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有着凝血、止血以及修补破损血管的重要功能,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器官移植排斥等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正常人血液内血小板浓度处于 100 - 300×10⁹/L 范围,血小板数量异常会带来不同影响,减少易出血难止血,增多则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血小板过少情况
在生活中,血小板浓度过低的情况更为常见且危险性高。当浓度处于 80 - 100×10⁹/L 时,伤口止血速度会变慢;在 50 - 80×10⁹/L 区间,止血速度更慢,还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像皮下、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低于 50×10⁹/L 时,自发性出血更频繁,常见紫癜;一旦低于 20×10⁹/L,患者生命便面临严重威胁,除外伤外,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随时可能发生,此时常需为患者输注血小板来治疗或助力术后恢复。
血小板过多情况
血小板浓度高于 400×10⁹/L 即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症由多种原因致血小板数增多,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儿科临床上继发性较为常见,多因刺激因素使血小板反应性生成增多,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原发病治愈后血小板数目会较快下降,只需定期监测数值即可。
同时要留意,若血小板增多持续超 3 个月,需排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它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儿童少见,常见并发症是栓塞或出血,明确诊断要依靠骨髓穿刺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基因检查。
看懂化验单上血小板指标
血常规化验单中涉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项目。
PLT 与 MPV 结合有助于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原因,例如 PLT 降低且 MPV 增高,提示血小板减少源于周围血;PLT 降低且 MPV 也降低,意味着骨髓增生障碍;PLT 减少而 MPV 正常,表明血小板分布异常;PLT 升高且 MPV 增加,代表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 升高但 MPV 降低,则说明病变来自骨髓。
在病情判断方面,动态观察这些指标,若 MPV 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MPV 持续下降,意味着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对比观察来看,MPV 越低,止血越困难,越容易出血,而在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 MPV 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