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日三餐的结构逐渐从简单变成了丰富,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满足,试图开始创新,并不断追求饮食方面的“刺激”,可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导致“病从口入”。
关于病从口入的说法,相信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为了能够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食物,可若是在饮食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健康状况自然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小米粥一直都是公认的养生食物,它既营养又很健康,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小米粥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的言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让很多患有糖尿病的人都感到担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到疑惑,小米既然是一种粗粮食物,那它怎么会导致血糖升高呢?这种说法究竟可不可信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小米作为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粗粮食物,经常用它熬粥喝往往能够很好的呵护肠胃健康,并降低肠胃的工作负担,但小米本身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其所含有的碳水成分在进入肠道后,会被分解成为葡萄糖,而这一物质最终涌入血液后,便会导致血糖水平有所上升;
其次,小米粥的制作时间往往是比较长的,经过充分受热后,小米粥也会变得更加软烂,以至于其中所含有的糖分会更容易被胃肠道吸收,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由此看来,喝小米粥确实可能会导致自身的血糖水平不稳定。
如果患有糖尿病的人在生活中确实很想喝一些小米粥解解馋,那么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最好先用开水将它煮沸,随后再转小火慢炖,期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杂粮豆类,在丰富营养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降低升糖指数的作用。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想要更好的控制自身血糖水平,还要尽量做好以下这三件事。
1.控制饮食
对于人类而言,绝大多数疾病的出现,其实都与自身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糖尿病也同样如此,因此,要想使自身的血糖水平尽可能稳定,在日常饮食方面,就一定要严格控制对高糖食物的摄入,比如蜜饯、果干、奶茶、巧克力蛋糕等,都要尽可能忌口。除此之外,对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也要尽可能避免过多摄入,否则也很容易导致血糖水平出现异常。
2.保持足够的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若是想要更好地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使病情处于稳定状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尽可能保证足够的运动量,通过运动,往往能够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使自身的免疫力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也能够加速体内脂肪的燃烧,当肥胖问题得到改善后,往往也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
3.合理用药
若是想要更好地稳定自身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方面也一定要科学、合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药物。
由于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其治疗过程都是非常漫长的,并不是通过短时间服药就能使病症痊愈,因此,提醒各位患者一定要牢牢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盲目更改用药剂量,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