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陌陌
编辑|哆啦B梦
1872年,当翼王石达开的下属李文彩部在贵州覆灭之后,太平天国也失去了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然而就在二十多年以后,有人还打着“大明顺天国”的名义召集人马,想要在广州发动起义。
为首的几个人中,有一位就是“天王”洪秀全的侄子,当年的“瑛王”洪全福。
除了发动起义,已经混成洪门首领的洪全福,还曾经帮助过孙中山先生。
当年清廷连几岁的幼儿都不放过,洪全福是怎么逃出去的,他的起义最后成功了吗?
一“革命家”洪全福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金田起义乃至后来建立太平天国的时候,想要实现的,是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然而他建立太平天国后,却先后封了2700多个王爷,因此后世有人调侃说,太平天国的王爷遍地走。
不过天京陷落之后,连洪秀全自己的尸骨都被清军挖了出来,他封的几千个王爷最后逃出去的,估计也只有一个洪全福。
洪全福原名洪春魁,因为曾经策划过推翻清政府的起义,后世对他的评价是“革命家”。
他是洪秀全的族侄,14岁时,他就加入了“拜上帝会”,跟着洪秀全等人宣传反清思想。
洪秀全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后,他又率部北上,一路从广西打到了安徽、浙江。
太平天国成立后,洪秀全论功行赏,封洪全福为瑛王,还授予他左天将的职位,人称他“三千岁”。
1864年“天京”陷落之后,清军到处捕杀洪氏族人,洪全福侥幸逃出后,回到了家乡东莞凤岗镇黄洞村藏了起来。
他本想投靠宗族寻求庇佑,谁知族长怕惹事,不肯接纳他,一气之下,洪全福干脆用自己带回的银两另起门户,在当地安了家。
只是他毕竟顶着太平天国“王爷”这层身份,安稳了没多久清军追捕的风声传到了东莞,他只能扔下这里的一切,只身逃到了香港。
洪全福逃到香港后,为了掩人耳目,他改名为“洪和”,在香港义和堂航业的远洋轮船上做工。
这份工作对洪全福来说,可谓是因祸得福,他在船上不仅不用担心清廷和洋人的追捕,还学了一身本事,据说光外国话,他就会说7个国家的。
之后他不仅加入了大名鼎鼎的“洪门”,不但混成了首领,还曾经帮助过孙中山。
二帮助孙中山
逃离香港的时候,他把自己当作苦工卖到了古巴,在那里拾鸟粪做杂役,后来才找到机会当上了船员。
刚上船的时候,他做的也是搬货物、下苦力的船员,后来又到厨房帮工,工作虽然辛苦,却给了他增长见识的机会。
他本身就聪明好学,再加上心里一直存着反清的念头,平时也有心学习,所以在船上工作之后,他慢慢也能和外国人流利的说上话了。
洪全福所在的航业公司业务遍布五湖四海,跟不同国家的客人打交道,不仅增长了洪全福的见识,还让他掌握了多个国家的语言。
常年在海上往来,也给了洪全福结识孙中山的机会。
有一次乘船出海的人中,有一位气质不凡的中国人,他有心结识,就上前主动攀谈了起来。
这位中国人,就是孙中山先生,洪全福一听眼前这位谈吐不凡的年轻人是搞革命的,顿时就来了兴趣。
为了实现自己“反清”的愿望,洪全福凭借自己在海上的关系,暗地里帮助孙中山运送物资、人员,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保驾护航,成了“兴中会”的朋友。
只是他虽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但是两人的革命方式却大相径庭。
混迹海上十余年后,洪全福已经靠着自己的能力,混成了“洪门”的首领,所以他骨子里比较重视帮派中所谓的“义气”。
孙中山1901年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洪全福和“兴中会”的成员谢瓒泰分析失败原因时,就认为是这些人血性不足、人心不齐才导致的起义失败。
于是两人决定,利用洪门的势力,在1903年除夕时再谋划一次起义。
三起义失败去世
谢瓒泰也是广东人,父亲在澳洲经商数年,既是华侨负伤、洪门三合会前辈,也是“兴中会”第一批参与者。
洪全福和谢瓒泰的父亲谢日昌是老熟人,受父亲的影响,谢瓒泰不仅从小就把“反清复明”刻在脑子里,对洪全福也非常崇拜。
当听说洪全福有发动起义的念头后,他就积极参与,帮助洪全福寻找资金支持。
他找的,是手握百万遗产的、向来以“轻财好侠”闻名的兴中会财政主任李纪堂。
听了他们的起义计划后,李纪堂不仅立即加入,还表示起义所需的资金由自己“一力承担”,又主动揽下了购买枪械的事情。
谁知道问题就出在了枪械采购上。
李纪堂采购枪械时,选的是广东沙面一家叫做陶德洋行,他付了几万元的预付款后,洋行为了吞掉这笔款项,向港英当局告了密。
1月25日,港英当局派人冲进起义本部,查抄了参与起义的人员名册、起义告示和往来信件等重要资料,并交给了清廷。
清廷广州府衙按着名册挨个抓人,不仅逮捕了参与起义的四五十人,还查抄了洪全福等人安排在城外各处的武器库。
洪全福还想用其他途径运枪,也都被一一被堵死,他们酝酿的这次建立“大明顺天国”的起义计划,只能半路流产。
因为是这次几位主要发起人之一,洪全福被清廷重金悬赏,香港再也呆不下去了。
“洪全福”这个名字,也是商定好起义细节,为了“借洪秀全的福荫”才改的,这次他只能再改名“浮萍”,流亡到了新加坡。
后来因为重兵缠身,洪全福才回到香港求医,69岁时在香港病逝,也算是埋骨在故乡了。
结语:
有人说比起太平天国的“东、南、西、北、翼”五王,洪全福在太平天国时期虽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是他能几十年始终不忘“反清复明”,仍然是一位值得后人敬仰的“革命家”。
这话说的不错,他谋划的起义虽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却是在为后人铺路。
如果不是他们在前面逐渐唤醒国人的革命意识,就没有后来推翻清廷腐朽统治的“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如今自立自强的新中国。
所以他们,都是时代的英雄!
参考资料:
1、刘强伦.洪全福起义始末[J].史学月刊,1984.
2、徐鹤年.洪全福广州举义初探[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3、伯侨.革命故事:枪声替代了送岁的爆竹:洪全福倪映典起义经过纪实[J].中央周刊,1945,(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