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克疾 底线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这几天,莫迪赴美会见特朗普,看起来相谈甚欢,其乐融融。但是,这可能是莫迪这么多年来最憋屈的外访经历。

特朗普上任后变本加厉搞“美国优先”,先是拿丹麦、加拿大开涮,又全方位敲打多个欧洲盟国,这让印度看在眼里,惊在心里。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决心收缩美国全球足迹,不再高举“印太战略”,甚至鲜少提及对抗中国。对印度来说,这犹如釜底抽薪,几乎摧毁了印度对美所有要价筹码:如果美国不再指望印度对冲中国,那凭什么优待印度?

特朗普在移民、关税、顺差问题早看印度不顺眼,而也不再顾及印太战略而优待印度。因此,莫迪在赴美前心神不宁,担心美国像敲打欧洲那样锤击印度。

其实,在莫迪访美前一周,美国以“遣返非法移民”为名,把印度公民带上镣铐用军机押返,这种公然羞辱在印度掀起轩然大波。这也提醒莫迪,印度在特朗普眼里绝不享受例外,什么都可能发生。

不管以前西方对印“大国地位”有多吹嘘,只要头铁的特朗普一阵猛敲,印度真实地位就原形毕露——说好了印度“大国崛起”,为啥在美国面前还是逆来顺受?

这种反差对自视甚高的印度尤其残酷,对多年苦心编织大国形象的莫迪政府犹如“政治刺杀”,足以让他在民众面前颜面扫地、在反对党面前割须弃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印度虽然以外交强硬著称,但莫迪访美前却异常恭顺,精准地在特朗普关心的进口关税、国防采购、非法移民问题上作足让步。

2025年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谈(美联社)

纵观印度外交史,这种还没开局就自罚三杯的打法史所罕见:尼赫鲁面对肯尼迪拉拢屡次拂袖而去;英迪拉·甘地油盐不进,被尼克松称为“老巫婆”;就算辛格弱势,面对小布什送上核能礼包也面不改色……印历届领导人之所以能摆谱,根本原因还是印度享有战略自主,从不担心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今,莫迪越在美国面前伏低做小,越说明一个残酷现实:经过几年对美贴靠、对华疏远的折腾,印度标榜的“战略自主”所剩无几。面对特朗普极限施压,除了陪笑接受并没有更好办法。

印曾认为在美俄之间摇摆也算“战略自主”,但这显然是自欺欺人,因为俄国力根本无法构成托举印度的单独一极。

所以,莫迪访美,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结果注定是按美国意愿进行的单方面屠戮。不出所料,特朗普又取得外交大胜,把美印合作的溢美之词全部化约为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军火订单、能源市场、献金来源,把本不富裕的印度变为美国军火巨头、能源企业、研发机构的现金奶牛。

例如,美印在联合声明中,提出将建立“面向21世纪的印美协定”,分为国防、商贸、技术三大领域合作,就是对应了三种从美国期待从印度攫取的利益——军火利润、贸易顺差、研发献金。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熟谙“交易的艺术”,将了印度一军:莫迪政府越喜欢戴“印美合作”的高帽子,美国就越逼其出钱出力。

例如,美印拟筹建“自动化系统工业联盟”(缩略为“ASIA”)、“利用战略技术转变关系”(缩略为“TRUST”)等倡议,加速在国防、量子、太空、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虽未明言这些项目如何推进,但特朗普平生最讨厌被人“搭便车”,因此大概率会强令印度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享有合作成果。可以说,无论缩略词合作项目有多高大上,其推进的前提都是印方出钱出力。而且就算如此,印方身处弱位,也难获主导权,会出现“钱款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尴尬局面。

此外,莫迪最大的惊喜可能并非事先安排。当特朗普被问及孟加拉国政变时,他先是否认美国参与,然后突然冷不丁冒出一句“我会把孟加拉国的事留给莫迪总理”。不假思索的闪念最为直白,这句话淋漓尽致体现特朗普对“势力范围”的热衷。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要支持印度在南亚划定势力范围,那倒真是莫迪政府的历史性胜利。然而,大国在地图上画个圈就能决定小国命运的疯狂安排,美国说了不算;印度可以偷着乐,但说了更不算。

从莫迪角度看,特朗普并没有在非法移民、跨境刺杀、关税保护、贸易顺差等问题上太为难印度,同时搞出多种合作倡议,算是可以交代的小胜。

虽然这实际上甚至达不到拜登政府时期的合作水准,但至少在观感上维持了美印合作一贯的高规格——“你看,加拿大小特鲁多被敲打的下不来台,日本石破茂送了天量投资,特朗普才让他们过关。我莫迪也没花多少钱,就签了几个大倡议,这难道还不好吗?”

