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1万个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微更新;在有条件的小区,试点垃圾24小时投放,方便上班族扔垃圾;着力消除垃圾清运作业扰民;在七宝老街,饮料杯等可回收物有了一张温馨提示小贴纸……记者从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今年,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将有一系列新变化,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七宝老街垃圾精细化分类,饮料杯有了一张小贴纸

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七宝古镇的核心景区,七宝老街是全市已建成的39个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之一。

今天,记者走进七宝老街,发现有时候垃圾分类投放容器是6个桶在一起,有时却是一个桶。在老街主干道出入口,摆放着大容量的6个桶,一个干垃圾桶以及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和废织物5个可回收物的桶,在容器顶端还设置了分类标准宣传版面;而餐饮集中区域,则分别摆放了形象直观的易拉罐、饮料瓶和奶茶杯等单品类回收容器,细化分类投放和收集。




为了提升市民游客的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在沿街商户和一些关键节点都能看到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分类指引等;老街特色小吃等商品外包装上还张贴了投放类别的小贴纸,比如,饮料瓶上贴着“我是可回收物”,帮助对分类标准不熟悉的来沪游客轻松参与垃圾分类实践。





对于可回收物,环卫部门还建立了上门收运机制,工人携带小型手推车和计量工具“轻装上阵”上门服务,效率高、响应快,不影响商户经营服务,保障了有限空间的环境整洁,受到老街商户和市民游客的肯定,回收积极性也高了。


2.1万个投放点微更新,试点24小时投放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除了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外,今年,针对市民关心的投放不便、异味等问题,将优化投放点布局,增设除臭等设备,同时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

今年将推动“美+净+智能”生活垃圾投放点改造提升,配套完善洗手、除臭、通风、遮阳防雨、照明“五个装置”,配置智能监管和感应投放设备。到今年年底,全市将累计完成2.1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80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

有上班族说,睡晚了起来,发现垃圾房关门了。对此,为了方便上班族投放垃圾,鼓励社区增设午间投放时段、延长原有投放时段或设置24小时开放的投放点。今年“五一”假期,在全市试行了“节假日投放模式”,各个小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投放点位的开放时间,具备条件的,24小时开放,或从早上开放到晚间,反响良好。




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苑小区,垃圾分类儿童体验屋

此外,绿化市容部门今年还将着力破解“垃圾清运作业时间不科学、作业设备噪音、垃圾桶游街、沿街废物箱满溢”等难题。一方面,根据老旧小区、大型居住区、其他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等不同情况,科学设定垃圾收运时间,尽量不扰民或者少扰民。另一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比如通过安装防撞缓冲胶条、优先选用新能源车辆、调整机械操作模式等,降低噪声污染,已经排摸了扰民现象特别突出的100处点位,进行集中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9处。

今年还将累计建成644个惠民回收服务点,大幅提高可回收物回收系统辐射周边社区、沿街商户的能力。打造全市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沪尚回收”,方便市民查询周边的回收服务点信息、回收活动日安排,自主选择点位交投,并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回收服务。




闵行浦锦街道“沪尚回收”服务点用673个报废汽车零件做成的“骏马”。

今年还将继续深化塑料污染治理,加大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限制使用力度;鼓励餐饮烹饪企业创建绿色餐厅和光盘行动示范店,全市完成3000家绿色餐厅创建;持续推进净菜上市,目前市郊蔬菜在田头上市前已基本实现净菜;推动快递包装全链条治理,本市主要品牌寄递企业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6%;在市级机关集中办公点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吸管和发泡塑料餐盒。


静安寺街道“邀吾集”低碳驿站开通“民智直通车”,鼓励市民建言垃圾分类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也希望市民多给垃圾分类出“金点子”。今天,垃圾分类首次“民智直通车”活动举行,各界人士通过参观七宝老街精细化分类、交流分享等形式,畅谈垃圾分类金点子、好故事、新思路。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绿化市容部门还开设了“拾尚聊吧”市民“议事厅”,搭建垃圾分类社会治理议事平台,广泛汲取采纳金点子。同时,开发了垃圾分类新时尚地图,包括垃圾分类示范点位、科普体验路线,组织市民实地参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科普场馆,走近垃圾分类全流程。

本周是上海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全市将开展7项主题宣传活动,包括绿色集市、环境清洁日、可回收物集中回收日、机关带头低碳行、新市民专项宣传、全民体验垃圾分类、旧书新生循环利用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