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智/文 周日晚上理书,从琳琅书柜的一角发现一册《雪泥鸿爪忆秀洲——嘉兴秀州中学校史集》。这是20多年前我的老师李庆云先生送给我的,他于抗战时毕业于秀州中学,从他的口中,我知道了这所了不起的学校,也感受到老师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秀州中学培养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数学大师陈省身、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翻译家朱生豪、英语专家许国璋等杰出人才。从秀州中学走出了10位院士。另据不完全统计,秀州中学的毕业生中,成为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经济师、艺术家、编审类等高级人才的,达200余位。对于一所中学来说,真是蔚为大观。考虑到秀州中学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荡不息、国难频仍的特殊时期,就更令人称奇。

巧的是,李庆云老师与李政道在秀州中学流亡赣州时期同住一个宿舍。当时因日寇进犯浙东,秀州中学师生义不受辱,集体辗转流亡到江西赣州,与当地一所教会学校组成赣联中学,不辍弦歌,继续学业。李老师说,李政道住在上床,总是手不释卷,当时的学习成绩就非常突出。因为胖墩墩的,同学们戏称他为“小胖”。李老师是《雪泥鸿爪忆秀州——嘉兴秀州中学校史集》(以下简称《校史集》)的编委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李政道有过联系。这本校史集出版于1999年,卷首有李政道写于1985年的题词:故校旧事忆当年,近代新人看将来。对仗工稳而颇致怀念与祝愿之情。

周一的下午,传来李政道先生仙逝的消息。我虽非秀州中学校友,但眼前这册朴素却凝结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富含文化营养的纪念文集,在书柜中静静蛰伏20多年后于此时重现,却让我产生了近似责任感的心绪,遂决定借李政道先生辞世之机,为文介绍吾国教育史上这光辉的一页,以之致敬先贤,并期启迪当下。

先生们

《校史集》收录150余篇秀州中学校友的回忆文章,主要集中于对学校历史、办学特色的描述,以及对师长的追忆,文章或长或短,无不深情款款,详实感人。

秀州中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进入民国后,在举国上下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中,于1927年始由华人执掌校长之职,宣告收回教育权。尽管脱离了美国教会的控制,但《校史集》对传教士在秀州中学发展历史上的作用,仍给予了积极、客观的评价,认为除了教学中强制性的基督教内容外,传教士主校时期,秀州中学在学生的德育教育、宣传民主、学生自治以及平等对待来自贫富家庭的学生等方面,都开创了宝贵的传统,成为“秀州精神”的组成部分,对秀州中学产生深远影响。

1927年至1937年,被秀州校友们认为是学校发展的黄金十年,学校的办学条件、社会声誉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在拥有秀州中学教育经历的10名院士中,有7名毕业于这一时期。此外如吴世昌、朱生豪、许国璋、蒋礼鸿、方时怀、吴坤淦等文化学术界名家,也是在这10年间毕业的。

一所了不起的学校,要有了不起的校长。秀州中学足够幸运,在它的早期及鼎盛时期,都遇到了让学生们长久感念的好校长,他们人格高尚,视野宏阔,热爱教育,富于献身精神。他们成就了秀州中学,也塑造了学生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1914年开始担任秀州中学校长的美国传教士窦维思,于1918年回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教育后,与妻子重回秀州中学担任校长。他富有爱心与创造精神,建立工读制,为贫穷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机会。设立“学校市”(TheSchoolCity),将学校当做一市,在校学生竞选“市长”,下设邮政、司法、经济等部门,部门负责人也由选举产生,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他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毕生为建立美好的社会而奋斗。他还教育学生们要爱自己的国家。

秀州中学首任中国人校长黄式金,继承了窦维思办学的精华,又有新的创造。“学校市”在他掌校期间办得更加出色。受乡村教育家陶行知的影响,他在秀州中学开设乡村教育、养蜂学、农业常识等选修课。黄式金尤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秀州中学的第二任中国人校长顾惠人,是秀州校史上的传奇。他是浙江上虞人,本人及三个兄弟均毕业于秀州中学,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他从1930年开始担任秀州中学校长,一干就是28年,是秀州中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除了1935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外,他一生的足迹都没有离开过秀州中学。顾惠人意志坚定,交游广阔,长袖善舞,接任校长后,秀州中学的规模、校舍、师资、设备、管理各方面日臻完善,毕业生成绩斐然,使得这所位于县城的私立学校,昂然而为江浙地区的一流中学。顾惠人在国难时期破除万难、呕心沥血办学的事迹,更是一阕足以彪炳史册的教育诗篇。

