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易福红(豆包AI)
近期,“网约摩的”在多地市县悄然兴起,5元左右的起步价很“亲民”,但这种摩托车载客营运模式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也受到争议。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网约摩的”服务平台“摩的一下”在打车协议中明确,“司机私自改装车辆、无牌照无证件上路被查到后,平台一概不负责。”另一平台“搭摩行”也在用户协议中注明,“平台不对司机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承担任何责任。”
在安全保障方面,5月20日,“摩的一下”项目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平台有设置路线偏离提醒等,并要求司机和乘客都要买保险。各地加盟商也会对当地摩的司机进行安全培训。近几个月用户量有所上涨,但我们会暂时控制订单量,先把安全措施做到位。”“搭摩行”客服则称,“平台对线下司机也有重点的安全规范。”
1
安全性和合规性受到关注
湖南郴州桂阳等地出现的网约摩托车在社交平台受到广泛关注。南都记者实测发现,此类网约摩托车微信小程序的操作与网约汽车平台类似,用户选择起点、终点后即可一键叫车。
网约摩托车服务平台“摩的一下”的计费规则为,起步价6元/前2公里,超出后每增加500米加收0.8元。“搭摩行”的计费规则较为复杂,不仅按常规时段、0时至6时、23时至0时设置了5元至7.5元不等的起步价,还对短途部分、长途部分及时长分别计费。
“网约摩的”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有网友认为,“如今市场需要摩的,出行方便价格也便宜”,“路上不怕堵车”,还有网友表示“可以兼职赚点生活费”。与此同时,“网约摩的”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也受到了热议,“出了事谁承担责任”“风险太大”等声音不断。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在“摩的一下”的司机端小程序,大量差评指向“广告太多”,还有“老是掉线”“平台总是自动退出”等,平台开发者对此回复“将反馈给工程(人员)”。还有不少司机评论“半年了一个单子都没有”“没有接到单”,开发者则回复“系统在排单,记得绑定司机信息”。
5月20日,“摩的一下”项目负责人回应南都记者称,“部分司机未接到单是因为我们暂时在控制订单量,希望先把安全措施做到位。现在平台每天的订单量在200-300单。”其还提到,“近几个月用户量有所上涨,目前平台注册司机数约10万,乘客数量约12万。”
在安全保障措施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平台有设置安全提醒、路线偏离提醒等。我们目前有15家加盟商,分布在广东茂名、清远、韶关,北京,四川雅安,陕西宝鸡及湖南郴州等地,加盟商会对当地摩的司机进行安全培训。此外平台还要求司机和乘客都要买保险,一天5元,司机不买保险无法接单。”
2
平台明确多个免责情形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这些“网约摩的”平台在制定与司机、乘客的“打车协议”时,明确了多项关于安全出行的规则,同时也在针对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判定上“划清了界限”。
“摩的一下”小程序的“打车协议”提到,“‘打车’仅作为双方达成交易对象、就乘坐交易进行协商及订立交易的平台,不对双方交易资格、乘坐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且不对乘坐交易实际履行中的任何问题承担义务和责任。”
该协议明确了“司机出车前应戴好头盔,未佩戴头盔导致出现事故,平台一概不负责”,“切勿超速、逆行,闯红灯,私自改装车辆,无牌照,无证件上路,出现以上问题的司机,被查到后,平台一概不负责,由司机本人承担”,“一摩的车限载一人,请勿超过一个人以上出车,出现事故,由司机和乘客本人承担,与平台无关”等。
此外,“搭摩行”小程序中的“用户协议”也注明,“平台仅作为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平台,您与司机之间的运输服务交易由您与司机自行完成,平台不对司机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承担任何责任”,“您理解并同意,摩托车出行存在一定的风险,您应自行评估风险并谨慎选择是否使用平台服务”等。
针对出行安全保障等问题,20日,“搭摩行”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是一家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合法合规,对线下司机也有重点的安全规范,请放心。乘客如遇司机开很快的情况,可以提醒开慢一点,受伤的情况按照交通事故处理,平台这边也会备案。”当问及“搭摩行”上线运营的区域,该客服却称“不清楚具体开通的城市”。
观点
从三方面入手保障安全运营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看来,目前“网约摩的”的市场主要在县市,未来在大城市不排除有“网约摩的”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针对关注度较高的摩的保险问题,相关平台正在探索解决方案。“摩的一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摩的一下”已经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针对司机和乘客推出保额21万~100万元的意外险,但是需要司机和乘客自行购买。平台做活动时会赠送意外险。
尹慧海表示,“搭摩行”目前尚未推出相关保险,但平台正在与保险公司接洽。“由于‘网约摩的’属于新事物,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产品前需要有相关数据作为支撑,因此,从计划到落地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完善乘客保险制度是一定会推行的工作。”
据工人日报报道,针对“网约摩的”平台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问题,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能做的是,首先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其次保证司机和乘客戴头盔,而且单次只载一个人。”
业内人士建议,要从三方面入手保障“网约摩的”安全运营,一是做好硬件风控,比如强制佩戴国标头盔、不戴即无法接单;设置60公里/小时平台速度上限,超速即断电警报。二是推进保险标准化,可参照共享电单车模式,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招标保险公司,打包谈判保费并通过平台代扣,确保每单都有实时电子保单。三是实施事故先行垫付制度,平台对保险争议负责先行赔付,再向保险公司或责任方追偿,最大程度减轻乘客事后维权压力。
采写:南都记者 冯奕然 实习生 王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