诚然,目前美印互动的这种结果,已经是现有条件约束下,双方各取所需能达到的最优解。但是,面对这种结果,印方可能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这是由印方一贯自视甚高的认知和搭便车的行为习惯所决定的。明明以前靠预支“崛起大国”的未来价值和兜售“制衡中国”的战略潜力就能蹭吃骗喝,为什么现在非得出份子钱才能吃席?真是便宜占少了都算亏。

其实,丧失选择余地是印度全面投靠美国必然承担的苦痛,也难怪印战略界、学术界气不过,时隔多年又重新开始谈及“全面恢复对华交往”。毕竟,就算不是真心对华友好,哪怕做个中印友好的样子,也有利于印度提高在美国眼中的统战价值……

经过这一波曲折,中印关系可以遇见的未来必然又要企稳回升,那我们对印又该作何态度?

延伸阅读

特朗普罕见"打脸"马斯克:特斯拉在印度卖车"不可能"

印度车主终于有望买上特斯拉了。

近日,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特斯拉将在未来几个月往孟买附近的一个港口运送数千辆汽车,计划第三季度左右在孟买、德里、班加罗尔这三个城市开卖。这标志着特斯拉在和印度政府拉扯多年后,终于要正式进军印度市场。

特斯拉被传进入印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这次特斯拉的动作多了几分实质意味。

几天前,特斯拉在领英放出了设在印度孟买和德里的十几个岗位,包括门店经理、销售顾问、业务运营分析师、订单运营专家、消费者参与经理、零部件顾问、服务技术人员等。而且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已在印度新德里和孟买选定了两个展厅的地点,似乎一切都在为新车开售做准备。

不过,消息出来后,特朗普却“打脸”马斯克,称特斯拉在这个南亚国家卖车是“不可能”的。

马斯克应该也能看到,之前一腔热血闯印最后落得血本无归的车企很多,但明知山有虎,马斯克“偏向虎山行”的意图何在?之后有可能摆脱前浪们的宿命吗?

曲折入印路

2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就关税问题访问美国期间,在华盛顿与马斯克进行了会面。莫迪表示,双方讨论了太空、汽车、新兴技术和创新等议题。

显然,太空、汽车议题分别指涉星链、特斯拉进军印度市场。外界都知道印度在卫星通信和新能源车领域还有大片市场空白,但在本地保护主义下,这始终是块外资难以啃到的蛋糕。

不过,马斯克和莫迪会面后的成果是显著的。这周一(17日),特斯拉就在领英上线了招聘广告,13类岗位设在印度孟买和德里,包括面向客户的前端岗位和后台岗位。加上媒体报道特斯拉基本敲定新店选址,似乎让特斯拉进军印度之事有了真切眉目。


特斯拉领英发布的招聘广告,地区显示孟买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别向特斯拉亚太区和中国区公关部门发邮件求证消息,一直未得到官方回复。

特斯拉进军印度之路颇为曲折。马斯克和莫迪政府在先投资还是先降关税的问题上你来我往、周旋已久。

2021年,印度有意吸引特斯拉投资建厂,但车企明显不敢贸然下重本投资,所以特斯拉的诉求是先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在印度销售汽车,拿到一定市场订单和份额后再启动本地化设厂。加上印度历来以高关税闻名,对价格超过300万卢比(约合25万人民币)的汽车要征收100%关税,所以特斯拉也希望投资前能获得一定关税优惠。但2022年5月,因谈判未取得进展,特斯拉搁置了进入印度市场的计划。之后的2023年和2024年,偶有传出特斯拉即将落地印度的消息,但最后都无疾而终。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特斯拉图谋印度市场已经有很多年,毕竟印度有14亿人口,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任何一个大型跨国公司都不可能忽视。但特斯拉之所以迟迟未能进入印度,也是因为印度政府的苛刻要求,除了对进口汽车征收70%或100%的高额关税,也要求在印度销售汽车至少要有30%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特斯拉很难满足这些要求。虽然2024年印度把新能源汽车的进口关税下调到了15%,但车企需要承诺未来三年在印度投资。特斯拉担心在印度建厂后销量不如人意,大量的产能滞销,于是提出要先进入印度、检验市场需求后再考虑设厂,印度政府则强调一切要以投资为前提,因而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初试水温

这些年,特斯拉和印度经历过很多次“接近达成协议-最后合作告吹”的反反复复,但在受访专家普遍看来,特斯拉这次打入印度市场恐怕是要来真的。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冯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特斯拉进军印度市场已迈出关键一步,其在印度招兵买马、展厅选址表明特斯拉已启动市场运营的前期筹备,但全面落地仍需观察。特斯拉会做出这样的转变,一个直接原因是印度政府在特朗普政府关税施压下妥协,承诺降低关税并承诺扩大贸易协议范围,高端车关税从100%降至70%,加上印度电动车渗透率不足8%,特斯拉先用汽车出口的方式入印可抢占先发优势。