上个世纪30年代末,日寇占领华东后,顾惠人誓言不在日伪统治下办学,率领师生跋涉千里,颠沛流离,奔走闽赣,于1942年夏天以秀州中学为基础,与江西赣县本地一所基督教学校联合,创办赣县基督教联合中学。赣联中收留了江浙籍流亡学生近200人,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家庭接济断绝,衣物无存。顾惠人在旧部俞沧泉老师等的全力协助下,倚重当地社会力量,不但负担起全部流亡学生的衣食住费用,还聘请良师,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互助,使学校的教育品质在艰难困苦时期得以维系不坠。在江西会考中,赣联中的第一届毕业生名列第一,李政道正是联中的第一届毕业生。

1944年底,日军进犯湘赣,联中经费断绝,顾惠人带领师生撤退到山城寻邬,随即复课。后寻邬告急,联中提前学期考试后,转入福建长汀。为了使毕业生能升学,顾惠人冒着酷暑亲赴福建永安,向福建教育厅借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第43届毕业生毛承恩在回忆赣联中时期的顾惠人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常忆在母校毕业典礼的夜晚举行烛光礼。毕业生人手一小烛,由校长持烛逐一点燃。一人的烛光虽小,但全体点燃后,却满屋光辉,意义深远,令人难忘。”这国难时期的烛光,当辉映千秋。若说赣联中是“中学版的西南联大”,相信不会有人认为是夸大之词。

秀州中学的各科老师,也是学生们多年后深情怀念的对象。在学生们眼中,老师们普遍专业、敬业,热爱学生,同时具有不同凡响的个性。

1952年,秀州中学更名为嘉兴第二中学,改制为公立学校,顾惠人继续担任校长。1958年,多年来与他患难与共、在秀州中学任英语教师的妻子张才茂在反右运动中含冤去世,顾惠人也被打为右派。1961年,顾惠人因脑溢血告别人世。1979年获平反。

博雅教育的典范

以今日的眼光衡量,秀州中学堪称博雅教育的典范。根据秀州校史研究者的研究,这种博雅教育背后的教育理念,融合了蔡元培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杜威的“社会即学校”实用主义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等主张,可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秀州中学最突出的一个特色,是兼容东西方文化。在秀州中学,可以西装革履,说流利英语;也可以长袍布鞋,吟韵不绝,风貌不同而并行不悖,蔚成校园中的一道风景。学校既重视英文教学,一些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科书,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甚至还有外籍教师介绍西方生活与礼仪习俗;与此同时,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教师中不乏老秀才执教,教授国学与文史课程的姚亮臣、何章钦等先生,都是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学人。校长顾惠人从小接触西方文化,以后又去美国留学,但却以“忠孝礼义”为自己的子女取名。收回教育权后,秀州中学对宗教同样采取并包的态度,星期日有宗教与非宗教两种周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秀州中学的博雅教育理念,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1924年,学校采用新学制,全校课程分必修、选修两种。公共必修课有32种,选修科目丰富多彩,最多时达64种,先后开过的选修课包括国学大纲、小说作法、文字学、翻译、英文文学、近代英文选、日文、微菌学、簿记、商业常识、银行簿记、高等利息、本国近代史、欧洲近代史、人生哲学、哲学概论、伦理学、经济学、高等音乐、高等图画、地质学、政治学、本国地理、农业常识、园艺学、养蜂学、乡村教育、图书馆学、教育心理、教育学、基督教与国际、体育原理等。

秀州中学十分重视演讲与学术活动,每学期都会邀请各方名家到校讲演,以增进师生知识,扩大视野,活跃思想。作为一所中学,秀州中学的演讲与学术活动的品质之高、视野之宽,令人叹为观止。兹介绍部分演讲信息,以见一斑:

1911年1月,同盟会会员王正廷博士到校演讲,主题为学习土耳其,振兴中国。王正廷是同盟会元老,民国成立后曾任工商部长兼代总长,1919年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之一,坚决拒签对德合约,赢得国内舆论好评。

1919年12月,辛亥革命首义参加者计仰先演讲“爱国”。

1920年6月,在嘉兴演讲厅聆听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讲演“活的教育与学校市”。

1922年11月,校学生组织“科学会”请之江大学化学教授Mr.Howe和沪江大学化学教授讲演“工业化学”。

1923年11月,晏阳初来校演讲“平民教育”。

1924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周永德教授来校演讲,同年12月,校学生组织“爱国会”请国民党浙江临时党部的王贯三来校演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925年3月,校学生组织“读书会”请范古农来校演讲“佛学”。同年6月,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博士来校演讲“职业教育”。

1926年6月,南京金陵大学陈燕山教授来校讲演“农业改良”。

1927年6月,中央通讯社总编辑王祥辉(校友)来校演讲。同年11月,上海华东中学副校长谢武衡来校讲演“游历日本之感想”。

1928年,先后请顾子仁讲演“中国革命之前途”、钟可托讲演“拒毒运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王云五讲演“四角号码检字法”。

