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激励机制似乎失灵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们不妨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 “动机” 入手,深入探讨不同阶段员工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激励工具,并分析 KSF 激励失灵的原因。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与员工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企业中,员工的需求也可以大致对应这五个层次。
生存(温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员工,主要关注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工作稳定。对于他们来说,利益驱动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此时,可以采用 KSF(关键成功因素法)和 PPV(个人产值量化薪酬法)等激励工具。
归属(小康阶段)
当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即渴望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在这个阶段,文化驱动的激励方式更为有效,如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的方式,对员工的良好行为和贡献进行奖励,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成长(富裕阶段)
处于富裕阶段的员工,更注重自我实现需求,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他们来说,事业驱动是最具吸引力的激励方式。可以采用 OP 合伙人、股权激励等方式,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二、不同阶段的激励工具
生存(温饱阶段)—— 利益驱动,KSF、PPV
(1)KSF(关键成功因素法)
KSF 是一种基于关键成功因素的薪酬激励模式,通过提取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关键指标,将员工的薪酬与这些指标的达成情况挂钩。在生存阶段,员工对物质利益的需求较为强烈,KSF 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对于销售人员,可以将销售额、回款率等指标作为 KSF 的关键指标;对于生产人员,可以将产量、质量、成本等指标作为关键指标。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值和奖励机制,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2)PPV(个人产值量化薪酬法)
PPV 是一种基于个人产值量化的薪酬激励模式,将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量化,根据员工的实际产出给予相应的薪酬。在生存阶段,员工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实际收入,PPV 可以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比如,对于行政人员,可以将文件处理、会议组织、办公用品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量化,根据完成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薪酬;对于技术人员,可以将项目完成情况、技术创新成果等进行量化,给予相应的奖励。
归属(小康阶段)—— 文化驱动,积分
积分制管理是一种通过积分的方式对员工的行为和贡献进行量化考核的激励模式。在小康阶段,员工对归属感和尊重的需求较高,积分制管理可以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设定各种积分项目,如工作表现、团队合作、创新贡献等,对员工的良好行为进行加分,对不良行为进行减分。员工可以通过积累积分来兑换各种奖励,如礼品、旅游、培训机会等。积分制管理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还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成长(富裕阶段)—— 事业驱动,OP 合伙人、股权
(1)OP 合伙人
OP 合伙人是一种基于共创、共享、共担的事业合伙人模式。在富裕阶段,员工对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需求较高,OP 合伙人可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OP 合伙人模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项目合伙人、门店合伙人、事业合伙人等。通过设定合理的合伙人机制,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收益,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股权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给予员工股权的方式,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分享企业发展的长期收益。在富裕阶段,员工对个人财富的增长和事业的成功有着更高的追求,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股权激励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等。通过设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让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对员工想要起到激励效果,我们先要了解员工的需求(职业动机),然后再采用对应的模式工具,才能事半功倍。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员工的激励模式多种模式组合并用的,这样的组合设计往往有奇效能发挥1+1>2的效果。
在激励模式实际运用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采用了对的激励模式,激励机制却失灵了!下面,我们以KSF模式为例,分析在薪酬绩效机制设计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导致激励失灵的雷区。
三、KSF 激励失灵的原因
(1)绩效工资占比过低,弹性不足,不符合宽带薪酬的特点。奖励空间不足(往上动力不足);少发空间有限(往下的压力不足)。
在设计 KSF 激励机制时,如果绩效工资占比过低,就会导致员工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固定工资,而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不高。这样一来,员工就缺乏努力工作的动力,因为即使他们表现出色,也无法获得显著的收入增长。
同时,如果绩效工资的弹性不足,奖励空间和少发空间都有限,就无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员工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收入的增长幅度都很有限;而即使自己表现不佳,收入也不会下降太多。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和向下的压力,激励机制也就失灵了。
(2)激励机制设计缺乏利他性。激励机制的设计应该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具有利他性。如果激励机制只考虑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就会导致员工对激励机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无法发挥激励作用。
例如,在设计 KSF 指标时,如果只关注企业的利润增长,而不考虑员工的工作强度和付出,就会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相反,如果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让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那么员工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激励机制也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数据的真实性(包括数据口径)。KSF 激励机制的实施依赖于准确的数据支持。如果数据不真实或者数据口径不一致,就会导致激励机制的计算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激励机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计算销售额等指标时,如果数据存在虚报、瞒报的情况,或者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如:销售部认为的销售额是订单销售额,而财务考核的数据却是出货销售额或回款销售额,就会导致员工的绩效工资计算不准确,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在实施 KSF 激励机制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审核机制,保证激励机制的公正、公平、有效。
(4)员工对激励模式认知不足。员工对激励模式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如果员工不能清晰地理解绩效模式,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努力才能获得奖励,就会对激励机制产生迷茫和困惑,从而无法发挥激励作用。
相反,如果员工能够清晰地理解绩效模式,会自己算工资,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同时,员工自己计算工资也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让员工更加关注自己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员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收入情况,增强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
总结
激励机制失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根据不同阶段的员工需求采用相应的激励工具,并避免 KSF 激励失灵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本文是作者多年做管理咨询的一些经验之谈,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斧正。大家有其他好的方法,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共同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