此外,如今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的角色、特斯拉的销量处境,都是特斯拉现在决定迈出那一步的重要因素。


特朗普罕见在这件事上“打脸”马斯克(资料图)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副院长林民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特斯拉对待印度市场出现态度转变,一方面是源于特斯拉的市场压力,这几年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冲击特斯拉的市场地位,所以马斯克必然要寻求开拓新的市场,而印度市场容量广阔,打入印度市场可以缓解市场收缩的困境。

2024年,特斯拉遭遇了10年来的首次全球销量下滑,进入2025年1月份,特斯拉在欧洲、中国等主要市场销量暴跌,尤其因为马斯克发表的对欧言论,特斯拉在德国(-59%)、法国(-63%)销量几乎同比腰斩,最近一个月特斯拉股价回调了16.43%,特斯拉无疑把印度作为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权力角色的对换也是特斯拉甘于冒险的原因之一。林民旺进一步指出,马斯克和特朗普建立了特别亲密的私交,相当于就有了美国政府、国家力量的间接支持,马斯克和莫迪政府谈判就有了更大底气,加上特朗普极限施压,指责印度是“关税之王”,莫迪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开放市场,所以现在特斯拉进入印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不过,近期特斯拉有进入印度市场的举动,更多还是试探性、初步的规划,还不意味着会大规模进军印度。”林民旺表示。

印度设厂希望渺茫

特朗普本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特斯拉在印度建立工厂以规避印度的进口关税,那么这对美国来说“不公平”。他说:“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利用我们,他们用关税来占我们的便宜……实际上,在印度,我们不可能卖出一辆汽车。”

特朗普的话语间,透露出对美国制造业流向印度的不满。张家栋认为,特朗普此言还是在批判印度是“关税之王”,同时认为印度用关税的手段把美国制造业强行引入本国,是不合适的。

“而且,特朗普其实也并不看好特斯拉在印度的市场前景,电动车一般需要充电设施等诸多配套,特斯拉的售价偏高,如果加上进口关税,最终售价可能接近中国售价的两倍,印度中产阶级有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很难说,”张家栋说道,所以特斯拉在南亚的市场容量是非常小的,特朗普本人对特斯拉进军印度不抱积极态度,特斯拉目前或许也只是尝试,并未想好真正要怎么办。

印度媒体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的乘用车平均售价约为11.5万卢比(约合9.5万人民币),对比之下,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 3在国内起售价为23.55万,美国起售价2.99万美元(约合21.76万人民币),售价在印度明显处于劣势。


曾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在印度投资设厂(资料图)

除了即将在印度开始卖车,更有消息称特斯拉还会赴当地投资设厂。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4月份特斯拉公司高层会来到印度进行战略谈判,可能会讨论特斯拉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潜在工厂选址、印度电动汽车政策等,初期特斯拉可能会在印度投资30亿至50亿美元建设制造工厂。

不过,几乎在所有受访专家看来,特斯拉最终决定在印度设厂的可能性非常小。

林民旺认为,尽管印度对新能源车进口有本地化的要求,车企必须在三年内至少投资5亿美金在印度设厂,但是印度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政策法律,特朗普也在施压印度政府改变政策,加上印度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特斯拉似乎还没下定决心长期深耕。

此前,众多车企都有过征战印度的尝试,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长城、比亚迪、上汽MG等中国车企,还有日产、丰田等日资车企,都想过打破“塔塔们”的垄断,但最终都因为印度政策反复横跳、本土保护主义过于浓烈、定价卷不过低端品牌等种种原因,纷纷折戟印度,因而印度也有了“车企坟场”的称号。

这自然让特斯拉也变得慎之又慎。冯雷分析,短期而言,特斯拉在印度设厂可能性较低,主要是因为诸多现实挑战横亘在前,一是印度政策执行反复,外资可能面临税收、土地征用、行政处罚等隐性壁垒。二是基础设施短板,印度充电网络覆盖率低、电力供应不稳定,制约电动车推广。三是本土竞争日趋激烈,塔塔汽车占据印度电动车市场超60%份额,且本土车企正加速推出低价车型。四是在于供应链基础薄弱,印度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技术落后,若强制要求本地化采购,将推高成本。最后,特斯拉整体销量放缓的背景下,继续追加投资增加产能,也不现实。

在冯雷看来,特斯拉能否成功叩开印度市场的大门、在印度落地设厂,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是特朗普政府的组合拳,美国对印关税的施压是关键变量,可能帮助特斯拉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其次是政策稳定性,印度能否平衡好保护主义与开放诉求;再者在于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能否通过本土化降本(如开发低价车型)或利用印度出口优势(辐射东南亚)提升竞争力。

虽然能够把车卖进印度,特斯拉已经迈出了一步,但之后能否打破“外资坟场”的魔咒、避免成为下一个倒在印度泥潭的跨国车企,或许也要看印度市场是否准备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