1929年,先后有上海世界书局詹文浒来校讲演“学习英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演“革命与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瑞尔教授来校演讲。

1930年,著名学者、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东荪来校讲演“求学与做人”。

1931年,校学生自治会请上海著名作家李达来校讲演“国际失业的趋势及世界文化的预测”、校学生组织“新闻学研究社”邀请戈公振来校讲演“新闻事业与教育”。燕京大学校长吴雷川来校讲演“教育与革命”;美国中等教育专家汤姆生来校讲演。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张凤博士来校讲演“民族文学”。

1933年12月,校学生会邀请著名学者潘光旦来校讲演。

1934年,立法会委员罗运炎来校讲演“法治精神”。何方理博士来校讲演“国际形势鸟瞰”。抗日将领江民声来校讲演“东北抗日情况”。

1935年,学生自治会请独立炮兵第四团孔庆桂团长讲演“军事常识与复兴民族的意义”。杭州高级中学项定荣校长来校讲演“读书运动”。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来校讲演“地方精神与民族精神”。

1936年12月,中央航空学校蒋坚忍校长来校讲演“中国不亡”。中国基督教青年协会总干事江文汉来校讲演“各国青年思想之动向”。

以上只是秀州中学演讲活动中的名人部分。本校学生的讲演活动也经常开展,有声有色。

在如此博雅、开放的风气与土壤中,秀州中学学生的视野自然不俗,学术兴趣与社会关怀也被激发出来。《校史集》中的《母校的名人讲演与学术活动》一文,择要列举了秀州中学校刊《秀州钟》上刊发的出自学生之手的73篇论文的题目,并介绍说,读过这些论文的专家们认为,当时秀州学生论文的水平相当高,有一部分可以相当于现在大学学报的水平,而写作这些论文的只是高中生,有的还是初中生。

让我们看看其中一些论文的题目,领略下近百年前一所中学的学生们的眼界与手笔:《食品的营养素》《汉魏乐府歌辞概论》《最近之民族独立潮》《中国人口问题》《朝鲜的概况及其民族运动》《清代考证学在中国学术上的地位》《从马尔萨斯主义到新马尔萨斯主义》《日本地理研究》《中华民族之危机及其挽救方法》《实行宪政问题之我见》《中国农民的出路》《汉字变迁之大势及今后应有之改良》《评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岌岌可危的滇边问题及其救济方策》《如何解决东北问题》《亚洲民族的危机》《土耳其鸟瞰》《王充的文学批评》《世界青年运动中的中国青年》《中国今日的几个重要行政问题》《唐宋对阿拉伯人的贸易》《我们对于东西文明的态度》《复兴农村是我国目前之急务》《第二世界大战与中国》《化学战争丛谈》《惩戒权应属于监察院乎?》《清儒研究学术的概况》·······近年常看到夸赞欧美中学生眼界、研究问题能力的文章,看了上述出自秀州中学学生之手的论文题目,或许你会感叹,我们确实曾有过一个值得自豪、绝不逊色的“昨日的世界”,从而对未来抱有一份信心。

除了包容、自由的学习氛围,秀州中学还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使其成为当时江浙地区教育界的佼佼者与学习榜样。如在各年级开设农业常识、作物、蔬菜、园艺、养蚕、乡村教育等选修课。在农艺课中,学生要去校园除草、种菜、浇水,收获后可分得两棵青菜。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体育、卫生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考试作弊者一经发现即予开除,每天必做早操,一周至少洗一次澡。学校提供的各类体育设施相当完善,其中网球尤为师生所喜爱,是学校中最流行的体育项目。在秀州中学,纤弱的书呆子不符合审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体育健儿。学习上,秀州中学很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每周都有5-15分钟的小测试,测试题目不偏不怪,以督促学生能消化、吸收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为目标。

有趣的是,升学率从来不是秀州中学追求的目标,但秀州的毕业生考入国内外各类知名大学者却十分可观,并成为国内外各领域的栋梁之材。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或会认为,能为学生提供这么优渥条件的秀州中学,肯定是“贵族学校”,但事实并非如此。秀州中学的学生中,许多来自贫寒之家,依靠学校的工读制才得以完成学业。

行文至此,不胜感慨,复生欣慰之情。秀州中学是我的老师李庆云先生珍藏于心的美好回忆,他也是我唯一接触到的秀州人,具有严谨、正直、嫉恶如仇的品格,上个世纪反右运动中,从新华社被发配到北大荒,一去20年。历劫之后,不改赤子之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秀州人可贵的品质。如今,老师已归道山十余年,机缘巧合,使我得以撰写此文,让更多的人了解秀州中学,为弘扬国族历史上这一光辉的篇章尽绵薄之力,相信这一定是老师在天之灵乐于看到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