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写人生、写命运

文/钟其贵

写作,就是写人生、写命运。这是古往今来的写作者一直践行的写作方向。这是解决写作者心中最为苦恼、最为重要、最难下笔的问题。

写人生,自然要写到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态度、生命的状态或生活的境况。写人生,不仅仅写个人或单个的人,更要写群体或团队,从点写到面,点面结合。这是写作的思维路径。

写命运,同样要将个人的命运,与集体、与社会、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相连。每一个人都不是单个地存在或存活,都与周围的人(人文环境)或背后的群体或团队或家国等紧密相连。写作的背后,隐藏着厚重的人文思想、家国情怀。

写人生、写命运,有共通性,都要将个人融入集体或团队或家国中,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是写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和修养。个人脱离了集体,或集体分离了个体,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会导致内容单一或空泛,格调平庸或低档。

屈原写《离骚》,看似写的是他自己的遭际和命运,其实更是写了楚国的遭际和命运。诗人及其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诗人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司马迁写《史记》,为众多的历史人物立传留名,他遭遇了人生奇耻大辱,没有消沉,没有沉沦,心系宏愿,与命运抗争,隐忍坚毅,成就了自我,成就了史传文学。古代文人大家,人性光辉,不言而喻。

唐代诗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的也是写文作诗要与时代即“现实”合拍,简而言之,写作就是要反映现实,言之有物,写作者得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和杂文等,针砭时弊,关照历史与现实,对民族的忧患与关切,深刻的洞察力,成就其创作的伟大与卓越,被誉为“民族魂”。

换一个角度,写作为谁而写?为自己,为他人,为时代,兼而有之。这是写作者首先要考虑的内动力。如果是为自己而写,不考虑功利只管写出来,不过多考虑结果,只管过程持续的体验,这样的写作,一定轻松愉悦,只管兴之所至,思接千载,思维舒展,畅通无阻。如果是为他人而写,带有某种任务而写,并非写心中所想,只是勉强完成任务,或者带着抵触情绪写作,写作一定不顺畅,思维时常会短路。后者从深层次反映出认知和心态的问题。即便是为他人而写或为某种任务而写,这个“他人”或“任务”其实与自身联系得也很紧密。

归根结底,写作者所有的写作,都是为自己而写,或者说首先是自己而写,写作者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读者,写出来的文章作品首先得过自己这一关,换句话说,写作者要为自己负责。

写作是一项少有的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人生课题,有人喜欢有人排斥。喜欢的一类,多半能坚定地写下去,写着写着,就成了作家、诗人、学者。排斥的一类,会找各种原因给自己开脱,比如说很忙、没时间、没灵感等,其实,归根结底就一个:不想写,不愿意写,主观上逃避,没有内动力。逃避一次、两次,就形成了习惯,凡是涉及写的活儿,都特别排斥,心理上与写作的距离越来越远,到后来对写作还会产生畏惧甚至恐慌。

学生作文比比皆是,成年人写个简单总结、发言之类的实用文稿,要上网东拼西凑。东拼西凑出来的只能算是零碎的苍白的文字,谈不上完整的发自写作者内心自然流露的或思想或情怀或主张的真实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有理由认同:语文能力强的写作能力一定不弱,写作能力强的一定是能突破自我,坚持写下去,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自古以来,著书立说、成就自我、成就大家的几乎都与“写”分不开。

历史永远都是一面镜子,过去是现在的镜子,今天是明天的镜子,能够最大化地再现人生价值的一定是多年以后都还“拿得出手”的作品或成果。即便做不了名家大家,至少不至于寒碜得一无所有地面对未来!年轻人正年轻,只争朝夕,用你的手写你的心,写下你的前世今生,写下你的理想前途和新时代的发展进程!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钟其贵,中国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