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3日报道  “智驾平权的核心实际上是安全,安全是红线,也是智驾发展的生命线。”这是3月29日下午百人会论坛现场,小米SU7参数图片)安徽重大事故发生前,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在其演讲中强调的一段话。

“安全不是一件小事”,于骞表示,“轻舟对智驾的态度是,不管中阶、高阶,安全都是顶配。”据其介绍,轻舟的中配Pro方案,其安全指标和高配Max方案完全拉齐。

作为汽车行业的智驾玩家,轻舟智航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最早主攻L4产品Robobus,并在2022年增加L2+的智驾解决方案量产业务。

在2023年搭上理想后,轻舟智航的发展迅速,中高阶智驾方案已累计上车60万套,且拿下多家车企量产订单。“到现在为止,我们在L2+的量产业务里做得非常好。”

按照预测,2025年,轻舟智航的NOA交付上车量有望突破100万台。

而随着高阶智驾军备赛的打响,车企们智驾竞赛的焦点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路径,即从高速NOA,到城市NOA,再到L3级智驾。于骞认为,“这场仗不到L4阶段,可能不会终结。”

但什么才是L3级智驾?

于骞直言,“如果出了事敢赔就是L3,如果出了事故还是司机赔偿,就还是L2的范畴。”

为此,轻舟智航还将与车企共同推动“事实性L3”的落地,提出敢赔模式,通过保险兜底,为驾乘人员提供保障。“L3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口嗨,是一种责任,更是对用户的一种承诺。”于骞说。

一旦(NOA的)量起来了,安全性达不到,这就是一个灾难。

今年1月,轻舟智航开启以安全智驾为核心的“安全+”产品战略,并将该战略贯彻到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及企业发展的所有环节中。

“如果我们的系统(安全性)做到99.9%,也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突破,再增加小数点后三个“9”的安全性。”于骞表示。

而达到小数点再增加三个“9”的安全性,需要怎么做?

于骞说,第一,可通过更先进技术范式实现;第二,通过对应不同安全失效机制来保证;第三,通过和用户的人机交互实现更安全的产品体验。

在先进的技术范式上,轻舟智航提出“安全的端到端”,聚焦在线模型训练,轻舟智航将得到充分量产验证的“时空联合规划”的经验融入One Model 端到端模型设计中。同时,轻舟智航创造了端到端模型的安全对齐,让模型规划轨迹符合人为定义的安全机制。

对于离线模型训练,轻舟智航构建了基于运动模拟的世界模型。相比传统世界模型,可批量生产大量的长尾场景和罕见的安全临界场景,同时生成的仿真视频更加可控,保证端到端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数据,轻舟智航已经实现了从数据回传、数据挖掘、三维重建、自动化标注、数据生成到模型训练的完整数据闭环平台,“在端到端的领域,如果没有底层的数据模型支持,很难大规模训练端到端的技术。”

在安全失效机制方面,极端情况下,如何保证软硬件失效、故障,以及特殊情况下(如逆光、特别遮挡)子模块失效的情况,这是冗余设计需要提供的安全保证。“行业中大家都讲做了哪些冗余,但其实消费者买车或买我们的系统,不是来买冗余的,加了一大堆冗余,不是真的给消费者提供了冗余背后的价值?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10倍安全于人的水平,这是我们整个对安全的态度。”

以下是于骞在百人会论坛专访的部分实录(经过编辑、删减):

Q :“智驾平权”对消费市场是狂欢,对于中上游供应链企业会不会是一场噩梦,这波浪潮会不会导致一大批供应商企业很快就被淘汰出局?

于骞:如果产品不ready,没有做到大规模交付,这样的供应商会比较艰难。因为只有通过大规模交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才能得到真实地验证,而越是负责任的头部主机厂,越看重这件事。

从这点看,这也是我们轻舟很好的机会。轻舟已经有60万台车搭载了NOA产品,今年预估累计会有100万台车的规模,从这点上来讲,我们的产品确实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可靠性、稳定性也得到了实打实的验证。

Q:智驾成本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或者说能再挖成本的地方是哪儿,是硬件还是软件?

于骞:首先,规模本身会带来成本下降,单位算力成本是飞快下降的,10年涨100倍,价格降1000倍,大概是这样的数字;传感器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以前激光雷达几十万一套,现在是千水平,所以激光雷达成本也在下降;毫米波、4D毫米波,甚至摄像头,成本也在下降,可能下降趋势不一样;研发范式也会带来成本下降,我们的研发范式早就从以模型为中心转化成以数据为中心,这都是成本的变化。

当然这里很核心的一部分是,我们始终要围绕着用户价值去创造。不是说纯做单点技术,而是把技术、产品和用户价值紧密结合,最终回到商业本质,形成多赢的局面。主机厂的车好卖了,车变得更安全了,消费者得到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智驾供应商也能得到发展,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地发展。

Q:目前,智能化供应商大部分不赚钱,您预计到什么样节点,供应商才可能有机会大规模盈利?

于骞:很多供应商为什么毛利比较低或者不赚钱,其实本质来讲,是其没有创造足够多用户价值,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用户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价值,智驾平权说明需求变大了、市场空间变大了,这是一个好事。

至于希望怎样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就是更多的用户愿意买单,拿钱投票,就说明创造用户价值了。

同时,我们要避免做不创造用户价值的无用功,不要出现内耗或者重复的工作,这样这个产业才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Q:为了活到那个时候,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资金方面,情况怎么样?

