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下行时代,看书,往往是普通人会选择的一种自救方式。

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有时候爱看点《水浒传》。


《无名之辈》

想Dreaming Julie的,可能爱读点各种斯基,比如《演员的自我修养》。


《喜剧之王》

想寻求精神解脱的,可能会喜欢来一本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漫长的季节》

而对于生活在2024年的年轻人们来说,这个名字将是——史铁生。

过去一年,史铁生成了抖音最受欢迎的作家,仅在抖音这一家平台相关视频累计就有18.6万个,网友们发布了3.8万个史铁生书籍摘抄,119万次分享和42万次评论。

其最偏爱史铁生相关视频的,是00后。


数据来自@抖音

史铁生,生于1951年的北京,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18岁陕北农村插队,21岁因病双腿瘫痪,28岁开始文学创作,30岁罹患肾病后来转为尿毒症,享年59岁。病榻四十年,留字几百万。

患病前拿过跨栏冠军,瘫痪后是优秀守门员,现代文学的OG,语文教材的CP,每个人青春记忆里遥远的某天,大概都读过一遍他的《我与地坛》。


现在,在铁生去世14年后,他意外被送上了流量顶峰。

可以说,时代让年轻人眼前一黑,然后史铁生翻红了。


铁生走起来了

大众印象里坐在轮椅上的名人,不少,除了史铁生,还有霍金,以及叮叮叔或者范萍萍什么的。

但在离世后还能再次走起来的,不多,史铁生和霍金都算,甚至在当下年轻人的心目中,史铁生的身影比霍金还要高大了许多。


图片来自网络

互联网的浪潮反复冲刷,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网络空间已是一块人文贫瘠的滩涂,史铁生的文字之于精神饥饿的赛博网民们,就相当于黯然销魂饭、疗伤烧肉粽、宫廷玉液酒。

有高赞视频说,活不明白的时候,都来读史铁生——这位“当代年轻人的新晋精神导师”。

给你解答啥是爱——“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怎么走出困惑——“善思者要克服的是犹豫”;人总是不快乐,是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不快乐就哭吧,能哭就说明还有救。


有人说,迷茫、焦虑、精神内耗的时候,就得狠狠读史铁生,都市游魂的万能青年旅店。一本《我与地坛》作药引开路,一本《务虚笔记》内服,一本《病隙碎笔》外敷,就跟洗髓经一样,看完整个人脱胎换骨。


有人说史铁生说过的一句话,瞬间治好了自己的拖延症。

“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最有用的事》


也有人说,曾经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直到看到史铁生《务虚笔记》里的一段话,他重新对爱情充满了希望。

因为——“爱情不是个名词,而是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


更有年轻人说,本来自己天天在朋友圈发想死,有人问我就会讲,但是无人来,直到被史铁生一句话给戳穿了,原来不是想死,是自卑和缺爱。

毕竟史铁生说过,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他的经验来看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还在渴望爱。


可以说史铁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短视频生态。 热门评论区成了赛博读书会,复制者化身句子迷,大伙从铁生过往作品中掏出众多摄人心魄的金句来分享,展开了一场大型情感共振和文字疗愈。


当然,运动过于热烈时偶尔也会闹点经典乌龙。比如被称为子弹文学的,一个人十三四岁捡了支真枪,多年以后子弹正中眉心的故事,那不是史铁生写的,也不是书评。

更可能是某位网友对加缪作品的扩写练习,与《我与地坛》量子纠缠了。


这更从侧面说明,史铁生是真的红。铁生已经作为一种叙事出现了演绎。

甚至,关于史铁生的一切已经成为了一种流量模板。我看铁生有一段话在今年上半年至少被上百个博主人均阅读并震惊了十遍,史铁生真的太牛了。


这段话是: “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展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 但是你要站在终点看待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途。 ”

同样出自《务虚笔记》,探讨的同样是贯穿史铁生作品的,关于个人命运思考的母题。

面对史铁生留下的迷人的思想密码,不少名人也纷纷加入了个人解读。不管是不是都卖书,总之他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那就是史铁生为何能打动现在的年轻人?


