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蟾宫折桂,青云直上,是古时候读书人的梦想。

可明朝有位奇人,他打小就被称为神童,并且在而立之年状元及第,前途可谓是无限风光。

可他却在当官三年后,就放弃大好前途,假借生病的理由辞官,令人大跌眼镜。

此人便是钱福。



钱福,字与谦,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是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父亲给他取名钱福,大抵是希望他以后荣禄富贵的意思。在那个时代科举入仕便是完成此项目标的最佳途径。

钱福也不负所望,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七岁时就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被当地人誉为 “神童”。少年时游小赤壁便能写下:“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的奇句,时人赞誉不绝。

科举路上,钱福凭借着过人的才华过关斩将,于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 年)一举夺得状元头衔,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时年不到三十。

年少成名,文采盖世,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众多标签于一身的钱福,本应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只是没有。

钱福这名字是父亲所取,但他自己根据性格取了“鹤滩”的号。一边是闲云野鹤、绿树晴滩,一边是有钱有福,他人生注定矛盾。

钱福行为潇洒、狂放不羁,尤其嗜酒如命,并且属于那种一喝就醉,醉后喜欢耍酒疯之人,当官后仍是没有改变这个坏习惯。



在官场这个讲究规矩、注重礼仪的地方,他的这种性格无疑成了 “异类”。再加上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阿谀奉承,在官场中得罪了不少人。

仅仅做了三年官,钱福就无法忍受官场的复杂氛围,最终才有了以重病为理由,主动丢了乌纱帽。

褪去官袍回到在松江老宅的钱福,整日与诗书为伴,整日钻研诗文古籍,过着洒脱自在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某个月色清朗的夜晚,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流《明日歌》。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整首诗简洁明了、直白通俗,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歌开篇钱福以一个“复” 字强调了明日的重复性,今天推明天,明天又拖后天,一天又一天,明日似乎无穷无尽。

这两句看似简单的陈述,却道出了一个人们常常忽视的现实,引发人们对时间的思考。

如果一生都在等待明日,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因为拖延而荒废。“蹉跎” 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白白流逝,一事无成的状态。钱福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拖延的后果。

接着他又指出大家若都被 “等待明日” 的想法所束缚,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人就会渐渐老去。

这里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时光的无情,进一步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朝” 与 “暮” 的对比,让快速流逝的时间变得具象化,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百年明日能几何"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如当头棒喝,把我们从"还有明天"的幻觉中拽回现实,让读者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自己对待时间的态度。

如果大家还没意识到时间的宝贵,那就好好读一读这首《明日歌》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更多的人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这首诗围绕 “明日” 展开,层层递进地阐述了拖延时间的危害以及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主题明确而深刻。

不仅是钱福对自己的鞭策,更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告诫人们不要拖延,不要浪费时间,以免虚度一生。

全诗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典故,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将如此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理解并产生共鸣,因而穿越数百年时光,至今仍成为劝学惜时的经典作品之一。



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时,不会因为谁的地位高、财富多而有所偏袒。时间也是无情的,一旦流逝,就再也无法挽回。

我们不能总是寄希望于明天,时间在流逝,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一味地拖延只会让我们错过许多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只有珍惜每一个今天,认真去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诸君共勉。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