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率领大军前往征讨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平叛之时他不慎中箭导致自己在回去的路上就已经生病了。

他在途经沛县,来到自己曾经发迹的地方时,刘邦在此休息了一下。看着如今自己已经富有四海,但身边的贤才却都渐渐离他而去,所以刘邦触景生情,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大风歌》。

如今,刘邦所作的《大风歌》与另一首诗都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之中,那么刘邦曾为一介布衣,并不是什么饱读诗书的大文豪,他的诗歌为什么能够入选到语文课本中呢?



太祖高皇帝

说起刘邦,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就是一个混混,靠着自己的一大帮兄弟才坐了天下。实际则不是这样,刘邦能够成为帝王,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知人善任,敢于用人。

就比方说韩信吧,他原本是在项羽那边是一个“执戟郎中”也就是项羽门前的保安。可是到了刘邦那里,他就因为自己的才能成为了大将军。

同时,刘邦也能够听取许多人的谏言,并且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在刘邦率领军队进入关中之后,他就听取谏言,下令军队严守纪律,自己不贪恋金钱美女,并且做到与百姓秋毫无犯。

同时,他善待了秦朝的后裔,并且以礼相待。反观项羽,入关之后杀死子婴,坑杀降卒火烧阿房宫,这些血腥残暴的手段就注定了刘邦比项羽更适合君临天下。



就是因为刘邦知人善任,爱惜民生,善于纳谏的优点,才让他在晚年平定英布之后,写出那个对国家充满担忧,同时又十分豪迈的《大风歌》。

《大风歌》

刘邦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写出大风歌呢?这就要来看一下当时的背景了,刘邦在称帝的时候,连四匹符合规格的马都凑不出来,可想而知,经过秦末的乱世,此时的大汉早已虚弱不堪。

他为了国家的安定,于是前往征讨匈奴却再一次吃了败仗,为了不让战火再次蔓延,他不得不与匈奴进行和亲。

此时的刘邦手下的班底还在,萧何、韩信等能人足以支撑起刘邦的宏图伟业。可是随着韩信的死,再加上陈豨、彭越、英布等人的相继反叛,刘邦手下的能臣猛将逐渐减少。



晚年的刘邦对自己国家的命运产生了许多的担忧,他担心国家会因为缺少人才而一步步走向衰亡。所以当他率军途经沛县的时候,这些忧虑也全都涌上了心头。

沛县是刘邦发迹的地方,当年他一贫如洗,靠着自己的豪爽结识了一大帮兄弟,而他们后来也都成为了自己的得力帮手。想当年他一介布衣,在秦末乱世的时候,与大家一起招兵买马,当时的他是多么的豪情壮志。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句话就是形容自己当时起兵的豪迈之情,他经历过许多危险,曾经因为进入关中称王而激怒项羽,前去参加了九死一生的鸿门宴;后来又经历了兵败,被项羽一路追击。

可是这都没能让刘邦有过一丝气馁,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打败项羽。当他击败天下英雄,威加海内之后,再次回到故乡,昔日的泗水亭长成为了如今的大汉皇帝。



这种巨大的反差,也让刘邦心中更加地激动,可是如今他却垂垂老矣。可是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白登之围,想到了塞外那强大的匈奴,他又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之前,他尚可凭借韩信等人作为依靠,可是如今他们都被自己除掉了,如果匈奴再次进犯,他又能借助谁的力量呢?

一想到这些,刘邦就对能人贤才更加的渴望,可是,这些能够守护国家边境的人又在哪里呢?于是才有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见刘邦的心中,一直都在担心着自己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其实,刘邦的这些担忧不只是因为自己缺少类似韩信那样的猛将,也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继位人身上。



《鸿鹄歌》

刘邦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他是一个性情比较软弱的人。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刘邦才十分忧虑。太子性情软弱,根本不具有刘邦那样高的威望,他害怕自己在百年之后,那些功臣武将不服太子。

并且刘邦也不喜欢太子的性格,他觉得这样软弱的性格和他一点也不像。于是在这种种的因素之下,刘邦产生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可是这样的动摇国本的举动,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站在太子一方的人,例如张良、樊哙。

可是因为刘邦的宠妃戚夫人的枕边风,让刘邦废除太子的念头更加强烈。这下,拥立太子的大臣坐不住了,他们立马找到太子商议,太子听从这些人的建议,前去请来了“商山四皓”这几个名士出山相助。



而刘邦在这几个人的劝说之下,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此刻的刘邦意识到,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话,一定会酿成国本之争,于国于民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可是刘邦依然为这件事而担忧,在此情境之下他写出了《鸿鹄歌》,意思就是表明自己想要废立太子可是因为拥立太子的人太多了,所以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其实刘邦想要更换太子的想法,从后世发生的事情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刘邦死后不久,吕后就开始插手政事,她不仅疯狂的屠戮刘氏子弟,还将刘邦的宠妃一律杀害。

而孝惠帝却无法阻止,还被自己的亲妈强迫要求观看人彘,一下把自己吓的重病缠身,不久就驾崩了。



而吕后也因此开始了她的独断专权,虽然吕后在大事上做的很好,但是她清除异己的手段却太过残忍。自己死后,也导致吕氏一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高瞻远瞩

从《鸿鹄歌》和后来发生的事实就能证明,刘邦的确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帝王,他想要废除太子,也是因为他考虑到了许多不利于太子即位的因素。并且,刘邦在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废除太子,他也曾经试图让太子在军队中有更高的威信。

在平定英布的叛乱时,刘邦就想借助这次平叛来加强太子的威望,于是下令让太子刘盈率军前去。可是因为太子性格软弱,导致众军诸将不服,刘邦也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自己亲自前去平叛。

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刘邦产生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