毕竟,从太宰治到博尔赫斯,从大冰到马尔克斯,文学旧神们在年轻人的精神阵地早已陆续失去统治。

在7月北京刚刚举办的《重回地坛,重读铁生分享会》上,评论家解玺璋有段发言我觉得很好。

“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状况(跟史铁生)有相通的地方。”



再活一活看吧

现在社交媒体上有个流行tag——“史铁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大家上一次在热门里看到这种句式,可能还是2022年UP主@衣戈猜想 的爆款作品《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图片来自@Bilibili

彼时,二舅苦难而不屈的一生打动了很多人,但发酵后也引起了一些舆论场上的争议乃至反噬。

虽然都是不打针不吃药,隔空治疗你的精神内耗,但不一样的是,二舅的苦难是在过去的村里,共情主体却是现代都市里的白领,离得有点远了。

苦难一远了,味道就变了,很容易弄成苦难教育。

而作家潘采夫说,我们有时候以为离史铁生老师远了一点点,但是很快你就会发现,你不得不又再一次走近他。

因为,当你意气风发的时候你可能离他远了一点,当你有点不得劲了,你会发现你又在靠近他。


史铁生究竟离我们有多近呢?这么说吧,就好像他从没离去,一直混在我们中间,同年轻人一起生活在这个焦虑溢出的当代。

有人搞创作搞得快疯魔了,会想起史铁生,觉得史铁生简直在演稿奴的写作状态。


素材来自@豆瓣

有人感觉自己的英语能力不济,也会自嘲达到了史铁生水平。


素材来自@豆瓣

这两天,不少年轻人在关心奥运比赛,中国体操男团由于替补失误错失金牌的新闻,让许多熬夜看比赛第二天还要上班的社畜快原地圆寂了。

这时候有人就找出了史铁生在偶像刘易斯奥运失利后写下的那篇《失意》,试图用那句“命运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缓冲这种心理冲击。


节选自《我与地坛》

其实,前一阵的国足球迷们也是这么干的。每当想起铁生都曾在这绿茵场笑看风云,大伙就默默收起了日内瓦退钱公约。


节选自《足球内外》

甚至就连对当代摇滚乐失望这种小事,大家也能从史铁生那里找到论据。可能生前对摇滚乐颇有见地的铁生自己,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的作品会出现在月亮小组里。


素材来自@豆瓣

好像史铁生就跟每个活在今天的普通年轻人一样,关心具体的生活,在踌躇满志和失魂落魄之间摆荡,接受生命的无常,承认宇宙的莫测,乐观建立于悲观的底色。

最相似的是,我们都曾对世界怀有过某种希望,不过后来又落空了。

史铁生的人生曾经触底了,而且从世俗的意义上来说,很难反弹,毕竟轮椅一般不带弹射功能。

对于正随镀金时代一起价值触底的年轻人来说,痛苦的体验是相通的,那是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困在就业率里,困在利率里,困在算法里,困在网约车,困在人工智能的威胁和政治性抑郁里。

不过困住史铁生的是轮椅,困住我们的是时代。


《触不可及》

年轻人从文学的故纸堆把史铁生翻将出来,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在所有被现状困住的时刻,大家会想看看史铁生当时是怎么的想的,他是怎么做,又如何度过。

有人说史铁生在互联网的翻红是一场美妙的营销,因为太过精准地抓住了大众的某种心理预期。

史铁生的人格和作品投射,其实蕴含着在下行时代如何自处的智慧。

比如,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因为身体要是不舒服,什么都是白给。

比如,要珍视亲情与友谊,这是凡人勇气的底牌,亲人为你留门,朋友让你守门。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保持思考,人疯狂贬值的时代,最后贬值的是头脑。

比如放弃幻想,好之后不会是更好,但坏之后还有更坏。

以及最重要的,无论是否身处垃圾时间,任由历史的磨盘推撵,作为普通人,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

毕竟,时代的尺度是百年,个体的尺度是今天,和明天。

像史铁生说的——

“再活一活看吧。”


(完)



设计/视觉Lvv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