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孙子兵法》是大家都熟知的书籍,但《吴子兵法》又有多少人看过呢?据说此书的作者名叫吴起,也是一个十分能打胜利的能人。

文献有记载:说吴起与众诸侯打了76场战役,胜了64场。因此,有人把他和兵圣孙武相提并论,统称为“孙吴”。既然如此,吴起为何没有在战国四大名将之列呢?


一:时期不同

吴起出生于春秋晚期,活在战国早期。而东周可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重要阶段。所以要论战国四大名将,就需要先理清这些因果。公元前481年,鲁国人修纂编年史册《春秋》继而流传下来后,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春秋。这本文献具体记录着鲁国的鲁衰公执政期间的过程,大约记载了242年前后的国家大事。所以,不少人觉得可以把《春秋》内容记录的最后一年即前481年,当作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关于前475年的说法,当代作家郭沫若参考历史的断代资料后,觉得华夏民族在公元前476年之前属于一个奴隶制社会,在前475年之后才进入封建社会。所以把前476年当为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界线最佳。而根据司马迁写的《史记》,则证明了周元王也是在前475年,才开始记录其他6国事迹的。

然而还有另一种说法,指向公元前403年。这点主要是参考了“三家分晋”的说法,以此当分界,既象征春秋老大鲁国的衰灭,又证明了维护周朝皇族的礼乐忠考等制度的崩坏,与此同时还象征着其余七国争霸的时代已经来临。


另外,不少儒生们则认为把孔老夫子逝世的前479年当分界线才正确,但原因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说法。还有就是,有人指出前453年才是正确的春秋战国分界线,因为那一年是魏赵韩三家联军攻破晋国的年月,从此奠基了战国开幕的事实。然而比较公认的一种看法是,由“三家分晋”的前403年当作区分战国和春秋的界线才是更正确的。

二:信念不同

所以话转回来,吴起到底能不能列为战国名将,这要从他的出生日期分析。他于公元前440年诞生,寿至前381年。但除去年幼成长的时间,真正当官出门的年月大约在公元前412年,所以说吴起存在的时段,不符合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的标准。因为,战国四名将说的都是战国中后时期的闪亮人物。


另外原因则是,信念不同。吴起这个人能力出众,但与中华传统价值观不符。当初,吴起十分爱慕权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残骸忠良欺压百姓的事,常常有做。所以在人物形象方面,不符合评选战国四大名将。

据说,吴起从小就生在富贵家族,一路娇生惯养长大。成年后通过多方人脉要进入官场,结果散尽家产,还是没有获得官职,因此不少邻里街坊都取笑他。吴起怒从中来,失去理智就操起利刃,通街砍杀,一共杀死了30 余口嘲笑过他的人。

对于孝道方面,吴起更是不管不顾。当初,他跟着孔老夫子的徒弟曹参读书,期间传来老娘亲逝世的消息,自己却没有动身回去守孝。最终曹参知道这事后,就和他断掉了师生关系。

然而在不择手段方面,吴起更是心狠手辣。前412年,齐国出兵打鲁国。这时,鲁穆公就表示想封吴起当将领,然而又担忧他夫人是齐国人,影响了立场。吴起听罢,当即表示要大义灭亲,让鲁穆公放心。当日回去,吴起再起操起利刃,把自己的妻子杀死了。之后,得鲁穆公赐封为将军,统军与齐国军队开战。可惜事后,鲁穆公觉得吴起这人为了名利,连妻子都杀,是一个不能久用之人,就找了个借口把他炒鱿鱼了。

吴起在鲁国失职,愤愤不平地又溜去了魏国。魏王得知吴起的战绩后,开始任用他为将领,可惜魏王死后,吴起因为和公叔挫争当相国失败,再次改投了楚国,所以又有人说吴起是一个“三姓家奴”。

然而,战国四大名将最早的说法,源自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而不是近代人参考资料排列的。当时这本书又南梁国的骠骑侍郎周兴嗣修纂。而南北朝的人们十分注重儒家思想,忠孝仁义非洲注重。然而像吴起这种杀妻谋官,怒杀街坊、不忠不孝之人,是很难入列名将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