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在中国现代绘画的璀璨星河中,何海霞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1908年出生于北京,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98年与世长辞。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海霞 《九寨沟》 193.7 cm×178.7cm

何海霞的艺术之路,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他的父母酷爱文艺,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如同种子,在少年何海霞的心中生根发芽。幼时的他便对书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引领着他不断探索艺术的奥秘。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于艺术活动,参加了中国画学研究会,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何海霞拜韩公典为师,开启了正式的学艺生涯。韩公典的悉心教导,让他在绘画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他随张大千游历山东、四川等地,一路上,他饱览了中国古代名画,那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大量临摹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真迹,在临摹的过程中,他不断汲取前人的精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1936年,他与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在长春、大连等地举办作品联展,这次联展让他声名远扬,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他的艺术才华。


何海霞 《黄河禹门口》 中国美术馆藏




何海霞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成就斐然。他的山水画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在水墨、青绿、界画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面貌多样,既有气势恢宏、尺幅巨大的鸿篇巨制,也有精致细腻、韵味悠长的小幅佳作。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那雄浑的山脉、广袤的沙漠、奔腾的河流,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素材。他的作品个性鲜明,立意雄奇,骨体坚凝,笔力雄健,墨色浑厚华滋。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水世界。





到了20世纪90年代,何海霞的作品进入了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他的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那绚丽的色彩、精妙的构图、细腻的笔触,仿佛将金碧辉煌的仙境呈现在人们眼前,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








众多名家对何海霞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代名家黄永玉先生称其为“鬼手何海霞”,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何海霞高超绘画技巧的赞叹;著名画家周韶华称何氏是“世纪艺术大匠何海霞”,肯定了他在20世纪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真正的中国山水画,何海霞可能是最后的一个大画家”,表达了对他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卓越贡献的认可。在长安画派中,他与石鲁、赵望云成为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领军人物。何纪争、曹湘琴更是高度评价何氏的绘画是“世纪末的丰碑”,这无疑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最高赞誉。


何海霞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的笔墨绘就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他的丹青铸就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不断前行。

【 国际艺术大观 】

画坛鬼手何海霞:笔墨绘山河,丹青铸丰碑!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国际艺术大观 IDgvi-art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