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的港幼小公园里,一群孩子快乐自如地荡着秋千、骑着小车自由穿梭,他们与小动物亲密互动、勇敢挑战双杠与滑索、细心呵护每一颗心爱的植物……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浦东新区老港幼儿园真实上演着。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幼儿园要鼓励老师和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以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运动,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而在港幼,这“2小时”不只是单纯的户外运动时间,更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欢乐时光”。


心态上“学会放手”,心理上“持续关注”

据悉,早在2004年,《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内容中就已经提出,幼儿园每天要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为运动时间,要分段进行。此后,随着逐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内容的不断深入,“户外2小时”观念也逐渐在港幼的教师心中扎根。


在此背景下,港幼开始尝试将户外2小时分成1小时运动+1小时游戏,并以户外游戏1小时为突破口,践行“幼儿发展优先”理念。

然而,在具体实施的层面,港幼的教师很快便遇到了第一个难点:不敢放手。起初,教师们对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提出了许多疑问,在“管控”与“放手”之间“左右为难”。但在一次次陪着孩子“小心翼翼”走出教室来到户外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发现:教师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发生,不仅如此,孩子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身体素质更好了,探索意识、同伴交往的经历也更丰富了。。

“越放手,越看见孩子的精彩;越看见,越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越相信,越发现无处不在的学习,而越发现,就越愿意放手。”教师们有感而发。

心态上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懈怠”。随着户外1小时游戏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对幼儿的关注更多,也更广了。基于此,教师从幼儿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开展基于现实问题的教研专题“户外游戏中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识别与支持”,提升教师户外游戏观察识别支持的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以“案例分享”与“共研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定“人”、定“点”或定“主题”的方式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一段时间内地连续观察、识别与支持。


融合“游戏 + 运动”,丰富幼儿生命体验

近年来,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过程中,老港幼儿园在“幼儿发展优先”理念下转变儿童观、夯实课程观、优化资源观,不断探索户外2小时从“两条平行线”走向“两条交叉线”,成就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据相关教师介绍,港幼因区制宜,根据户外各场域的特质,将户外分为游戏场域和运动区域,在作息安排上,从原先的运动与游戏的完全分割,优化为每个时段中既有游戏又有运动,但又能确保幼儿在2小时内既锻炼身体又有自主游戏的产生。在小步走的过程,通过将两条平行线的交叉融合,探索课程的柔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好的户外环境,港幼的教师们还启动了环境材料升级五大行动:听儿童声音,打造幼儿喜欢的户外环境;挖地域优势,营造四通八达的户外环境;添大型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创探秘基地,材料与装备一应俱全以及用自然材料,还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孩子们充分感受着户外宽阔的场地,每一棵树、每一处草地、每一处角落都成为幼儿活动的宝地,他们在这里畅快地运动与游戏,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即使在雨天,孩子们也在观“雨”、 听“雨” 、嬉“雨”中乐此不疲,感悟着自然的馈赠。


“坚持让幼儿进行每天2小时户外运动,对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幼儿的视力、语言、认知、专注力、记忆力等发展都有好处。”园长期待,孩子的户外活动能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入“放手—看见—相信—发现”的良性循环中,在做实对幼儿行为一段时间内的连续观察识别与支持的实践中,成就每一个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讯员 杨丹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