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少华的这组水墨山水画,犹如一部部自然的史诗,用墨韵和线条诉说着山水间的传奇与神韵,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一、山水之韵——墨色华章


在吕少华的画中,墨色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以其中一幅描绘瀑布的画作为例,画家运用浓墨重彩来刻画山石的坚硬质感,那浓墨勾勒出的岩石轮廓,犹如铁铸一般,坚不可摧。而瀑布的水流则以淡墨渲染,从山顶倾泻而下,仿佛能听到那潺潺的水声。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画中的瀑布虽没有诗中的夸张,却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将瀑布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墨色在表现空间感上也有独特的作用。远景的山峦往往用淡墨轻描,给人一种朦胧、悠远的感觉,仿佛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景的树木和岩石则用浓墨描绘,突出其质感和形态,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层次感。这种墨色的变化,如同音乐中的旋律,高低起伏,富有节奏感。


线条在吕少华的山水画中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描绘树木的枝干还是山石的纹理,线条都刚劲有力且富有变化。例如在画中树木的枝干,画家以苍劲的线条勾勒,展现出树木在岁月洗礼下的坚韧与古朴。而在表现山石的纹理时,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将山石的褶皱和凹凸表现得栩栩如生。这种线条的运用,如同书法中的笔法,每一笔都蕴含着画家的功力和情感。


吕少华的山水画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画中的山水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远离尘嚣。在一幅描绘山间小屋的画中,小屋被茂密的树林和潺潺的溪流环绕,周围的环境静谧而祥和。这种画面让我们联想到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画中的空山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人语响,但却能让观者感受到那种静谧中蕴含的生机。


山间的溪流在画中也是重要的元素,溪流以淡墨轻染,似静似动,蜿蜒穿过山谷,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溪流旁边的树木形态各异,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苍劲古朴,它们像是山水间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些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重要的是传达出画家内心深处超脱世俗的心境。画中的山水仿佛是画家心灵的寄托,在这喧嚣的尘世中,画家通过山水画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每一幅画都像是一扇通向心灵深处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的那份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的热爱。

吕少华在绘画技法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从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对古代山水画技法的传承。例如,在山石的皴法上,他借鉴了传统的斧劈皴和披麻皴,用这些皴法来表现不同质感的山石。斧劈皴用于表现坚硬、陡峭的山石,披麻皴则用于表现较为平缓、土质的山坡。这种对传统技法的熟练运用,体现了画家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尊重和深入研究。


除了传承传统技法,吕少华在画作中也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在画面的构图和表现形式上,他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例如,在一些作品中,他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构图,采用仰视或俯视的角度来表现山水的雄伟或幽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在墨色的运用上,他也大胆尝试,将传统的墨色与现代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使画面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视觉冲击力。


欣赏吕少华的水墨山水画,犹如在品味人生。山水的形态和神韵恰似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那巍峨的山峰,如同人生中的高峰时刻,需要我们历经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每一道岩石的纹理,仿佛是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着我们的奋斗与坚持。


而山间的溪流,则像人生中那些平静而美好的时光,缓缓流淌,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慰藉。画中的小屋、亭子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山水画卷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宁静、超脱的心,如同山水间的树木,无论风雨如何,都能坚守自己的本真。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下,我们常常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迷茫。吕少华的山水画就像是一帖心灵的良药,让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山水的宁静与美好之中。这些画作提醒我们,生活中不仅有忙碌和奔波,还有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份宁静与和谐。


我们应该学会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内心的平和。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云:“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山水的怀抱中,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才是永恒的追求。

吕少华的这组水墨山水画,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碰撞。他用画笔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山水之旅,让我们在墨韵与线条中感受山水的神韵,在山水的意境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这组画作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片山水天地,让我们在艺术的海洋中,感悟人生,寻找自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