于骞:我们是比较实在、稳健的一种方式,始终围绕着用户价值构建。从0到1的阶段,要做从0到1的事儿。从1到10的阶段,要做从1到10的事儿。我们在平台化建设上花了很多精力,这样才能提升产品能力,也能更好地复制,降低交付成本。

资金方面,我们也是非常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好,有进一步的资本市场消息会跟大家同步的。

Q:“智驾平权”时代,在接下来一两年内,我们卷的技术方向是怎样的?

于骞:技术上来讲,大家的技术范式是趋同的,不管是从高速到城市、门到门,产品的进阶方式,包括从无图到端到端,从两段式到一段式,到VLM、VLA,这个技术范式是趋同的,其本质在于有没有足够多的算法、算力和数据,能使这件事做成。但这里面,数据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大规模数据积累,这些模型都训练不出来。

Q:需要的大规模数据,是多少?

于骞:可以参考特斯拉的,大概千万级Clips级别,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当然,数据多少只是一个维度,数据覆盖非常重要,质量也非常重要。数据是需要高质量的、高覆盖的范畴,这种有价值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在100人里,才能找到一个最好的老司机去做数据对齐。

Q:您刚刚提到安全的智驾,非常强调安全,在未来的方案上,一定会存在激光雷达吗?

于骞:激光雷达是一个安全件,我理解它是一个产品的选择,而不是一个技术选择。

长期来看,视觉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传感器,但从短期来讲,因为中国环境非常复杂,增加激光雷达会提高安全性。一些豪华车、非常贵的车,增加激光雷达是有益的。

Q:智驾技术方面,究竟是特斯拉断代领先还是各家差距不大?在端到端这方面,您怎么看待现在大家的情况?

于骞:我认为特斯拉还是非常领先的,一方面是竞争对手,也是行业的引领者。我们要有足够的respect,特斯拉确实这方面做得好,我们中国大部分的自动驾驶公司都是摸着特斯拉过河的,我们在这方面要抱有敬畏之心,向各行业的先进引领者去学习。

他们在中国的表现,大家有不同的意见,短期可能会受到各方面限制,但它的研发范式、前瞻性、资源储备和人才储备都是非常领先的,我们要向他们去学习,向他们致敬。

Q:有些企业之前提过,要趁现在去海外抢占智驾市场,轻舟在海外将怎么发展?

于骞:我们很少用抢市场,其实我们是想把市场做大,更多是为用户创造价值,有更多用户愿意用我们的产品。海外是我们很看重的一个市场,中国在电动化和智驾领域的发展都非常快,这种能力的外溢自然会辐射到更多海外市场。出海有很多挑战,包括数据合规等,我们也希望和行业头部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去拓展海外业务,更好服务海外的合作伙伴。

Q:行业更成熟之后,各个方案的差异化竞争,会不会更加难?

于骞:我觉得,这个行业谈差异化有点太早,还没到那步。这个行业,其实更多的在往更高阶水平去发展,像卷完高速卷城市,卷完城市卷L3。当然认为,也是会有差异的,因为安全性不同就有差异。安全性做得好,保费就低,这是很实际的。

如果都说安全,但是出事还是由消费者赔,大家其实还属于L2阶段,这个是行业现在的阶段,但如果进入到L3甚至L4阶段的时候,那安全性就是可以衡量的,事故率比别人低,保险公司就会给更低的保费,这就是你的智驾带来的安全价值。

Q:这点也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

于骞:可以感知,现在不可感知,是因为大家还没到那个阶段,我是这么理解,这场仗不打到L4阶段,可能不会终结。未来5到10年,可能真的会出现完全脱手脱眼,根本不用管。

座舱也是,如果汽车不需要驾驶员,座舱是为所有乘客服务,因此座舱也会根据智驾情况变化。

Q:自动驾驶有没有终极解决方案?现在大家谈比较多的是端到端或VLA大模型,它们向L3、L4发展的话,能解决你刚才说的安全的问题吗?

于骞:不管叫什么名词,智驾系统一定是走向更多数据驱动方式,所谓端到端或者VLA,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数据驱动。这个技术演进方向,就是把非技术驱动方式不断拆掉,包括我们所说的VLA、VLM,包括无图。你往回退,把历史轨迹拖拽一下会发现,这个技术演变方式是不断地把那些非数据驱动的方式不断挤掉,最后挤到没有这样的状态。

Q:我们提到了L3级智驾的敢赔险,能否具体介绍下。

于骞:这是我们在行业中探讨的方式。只有真正的责任主体转移到车来了,才真正进入到L3的区间,这是一个核心。

现在大家为什么做不到这点,因为没有大规模交付,也没有那么多统计数据,技术也还没有到那一步,到那一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你带来了安全价值。L3,大家不是靠口号去说,而是靠拿钱投票的,这就是正向价值循环,也是我看到的未来L3真正的落地。

现在,特斯拉已经开始在美国两个州作为保险人,他自己在提供保险,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他的车没问题,安全性高。可能有一些车企能做到这一点,也不一定车险,或和合作伙伴一起做,但有些如果做不到,那就比较尴尬了。

所以我为什么讲,我们始终要想到用户的价值创造,如果你创造安全价值,又在什么地方能体现出你的安全价值,而不是喊口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