读研究生。当时王小波在人大分校当老师。

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李银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忘我地汲取着书本里的营养。

但是她从来忘记想念王小波。

两人经常通信,互诉衷肠。

她把自己在美国的照片寄给王小波,在照片背面写道:“你的三反一点儿也不漂亮,可是她爱你。”



两年后,王小波办了陪读,到美国与李银河团聚。

两人靠着李银河每个月400块钱的奖学金艰难度日,贫穷就像沙漠一样紧紧围绕着他们。

为了生计,他们都会在课余去饭店打工,李银河当服务员,王小波因为不会英语,只能在后厨刷碗。

尽管生活很拮据,但是两人仍然设法省钱遍游美国,甚至游了欧洲。

真是一对浪漫的夫妻。



1988年,李银河获得博士学位后,和王小波回到国内。成为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个博士。

两年间,李银河申报了婚姻家庭领域的十个小课题,之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后来,李银河把这些调查最后结集出版,书名为《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1992年,李银河因为不想当老师,离开了北大,回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只是不再是原来供职的马列所而是社会学所。

1996年10月,李银河到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原定时间是一年。

王小波本来是要一起去的,但是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在,只有老母亲一人,他不放心,于是就搬过去和母亲一起住。

可是就在半年后,好友林春给李银河打电话,说小波出事了。



李银河挂了电话,就买了机票回国。在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沈原说了一句话:小波是个诗人,走得也像诗人。

李银河明白了。

死前的那天,王小波去看他和李银河的那套房子,晚上就在那边睡,没想到当晚就犯了心脏病。

当时王小波走得很痛苦,他在房间足足挣扎了几个小时,邻居曾听见他痛苦的挣扎声。

他死后,人们发现墙上留下了他的牙印,他牙缝间还有着遗留的白灰。

尸检报告显示,王小波还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心内膜弹力增生症者有1/4容易发生血栓。

王小波的一个姐姐是医生,她说那天晚上,王小波很可能产生了血栓,心肌梗死加重了心衰,而血栓以后自溶了,结果就导致了他的猝死。



李银河和王小波相濡以沫20年,他们的感情一直都很深,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

她的生命里,因为有了王小波的出现,变得美好和恬静。

李银河曾经想过,要和王小波缠绵一辈子。

如今,他却先自己而走。

王小波走后,她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

遗体告别会那天,李银河泪眼婆娑,伏在他身上,只不断地重复:“小波,你怎么不说话?怎么不说话?”

王小波去世后,被安葬在浮山灵园里面。这是李银河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的墓地。



之后每年的4月11日在王小波的忌日时,李银河都会带着鲜花去看看他。

李银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经常会想到两人在一起的点滴,他们的足迹曾经踏过的地方。

王小波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后,李银河看到他的《绿毛水怪》依然会泪流满面,可以说这本书是两人的定情之物。

“作为他的妻子,我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李银河曾说。

李银河后来写了很多悼念王小波的文章。

在文章中,李银河把王小波的生命比喻成樱花。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就如小波的生命,盛开了,经历短暂的美好之后,溘然而逝。

可见她对王小波的用情至深。

不过,王小波去世三个月后的一天,李银河遇到了与她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她叫大侠,没错就是她。



李银河称她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

当时,朋友为了让李银河从失去王小波的痛苦中走出来,就拉她去聚会。

就是在这里,她和大侠相识了,是大侠主动过来搭话的。

大侠是个出租车司机,两人认识不久,大侠就对李银河疯狂爱恋,这排山倒海的爱让李银河措手不及,让她不得不接受这段恋情。

有一段时间,李银河只要一出差,大侠就变成了一个“诗人”,他为李银河写过很多诗,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个没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凄凉而孤独
我是那么地爱你
以至一想到你
我的心就开始深沉
直到哭泣

李银河被大侠的文字所感动,一段时间后,两人终于在一起了。

幸运的是,李银河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他们的感情都很接受,他们觉得李银河并没有变性,只是找了跨性别男人。



起初,他们住在李银河妈妈的家里。妈妈和嫂子都非常喜欢大侠。两个原因,一是他对李银河好,二是他情商高又可爱。

李银河妈妈家的保姆仗着自己的资历老,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

一次,李银河的哥哥回家晚了,他让保姆去下面条,保姆不但不主动帮他,还没好气地说:“你自己去下面条吧。”

大侠见状,直接发了一顿火。

保姆只好灰溜溜下面条去了。

李银河的家人觉得大侠的到来,给家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很开心。

在这样互补之下,大侠不再开出租车,而是成为了李银河的助理和外联系,帮她打理各种事务。

对于李银河来说,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李银河和大侠相爱的事情,尽管招来了很多人的谩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

由于大侠非常喜欢孩子,2001年,两人从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叫壮壮,这个孩子有轻度的自闭症。



长大后的壮壮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退学,同时,李银河和大侠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

之后他们请老师教壮壮画画,还带着壮壮一起出去游玩。

李银河因为有了孩子,身上的母性也散发了出来,她的一生也算是完整了。

虽然李银河和大侠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过王小波。



王小波去世十周年时,李银河组织了一个“重走小波路”的活动。她和王小波的22名读者,去看了看当年王小波插队的地方。

2017年,在王小波去世二十周年,李银河通过”春天读诗”活动,朗读她和王小波往日的书信。

李银河说:“我曾经也信过一生真爱只能是一次的说法,但后来从我的经验来看就不是。对小波的爱只能是在记忆中,你完全可以再爱上一个别的人,再发生真实的爱情。”

李银河虽然在王小波去世后三个月就“梅开二度”,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王小波,她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王小波的怀念。

“小波和我是高度契合、灵魂合拍,而大侠和我则是完全补充的关系。”

在李银河的生命里,王小波是真爱,大侠也是真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